你们是崇明的骄傲,我们等你们归来!
2020-03-18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

“这段时间内所看到的、听见的,让我们比以往都深刻体会了这一句话——中国人是战无不胜的!” 这句话来自新华医院崇明分院援鄂医疗队。

 紧急驰援有病痛也不下战场 

徐鸣丽、朱敏是除夕夜奔赴武汉的首批上海医疗队成员。“我们都是肩负使命出来的,来了就是代表了新华崇明分院、代表了崇明、更是代表了上海,我们定当竭尽全力,投身战疫。”

初期人员相对紧张,她们都是兜着尿不湿每天高强度工作近8小时,物流尚未完全恢复的情况下方便面也成了她们的三餐必备。夜班时气温下降,病房需要开窗通风,下班时她们双手早已冻僵。穿戴防护用品后,脸上的一道道压痕都印证着经历的一切。但这一切都阻止不了徐鸣丽和朱敏的信念——攻克疫情,迎难而上。

2月21日,90后护士朱敏因长时间摄入水分不足以及憋尿,导致肾绞痛发作。用药后疼痛稍缓解,她又立刻回到工作岗位上。朱敏的坚强只是援鄂医护人员的缩影。她在自己的战役日记中也写到:“岁月静好,我愿负重前行。2003年‘非典’时,我还在念初一,那时候是别人保护着我,现在轮到我保护别人了。疫情未胜,我们不归!”

 沪鄂连心共约胜利后赏樱 

武汉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的核心区,在武汉第三医院光谷院区重症监护室里,吴春娟与沈花每天面对各种危重患者,虽然她们具有丰富的临床护理经验,但在身穿防护服的情况下,也必须克服缺氧、视力模糊、手指精细动作降低等一系列困难。

每日穿脱防护服至少27个步骤、洗手12次,一套工序下来,通常需要20至30分钟左右。经过一段时间,她们熟练的穿脱本领也已经练就了。

在重症监护室工作的这段时期,她们也感受到了武汉当地医院医护工作者的坚强。那边的护理小组由8位上海援鄂医疗队成员与4位武汉当地护士组成,在得知武汉当地护士缺少食物供给后,8位上海护士不约而同地将自己有限的物资都分给当地护士们。

因为工作时大家都无暇交流,连眼神也是在模糊的护目镜下,她们建了“等春天,我们一起拥抱”的沪鄂微信交流群,利用休息时间用文字彼此分享、相互鼓励。在危重患者抢救时,大家也是越来越默契,一个小小的肢体动作,彼此都能会意。

这么短时间的融合,却可以如此心领神会是不易的。因为她们都有同一颗热心,同一份热情。她们还做下约定:春天到了,我们一起摘下口罩,看清彼此的脸庞,相互拥抱,共赏樱花。

 身穿白袍火线入党 

医院派出的医疗队员中还有两位检验科的老师——郁淼和秦云。郁淼是检验支部书记、科室副主任,身为科室的元老、优秀共产党员,他积极报名参加支援武汉。秦云是检验科的检验师,在医院发出组建援鄂医疗队的通知后,她也毫不犹豫主动请缨。

他们在武汉三院光谷院区检验科微生物组工作,主要负责检测新冠患者的血液、排泄物、分泌物,是风险较高的岗位之一。他们克服了穿戴防护服后引起的头痛、呼吸困难、行动不便等不适症状,快速进入角色,熟悉仪器设备,适应工作岗位,与当地检验科人员共同承担起临床检验工作。

2月25日,秦云迎来了她人生中重要的时刻——入党宣誓。战疫场上身穿白衣战袍“火线入党”,实现了她多年来的夙愿。疫情防控一线,所有战士都是光亮中的点点星光,这些点点星光汇集起来足以照亮黑暗。

而在远方战疫的日子里,来自“家”的支持让他们暖心,时刻感受着“家”的力量。在“新华医院微信交流群”里,新华医院、新华崇明分院院长孙锟说:“需要物资和我们说,我们是一家人。”新华崇明分院执行院长费哲为说:“注意休息,多喝水,平安回来。”新华崇明分院党委副书记朱美文说:“做好自身防护,多保重,平安回来。”护理部主任张洪波说:“好好休息,注意保持内心平静,有什么困难及时跟我说。”这些暖心的话语在微信群里一条接着一条,让他们能够在前线安心作战,也期盼他们的归来。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