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控前线|援鄂满月,“消毒干将”江宁带着女儿编织的幸运手串勇往直前
2020-03-18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周胜洁

“在这工作,需要特别当心,做好个人防护。” 

“尽力而为。”

2月19日,是上海市疾控中心“消毒干将”江宁到达武汉的第一天,组长给他的两句嘱咐让他感到,真的到一线了。

此行援鄂满月,期间江宁用专业知识,补上武汉在消毒与感染控制方面的漏洞和短板。他每天出入风险高、管理不到位的小区、隔离点、医院,最多一次,他一天跑了11个地方。

虽然有过害怕,担心,但江宁不慌,他带着女儿串的幸运珠。援鄂路上,幸运珠挂在他的背包上,到了江城,幸运珠就挂在床头。一天,江宁数了数串珠,正好34颗,今年,他34岁。

>> 初到江城 <<

  “说要特别当心,我整个人有点懵”  

“今天走访了2个社区,一家定点医院,还有一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目前工作重心已经转入无疫情社区和散发病例的精准感控,相比刚来的一周,压力小了不少。”

晚上7点,当拨通江宁的手机号后,他正在位于武汉洪山区的驻地,语气听起来轻松。若将时间轴移回到2月19日到达武汉的第一天,江宁的状态是懵的。

空空荡荡,是他对疫情期间武汉的第一印象。下了飞机,是空空荡荡的停机坪,开车前往洪山区疾控中心驻点,空阔的街上静谧无声。

驻点隔壁,负压救护车不断闪着蓝灯进进出出,成为了这一街区唯一的声响。回来的救护车做着综合洗消,含氯消毒剂的味道弥漫在空气中,“这消毒水味道的浓度,比上海高。”

在驻点,江宁听着组长布置任务。此行,他负责的是武汉洪山区的消毒与感染控制工作,需要走访高危小区、隔离点、医院等,养老院、看守所、监狱等重点区域,指导三区划分、个人防护、消毒隔离及各项院感措施,还要出具书面指导意见。

“具体来说,疫源地消毒、环境无害化处理、垃圾处理、污水处理、消毒药械储备和使用、居民小区隔离措施督查、方舱医院布局及感染控制,都是我需要落实的范围。”

与江宁一起工作的,共有13人。他们来自全国各地疾控系统,共同组成了防控组驻武汉市环境卫生与消毒专家工作队。他所在的是社区消毒工作小组。

他所在的小组专跑那些风险高、管理不到位的地方找问题、解决问题,但出门装备也只是一件中国应急冲锋衣、一只N95口罩和一副一次性手套,而他们所去的地方,可能有潜在感染者、密切接触者,所以第一天,组长就嘱咐他:“在这边工作,需要特别当心,做好个人防护。”同时又告诉他:“尽力而为。”

那天,江宁整个人有点懵,回到驻地后好好捋了捋信息,并做了工作安排。

>> 奔波一线 <<

  “看着对方紧张又疲惫,我于心不忍”  

   洪山区,位于武昌,辖区多为城乡结合部,医疗资源匮乏,消毒工作量极大。赴武汉后,正值“四类人群,应收尽收”和“五个百分百”政策落地,众多病人、隔离人员被收治和隔离。

这一个月,对江宁来说没有休息的概念,除了监狱、养老院等重点区域,他跑遍辖区内所有街道,去了30多个高危小区,20多个隔离点,调研场所内消毒工作、医疗垃圾处理、污水消毒处理等情况。

最多的一天,他跑了11个地方,从一早8点奔波到晚上6点。结束后,马上赶回驻地,加紧完成工作总结,和同事召开工作研讨会,再给指挥部和社区提供反馈意见,至今出具书面指导意见近百条。

奔波途中,江宁来到一家酒店改造的隔离点,被门口的三区划分镇住了。按基本要求,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三区划分需要有实质性的物理隔离,还要考虑风向压差,难以保证的时候,区域之间2扇门的设计最好成直角。

而他所看到的是:清洁区和半污染区之间只用几块木板搭建隔断,一旁放了一个垃圾桶。江宁马上要求找来隔离点的医护人员。不一会儿,一名较为年轻的女医生跑了出来,两人相隔5米开始喊话。

一喊才知道,这家隔离点有50多人,分布在酒店三个楼层,配有6名医护人员。8小时一班,6人连班倒,为50多人测体温、发中药,任务是至少坚守10天。

江宁指出了三区划分的问题,并指出,楼内其实有三部电梯一个安全通道,可以利用起来。对方有些慌:“好的,专家。我们会马上改进的。”看着对方疲惫又紧张的模样,江宁当时只有心疼,“我不是要批评你们,只是这样划分是有风险的,要注意。”

在这一隔离点待了近半小时,当江宁准备离开时,又有一幕让他脑袋“嗡嗡”作响:一位工作人员一手举着拖把、一手拿着垃圾袋径直从隔离点内一路走到了清洁区,“赶紧停下!”江宁忍不住大叫一声。注重细节的他再次嘱咐:“隔离点内的拖把,如果是拖公共区域的,最好在拖把上做标记。房间内人员要用,最好专房专用。”

看到对方点头,江宁心疼的同时,似乎明白了组长的嘱咐:“尽力而为”,更加想为他们做些什么。

>> 回到驻地 <<

  “挂在床头的幸运珠,对我来说是慰藉”  

对于自己所住房间,江宁将专业知识用在了保护自己上。他将随身带的一只帆布袋的红色手提带子剪下,用胶带贴在房屋入口区域,进行“三区划分”,一进屋就换衣换鞋,保证屋内所穿的衣物、鞋子与外界没任何接触,每天出门所穿的冲锋衣也会脱下放进房门口的盆内,进行万全的消毒。

在屋里,江宁除了完成每天的工作总结,也会每天和家人视频,不过通常,连线10分钟、15分钟,他就会“狠心”挂断,因为视频久了,妻子会问:“你今天怎么喉咙哑了?”“你眼睛看上去有点肿,没睡好?”因为视频久了,女儿果果会问:“爸爸,你什么时候回来?”“爸爸,我们一起种的许愿晶灵都长好了,你怎么还不回家?”

江宁内心有些酸,回应两句就匆匆挂了视频,“说久了,我也挺想她们的。”

江宁的床头挂着一串幸运珠,这是出发前,女儿果果为他串的。这次江宁出征武汉,妻子只是严肃地对女儿说:“爸爸要去消除病毒,得出门值好几天班。”

果果平时很粘江宁,他也会给女儿用“奥特曼打怪兽”的方式讲T细胞、单核细胞、炎症风暴,一起DIY手工。这一次,果果特意给爸爸做了一串幸运珠,“爸爸,这是变身手环,给你巴啦啦小魔仙的魔力。”

江宁并不是一名感性之人,但在武汉,每天在床头看到幸运珠,的确,是一种慰藉。

>> 内心独白 <<

  “岁月静好是福,人生值得我们去努力、珍惜”  

2008年从复旦大学毕业后,我就进入了上海市疾控中心,12年来参与过甲型H1N1流感、人感染H7N9禽流感两次重大疫情,也参与了世博会、进口博览会等重大活动的保障任务。

这一次,接到驰援武汉的任务是2月16日凌晨12点半,只给我10分钟思考,花了7分钟,我说服了担心的妻子,成为援鄂的一员。

出发那天,没让妻儿到机场送,怕她们流泪,也怕自己舍不得。不过妻子说的一段话至今让我感动:“当你对我说:别哭,不会有事的。我便明白你的责任和使命。我也明白我该做的就是:松手,转身,静默,等待。等待你的平安归来。加油,江先生!加油,武汉!”

刚到武汉,发现形势严峻,由于缺乏专业技能,基层许多地方消毒和感染控制工作落实得并不好,害怕、压力都会有,但工作的脚步没有停止。

一个月来,密集前往现场,集中指导,对我个人专业能力是考验,也在实践中有所提高。减少更多人的感染风险,保护更多人,这一次,我对这份工作的意义有了重新考量。

疫情面前,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

这一路接触,发现很多医护人员真的是义无反顾,大家都被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鼓舞着。

这一次,让我对人生也有了新认识,人生很脆弱,人生也真的很美好,值得我们去努力、保护和珍惜。

岁月静好是福,我想将来我更会珍惜和家人、朋友在一起的时光。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周胜洁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