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党员最美守护者|离病毒最近的90后“ECMO小达人”
2020-03-25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90后男护士吴溢涛目前仍驻守在武汉抗疫一线,为还留在病区里的危重病人而奋战。这个入党刚刚一个星期的青年人,正在利用自己平时对ECMO(人工肺)的了解,主动承担起给前线医护人员讲解高端医疗设备使用方法的任务,被同事们誉为“ECMO小达人”。吴溢涛说,在前线被人需要是医护人员的光荣。

 90后男护士成“ECMO小达人” 

3月20日在接到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电话时,吴溢涛已经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的感染病房里坚守了43天。这一天武汉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首次为0。随着武汉疫情的持续好转,上海援鄂医疗队的队员正在陆续返回上海,但吴溢涛仍将在一线坚守下去。

形势确实每一天都在好转。2月7日吴溢涛他们抵达武汉投入战斗时,病房里有四五十位病人,现在只有十七八人了。留下来的是重症和危重症病人,其中一位上了ECMO(人工肺),两位病人气管切开。吴溢涛说,留下来的病人中,有的还在生死线上挣扎,所以虽然疫情趋好,但他的工作是一点都不能松懈的。

吴溢涛说,他平时在中山医院外科监护室工作,服务过很多危重病人,但是新冠病毒给人的危重病人带来的痛苦还是刷新了他的认知。

初到武汉抗疫一线,一次他通知一位病人去做CT,结果他在病房外等了10分钟也不见病人出来,原来病人就是起不了床,稍动一下就喘得不行,如同经历了一场浩劫。于是,吴溢涛就格外小心起来。为病人服务是一份光荣,但如何更好地服务则是一门技术。

在武汉一线,吴溢涛还有一个身份就是医院ECMO小组的护士成员。平时在中山医院外科监护室工作时,那里有很多肺部动手术的病人,吴溢涛就接触过ECMO,对ECMO的使用有很多实践经验,而他自己对这些新生事物有不少钻研。所以吴溢涛就主动承担起为医护人员讲解ECMO使用要领的任务。

对很多医护人员来说,ECMO还是一个新事物,它对危重病人至关重要,但操作上是十分讲究的。在吴溢涛看来,上ECMO,关键是要将电源和气源处理好,两者有一个处理不到位,就可能致命。于是,吴溢涛热心地为医护人员进行讲解和普及,后来他索性在驻地宾馆自己做了PPT,通过网络直播给更多一线的医护人员进行讲解,成了大家眼里的“ECMO小达人”。

 党员就是面对危险时永不后退 

2月16日,在到武汉抗疫前线9天之后,经过慎重考虑,吴溢涛向临时党支部递交入党申请书。在入党申请书上,吴溢涛写道:“我作为一名护理工作者,积极加入前线,参加到抗击新冠肺炎的战斗中,不畏艰险,挺身而出,坚守岗位,冲锋在前,为赢得战斗的胜利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我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工作,希望见到更多的家庭重现欢声笑语。”

吴溢涛认为共产党员就应该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在危险面前永不后退。而他作为一名外科监护室的男护士,经常会遇到艰难的时刻。在工作中,吴溢涛始终以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积极向党组织靠拢。3月19日,吴溢涛和另外6位同事在驻地宾馆,面对鲜红的党旗,庄严宣誓,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

火线入党给吴溢涛极大的激励。“我很高兴,又有了一个身份,就是共产党员。”作为一名抗疫一线的男护士,吴溢涛很清楚自己的责任在哪里。搬动病人、为病人擦身换衣,这种让女护士做会很吃力的事情,他从来都是冲在前面。因为病房里没有护工,帮助病人排便,也是他每天工作的内容之一。虽然穿着严实的防护服做这些事,时常让吴溢涛大汗淋漓,但看到病人因此而减轻了痛苦,他感到很宽慰。

在面对危险的时候,吴溢涛是永不后退的。他所在的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第20病区是由普通病房临时改成传染病房的。整个病区分为清洁区、半污染区(墙上开一个小窗口,向病房传递药物)和污染区(病房),吴溢涛大部分时间在污染区为病人服务。和病人近距离接触,也意味着和病毒离得最近。

当然,最危险的时候还是给病人插管。吴溢涛说,有一天他到医院上班,医生告诉他要给现在仍在使用ECMO的男病人插管。重症新冠肺炎病人在插管时,会喷射一些液体,这些液体中具有强传染性的病毒。医生负责插管,吴溢涛负责在一旁推药,有时病人的液体会直接喷射到医护人员的防护面罩上:“当时我没有想什么,大家都是这么冒着危险在工作,每一个医护工作者在选择这个职业的时候,早就想得很明白了。”

 被病人需要是医护人员的光荣 

吴溢涛是5年前从上海护理学校毕业到中山医院的。对于男护士,吴溢涛起初是有一些想法的,但是在外科监护室里,他发现自己可以做很多女护士难以胜任的事情,能够给病人带来慰藉,他渐渐地喜欢上了这个职业。

这么多年来,吴溢涛一直在想,为什么付出和奉献总会让人感到快乐。在武汉与病人们朝朝暮暮的相处中,吴溢涛和他守护的病人产生了亲人般的情感。很多病人对上海医护人员不远千里,冒着生命危险来到武汉医治他们而深为感激。

有一位病人出院了,临走的时候交给上海医护人员一封感谢信。“谢谢你们!亲爱的白衣天使们。你们让我们看到了人性中最动人的光芒,无条件的爱。病魔残酷,而你们温暖又给力,有你们真好!”信的后面还一一写着所有为他医治过的上海医务工作者的名字,吴溢涛看到自己的名字也在上面。这个病人很有心,虽然所有医务工作者都穿着防护服,他看不清他们的面容,但是他记下了这些医务工作者防护服上的名字。这件事让吴溢涛动容了。

“医护人员所有的付出并不求回报。党员冲锋陷阵,也不是为了名利双收。”吴溢涛说,“但是我们所做的一切,病人的确会记在心里。能够得到病人的认同和肯定,这就是这份职业带给我的快乐根源吧。”他说,其实在武汉一线抗疫,让他对自己的职业,对共产党员的职责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被病人需要正是他的光荣所在。

在武汉已经40多天了,吴溢涛有一点想家了,这是他出生以来离开父母时间最长的一段日子。吴溢涛经常会和父母视频,他很少说工作中的危险,而是会拍一些诸如病区里中山医院医护人员自己办的“小超市”这样的有趣场景给父母看,他希望父母不要为自己担心。吴溢涛病房的病人还没有全部出院,他会继续坚守下去。他知道,当春暖花开,疫情消退之时,家乡正在等着自己的归来。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