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党员最美守护者|90岁老爷爷的笑容,让我们倍感温暖
2020-03-30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张逸麟

“不知不觉间,这里街上的花都开了,车辆和行人也多了起来,春天来了,城市也不断焕发出的生机。”不久前,武汉结束了封城,看着病人一个个告别雷神山,看着那一张张如沐春风的笑脸,来自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的心内科护士朱蕾深深的体会到,一天比一天更好的感觉是如此的美妙。

作为一名90后的党员,朱蕾与许多同僚一样义无反顾的踏上了援鄂之路,这一个多月的坚守,但是对她来说既是一种磨练,也是一次沉淀,更是一份收获,“来到武汉之前,我们都怀着一腔热血,想证明我们这一代年轻人一样有勇气、有担当;来到这里之后,反而渐渐把心沉了下来,把自己的工作做到最好,就是我们的目标。”

 看到家乡的小笼,大家都笑了 

作为上海第八批援鄂医疗队中的一员,刚刚入驻雷神山的日子对朱蕾来说,滋味并不好受。

“之前在上海时,我也曾支援过我们医院的发热门诊,对于防护新冠肺炎也是有一定理论和心理准备的,直到来到武汉后,发现一切都不同了。”朱蕾坦言,那几天自己的心里有些忐忑,“街道上没有人,车也很少,只有那些运物资的卡车,城市太安静了。“

朱蕾和同事们下榻的地方是江夏区,每天去雷神山大约要40分钟的路程,有一晚她被分配到凌晨4点到8点的班次,没有单位的同事与她同行。”想到半夜里自己一个人在静静的城市里出发,心里那种孤独和不安非常不好受,“那一刻朱蕾积压了几天的情绪有点爆发了,她给医院的护士长小裴老师打了电话,倾诉自己的感受,”小裴老师对我非常关心,她不断地安慰我,说要陪我一起去,或者以后遇到凌晨4点的班可以提前与前一班的同事一起去,我的心也慢慢地定下来了。“

在与护士长的交谈中,朱蕾哭了,但她也把所有的眼泪在那一刻都流完了,“很快我就振作了起来,想到许多一起来的同事们她们都已经成家了,有孩子需要牵挂,相比之下我的心理负担应该小很多,我也应该表现得更坚韧一些。”

那一夜的经历在朱蕾心中很快就翻篇了,在适应了武汉的工作节奏和上班模式后,迅速进入了状态,朱蕾非常感激科室里的领导、同事以及远在上海的家人给自己的支持,“科室里的主任一直通过微信来关心我们,问我们有什么需要帮忙,我们医院也有随行的心理专家,每天都会让我们填表格,大家给自己这一天的心情打多少分,并且分享一些开心或者不开心的事,和心理专家多多的沟通。”

朱蕾在这份表格中分享了许多开心的事,其中让她印象最深的是一天中午吃到了小笼,“这是锦江集团给我们前线的医护人员送来的‘家乡的味道’,当地的酒店也非常好,为我们准备了蒸笼,看着这热气腾腾的小笼包子,当时大家都很开心,很久没吃到家乡的小吃了,大伙们都有序地去拿一些尝尝,那一天所有人的心情都特别好。”

 素朴的微笑,胜过千言万语 

比起“家乡的味道”,更让朱蕾和同伴们开心的是看着病患们一个个告别雷神山,就在朱蕾接受记者采访的当天,一位90多岁的老爷爷恰好从雷神山出院。

朱蕾回忆说,这位老爷爷和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医疗队几乎同一时间来到了雷神山,“我们来了多久,他差不多也待了多久,这一个多月来,看着他一天天变好,让我们非常开心,”朱蕾说,“刚到医院时,老爷爷还很虚弱,而且他的牙口不好,进餐都是靠护士喂的,大家也都很关心他。”老爷爷年纪大了,再加上口音的原因,说的话朱蕾和小伙伴们很难听懂,“在雷神山他没有家人陪伴,年纪又这么大了,所以我们每次跟他对话就多说几遍,尽力去了解他的意思。而平时老爷爷就一直对着我们微笑,有时候我们听不懂他的话,但我们都懂他的笑容,感受到他笑容中的那份温暖。”

从当初只能喝粥,到后来渐渐换成米饭、面条,老爷爷的牙口和身体都在一天天变好,“这几天他都可以自己吃了,而且90多岁了精神还非常好,雷神山的病人每天都可以在外走廊散步,老爷爷也能一个人走动了,他经常来到窗边一直看着窗外,心情很不错。”

这位老爷爷终于等到了出院通知,可惜由于班次原因,朱蕾没法为他送行,不过这段日子里,这样愉快的送别场面并不少见,“其实最开心的就是看着病人们一个个出院,他们临走时总是面带笑容地把出院的消息告诉每一个遇到的医生和护士,不停地感谢我们。我们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的医护人员主要负责雷神山C1和C3病区,我们刚到的时候,每个病区都有50几位病人,而如今我们的病区只有20几位病人了。”

 一次磨练,一次沉淀,一次证明 

看着病人不断出院让朱蕾很欣慰,而看着上海援鄂医疗队的伙伴们不断返回家乡,更让朱蕾和其他依旧留守在武汉的同事们打心眼里高兴。“这几天我们的微信平台上时常就有伙伴们发来‘我们先撤了’‘我们上海见’这样的消息,每次看到心里都甜甜的,说明武汉正在慢慢变好,全国也在慢慢变好。“

朱蕾所在的医疗小组目前继续留守在雷神山,何时返沪还没有通知,而朱蕾直言,只要在雷神山一天,就会全身心投入,做好自己每一天的工作。“回家当然很开心,但是在这里的每一天也都很宝贵,尤其对于我这样年轻的护士来说,这是一次磨练,一次沉淀,也是一次证明。”

1994年出生的朱蕾在大学时就已经成为了预备党员,2016年来到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后转正,在今年疫情爆发后,她进一步感受到作为一名党员在困难面前身先士卒的勇气和担当,“当我决定递交入党申请书时,我就有‘有困难党员先上’的思想准备,可有时候你会感觉这更像是一句口号。但是今年遇到了疫情,你真真切切地发现这不是一句口号,这就是一份担当。“

朱蕾在上海支援发热门诊时,父母还有些担心,“后来张文宏主任在电视里说了‘党员必须上’那番话,他是用一种比较轻松的方式说的,父母也觉得女儿是党员,这个时候就应该上,所以他们一直很支持我。当医院发出赶赴武汉的号召后,我们都积极的响应,这次来到武汉有许多年轻的党员,我们就是要用实际行动证明我们这一代人也有那份责任感和担当。”

保持这一腔热血当然重要,可来到了武汉前线,更需要的要有一份面对困难时的沉着,“人们给了我们前线医护人员很多的支持与鼓励,这对我们很感动。但是来到岗位上,我们需要冷静,需要沉下心来,医院的领导们不断的和我们强调,不管到哪里,我们都是医护人员,每个人要做的就是把自己的工作做到最好,每一次穿刺,每一次护理都做细致了。所以这次的经历对我未来的职业生涯是非常重要的经验,以后遇到其他困难,相信我们会变得更坚韧,更成熟。”朱蕾说。

春临武汉,城市的生机不断焕发,朱蕾也不禁想起了家乡上海:“听说今年上海的春天特别美,特别温暖,有一天回到上海的话,我最想吃火锅、喝奶茶,陪陪父母,恢复到疫情之前的生活。相信这一天,不会太远。”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张逸麟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