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衣披甲,90后展现医者担当!面对疫情,让团旗插在最前沿
2020-03-30 青年

来自华山医院浦东院区的青年突击队队员合影。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周胜洁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湖北、武汉成为战疫“主战场”。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上海精锐尽出。这一战,上海共有1649名医务人员出征武汉。队伍中,40岁以下医务人员有1218人,28周岁以下团员青年359人。

还有更多医护青年,在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在沪上各大医院奋战,守护上海。

这一战,社会对青年一代刮目相看。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回信中也肯定了青年人“不畏艰险、冲锋在前、舍生忘死,彰显了青春的蓬勃力量,交出了合格答卷。”

这一战,让人看到了90后的医者担当,也看到了共青团、青年突击队的旗帜,在熠熠闪光。

华山医院援鄂医疗队临时团支部在武汉召开会议。

▎前线  ▎

  临时团支部让青年有了交流平台  

大年三十,上海首批援鄂医疗队136人连夜驰援武汉;大年初二,50名护士组成的医疗队奔赴武汉;大年初四,第二批上海援鄂医疗队148人再次紧急集合,逆行武汉……

一批批医疗队出发,留下一个个义无反顾的背影。不少医疗队中,90后占据了半壁江山,更有相当一部分95后的身影。为了组织和服务好一线医务青年,上海市卫生健康行业各级团组织积极行动起来。

为了凝聚青年,在武汉前线,临时团支部成立了。     

“要做好自我防护,严格按照防护服的穿脱流程。有困难找组织,团委是娘家!”

“面对疫情首先要克服自己心理上的障碍,学会自我调节。”

这是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援鄂医疗队第四纵队驻地酒店召开的一场特别的团支部会议,“现场+微信”的互动方式,重温入团誓言。

团委书记张军在疫情爆发初期就感受到,这次疫情处于急、难、险、重、新的境地,更需要发挥青年突击队作用。党旗所指,团旗所向,院团委第一时间组建了华山医院抗新冠肺炎青年突击队。近200名队员中,有167名赴武汉驰援,其中团干部25人,团员73人。

为真正发挥青年突击队冲锋在前的战斗堡垒作用,华山医院成立了战地临时团支部,安定援鄂队员的心情,鼓励他们记录感受,临时团支部在召开会议时,让青年有了交流平台,在团建过程中,让团旗飘扬在最前线。

华山医院的最小队员只有22岁。

在前线成立临时团支部的,还有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团委书记庄秋林介绍,在武汉的临时团支部,团委委员为支部书记,青年突击队队长为支部副书记,有了组织就有力量。在紧张工作之余,他们开展巴林特活动,以团体心理治疗形式,对病人或是青年队员进行心理疏导,活动成为了众人的“心灵港湾”。

除了成立临时团支部,前线还能开团课。让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团委副书记梁丹丹没想到的是,一场连线方舱医院的主题团课,竟吸引了超过20万青年学生在线观看。

此次驰援武汉,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应急医疗队55人负责的是武汉客厅方舱医院,在到达武汉21天后,同济大学团委联合东方医院援鄂青年突击队,将特别主题团课设到了武汉抗疫第一线。

医护人员在方舱医院里如何开展工作,什么是灾难医学,青年突击队队员与患者、与家人之间又有什么故事,医疗队一位位队员亮相,通过线上直播,为屏幕另一头的青年学子讲述。   

“向最美逆行者致敬!”“同舟共济,共克时艰!”累计3万余条弹幕让东方医院所有援鄂队员的心也暖暖的。

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在应急病房设置心愿墙。

▎身份  ▎

  团干部扛起肩上这份责任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136人医疗队出征武汉,其中90后67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149名医护人员派往武汉,青年占比80%,团员36人,团干部5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的援鄂队伍有172人,其中2/3是青年,团委委员、团干部有7人……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杨浦区中心医院等援鄂医疗队中都有青年和团干部的身影。

在一线,团干部牢记身份,发挥了“一名团干,一面旗帜”的先锋模范作用。如仁济医院90后党员田磊,是急诊专科培训医师,兼任院团委委员、急诊科团支部书记,此次担任援鄂医疗队临时团支部书记。

他拥有几个第一:ICU病区首个出院患者由他负责;ICU病区首个熟练掌握信息系统的医生;第一时间建立病区医嘱模板。他还带领团员青年录制“抗疫”抖音视频。

“17年前的非典,我们少不更事,世界保护了我们。如今我们使命在肩,责无旁贷!”阮盛在新冠疫情防控请战书中如是写道。

作为上海市医疗急救中心驾驶员、团委副书记,阮盛从100位竞争者中脱颖而出,成为援鄂应急队队员之一。

到一线,他第一时间排摸了武汉120提供的车和随车设备,针对与上海配置的不同,制定了车辆出车前检查的规范化流程,确保行车安全与生命安全。

5小时穿着防护服开车,会因为疲劳导致缺氧,阮盛时不时重重咬下舌头或嘴唇让自己保持清醒;为防止护目镜起雾,他把空调开到最低,风对着自己吹,紧握方向盘的双手被冻得刺骨疼。

援鄂期间,阮盛共出车74车次,转运患者257人次。在一线,这名团委副书记展现上海院前急救人的使命与担当。

瑞金医院青年医生在发热门诊。

团干部引领医务青年发扬救死扶伤、奋勇争先的精神,带领更多青年冲锋在前,扛起了肩上这份责任。

他们不畏艰险。“我未婚,没有家庭小孩的顾虑,我有兄弟姐妹,父母有人照顾。此次前行,不计报酬,无论生死。”疫情初期,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七人民医院的胡双双提交的请战书刷屏网络,最终她作为医院第三批援鄂医疗队成员驰援武汉。

他们自信从容。来自华山医院的苏仕衡2月16日紧急驰援武汉,生于1998年的他,也成为所有上海援鄂医疗队中年纪最小的一位。

武汉同济医院光谷院区,他几乎每天都会进污染区挨个查看每位机械通气患者的呼吸状况,根据现状考虑何时撤机。他是上海医疗队中最年轻的“呼吸守护人”,目前他还在武汉坚守,协助医护团队救治病人,同时也为患者肺部通气和康复保驾护航。

 他们为人带来温暖。同样是呼吸治疗师的刘凯比苏仕衡年长一些,今年也才27岁。他是中山医院青年突击队的一员,而他为人所熟知的,是因为那张不经意间拍摄的落日余晖照。

3月5日傍晚,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刘凯在送病人做CT返回途中停下,让已经住院近一个月的老先生欣赏了一次久违的日落!落日余晖下,病人和医生,87岁和27岁,这一刻定格感动了无数人。 

作为呼吸治疗师中的“战斗机”,刘凯不但会调试呼吸机,还会高级别生命支持设备的管理。在武汉的每天,他早出晚归,每日在病房奋战,“我也很久没看到太阳了,也想看看呀。”

这一次战疫,不少90后都是医院青年突击队队员,他们会说:“我们不是不怕,是因为有使命担当。”也会说:“我们不是想当英雄,但要配得上这身白衣战袍。”他们始终牢记自己的身份。

瑞金医院急诊科青年在开展工作。

▎守沪  ▎

  除了驰援武汉,家门口也有一群人  

2月20日,当穿着白色连体衣,戴着小口罩的7月龄宝宝被抱出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传染科大楼时,代表上海最小新冠肺炎患者出院了,也治愈了一城人的心。这背后,医护人员担起了24小时不间断陪护的重任,冲奶粉、换尿布、哄睡觉、陪玩乐……她多了30多位穿着防护服的“大白妈妈”。

除了驰援武汉外,更多医护青年在守护上海。

作为上海唯一一家儿童确诊患者定点收治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就有许多坚守岗位的医务青年。院团委书记沈桢说,医院第一时间成立了传染科救治前线青年突击队,41名成员中,青年占比75%。

患儿都是轻症,三分靠诊治,七分靠护理,突击队队员明白,不但要护理好患儿,还要照顾他们生活起居,于是认认真真当起了“大白妈妈”。“出院时,患儿妈妈还感叹,都把孩子喂胖了。”

在上海,成人患者都在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治疗,这里是上海战疫最前线。早在1月30日医院党委成立应急病房临时党支部后,医院团委紧跟步伐,成立应急病房临时团支部。

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团委书记许寅介绍,他们从医疗救治辅助工作、关心关爱医务人员、引导青年向党组织靠拢、志愿服务等方面开展工作。

考虑到一线医务人员工作辛苦,临时团支部在应急病房设置了“心愿墙”,满足他们的小心愿。子女教育成为不少医务人员的后顾之忧,许寅得知后,又通过团市委、复旦大学团委成立的战疫前线医务工作者子女线上辅导项目,为他们找到了网上教学辅导和睡前故事伴读。

在救治一线,当得知有境外输入性疑似病例后,除了组建院内多语种志愿者,还联系复旦大学外文学院,组建了语“疫”线上多语种翻译志愿服务队,成立日法西俄德韩英七种语言的翻译志愿者队伍,做好与外籍患者的沟通保障。

市疾控中心的青年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与此同时,青年突击队在沪上各大医院也发挥着作用。仁济医院团委书记庄旭表示,除了驻扎在发热门诊和隔离病房的急救突击队和新冠护理突击队外,医院还有一支十分特别的“青年科普突击队,队员们改编了很多网红歌曲,比如将《野狼disco》改编后录制成《返岗防护disco》等科普视频,点击量超10万,用多种方式守护市民,科学防疫。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的医学科普团队也推出了消毒液正确使用、预防感冒的自我保健、推拿方法等一系列宣传。

在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市中医医院等发热门诊一线,都有青年突击队的身影。

在瑞金医院,近几年创建的青年文明号在此次抗疫中挑起了大梁。院团委书记朱思吉介绍,医院呼吸与危重症科是2018年全国青年文明号,自疫情爆发后,在号长周剑平的带动下,呼吸科青年医生出现在援鄂队伍里、市公卫临床中心的隔离病房里,还有医院发热急诊的岗位上。

而在疫情之下,瑞金医院急诊每日处于高位运转状态,收治了许多疑难、危重、具有挑战性的病人。医院急诊科是2019年上海市青年文明号示范集体,号长王义辉同急诊青年一起,一直坚守在最前线的急诊岗位上。

医院手术室是上海市青年文明号,感染科与重症医学科则是市青年文明号创建集体。2月9日,瑞金医院第三批援鄂医疗队出发,三支青年文明号派出多位青年骨干支援武汉,号长韦欣和项晓刚也随队出征。“依托青年文明号,这次青年挺身而出,积极行动,在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中贡献青春力量。”  

除了医院,沪上各区的集中隔离点还有一群来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白衣战士”在守护。天山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陆伟峰就是其中一位,他驻扎在长宁区一集中隔离点。

隔离点的工作是一场连续作战,作为队长的他,电话铃声从早到晚几乎没有一刻停下来。大巴从机场送来到达人员,每天接收工作到凌晨,做好当日报表已快天亮,第二天一早又开始中转人员的联络,最忙的时候工作到凌晨3点多,早上6点又要起来继续运送中转人员。陆伟峰说,这里没有白天黑夜,只有随时响应。

瑞金医院急诊科青年在武汉抗疫一线。

▎筑坝  ▎

  疾控青年冲锋在前  

传染病防控就像筑坝,坝筑得及时、坚固,才能阻挡汹涌而来的洪水,减轻下游医疗救治的压力。

在上海,与病毒距离最近的还有一群被称为“城市隐形侠”的疾控青年,他们同时也是“守坝人”。

疫情当前,来自市区疾控中心的千余名青年冲锋在前,在疫情研判、流行病学调查、消毒和感染防护指导、实验室检测等方面日夜奋战。

市疾控中心团委书记侯雪波介绍,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一共组建了13支青年突击队,包括24小时不熄灯的病原检测青年突击队、由“破案神探”流调青年组成的现场调查处置青年突击队,还有密接追踪管理青年突击队、疫情监测分析青年突击队等。

病原检测青年突击队离病毒最近,上海所有疑似病例样本都由他们检测。24小时值班检测,他们需要穿上密不透风的防护服,出实验室后,N95口罩也在他们脸上留下清晰的勒痕。

如今他们还在开展境外输入疑似病例检测及全市实验室检测质量控制工作。这一突击队中,35周岁以下青年比例61%,还有5名中心团干部。

有疑似病例,就必须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排查可能感染的蛛丝马迹和传播方式。中心团委委员宫霄欢参与了上海首例确诊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   

“阿姨,您在武汉的时候周围有人出现过发烧、咳嗽吗?” 

“阿姨,发病后去过医院看病吗?”

宫霄欢一声声“阿姨”拉近了两人的距离。彼时,躺在同仁医院隔离病房里的“阿姨”,在第二天被确诊为上海首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而穿上全套二级防护装备的宫霄欢,拿着表格,在她身旁做面对面调查。

她所在的现场调查处置青年突击队所有成员,自疫情发生后,接手了不少“疑难案件”,他们吃住在单位,为“案件”日夜奔走,每周只抽几小时与家人见面。

市疾控中心的青年检测疑似病例样本。

侯雪波记得大年三十那天,宫霄欢凌晨5点给她发了一条信息:“这儿生活的都是我们的家人朋友,上海一定要守住。”

有确诊病例,就有密切接触者,密接追踪靠的是一个个电话。90后刘丹妮来自慢病监测科,疫情期间,这名密接追踪管理青年突击队队员在追踪办工作,对病例的密切接触者进行追踪。

严防输入后,她的工作节奏成为了“白+黑”,因为早一分钟联系上密接人员,就少一分传播疾病的可能性。

办公室里,他们“野蜂飞舞般”拨打联系电话,身后的白板上密密麻麻记录着每一个确诊病例的航班信息,墙上贴着“不遗漏 搞清楚”,他们在与时间赛跑。

疫情期间,数据公布是公众最为关切的。每日一早,很多人习惯点开“上海发布”微信公众号,查看每日疫情情况通报。

这背后,有着疫情监测分析青年突击队中的现场工作接报组的努力。作为小组长的蒋先进是名95后团员青年,他所在的小组由市区两级疾控团员组成,均为90后,每日他们核对数据,核查病例,“上海发布”发布的病例数及病例核心信息就由他们提供。

一组数据能看到疾控青年的奋战成果:目前累计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3000余例,追踪密切接触者万余例,出具医疗机构院内感染风险评估报告千余份,检测样本万余份。他们与病毒赛跑,为控制病例增长、打赢疫情阻击战贡献青春之力。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周胜洁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