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疫情的考验下,90后接过了父辈的“接力棒”,迎来了自己的时代
2020-03-31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见习记者 陈嘉音

疫情爆发以来,上海先后派出了9批1649名医疗队员奔赴武汉。3月31日下午,支援武汉金银潭医院的上海第一批支援湖北医疗队结束使命,启程返沪。

在驰援武汉的医护人员中,90后占据了半壁江山。昨天父辈们眼中“没吃过苦”的孩子,今天已然成为新时代共和国的脊梁。在疫情的考验下,他们跑着步接过了“接力棒”,迎来了自己的时代。

> 勇气 <

  嘴上喊着“佛系” ,报名时很坚决  

“接到通知那天刚好是元宵节,正吃着汤圆呢,就看到党员群里消息——科室正在紧急招募医生驰援武汉。” 90后医生罗宁迪回忆道。

交大医学院研究生毕业的她,去年刚成为瑞金医院的神经内科医师。“本来想瞒着父母,但是想来想去,他们应该知道。” 随后,她给同是党员的爸爸打了电话。电话里的爸爸很不舍,也很担心,但是也深知女儿应该主动担当。“有了家人的支持,我就坚定地报了名。”

来武汉第一天,队伍就进舱了。当天晚上,便开始接收病人。罗宁迪记得很清楚,当时一共是50张床位,28个病人。穿着防护服,她能清晰地听到自己的喘息声,浑身湿透、身心俱疲。

“那天,我们安顿好病人,已经凌晨5点半。”数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出舱后才慢慢恢复各种感觉:憋了许久的膀胱好胀,额头、眼眶被压得好痛,皲裂的手背火辣辣的疼。

“说不紧张是骗人的,我之前连防护服都没有穿过。也没想过会遇到这样严重的疫情,但是身为党员,而且又是年轻人,我义不容辞。”随着进一步熟悉排班制度,她在这里的工作也越来越流畅。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市一医院94年的护士周智燕说:“2月9号那天,我像往常一样去医院上班,护士长通知我援鄂医疗队明天就要去武汉了。我很早就报了名,知道自己马上就要上战场了,心中也有忐忑和不安。平时我是个挺‘佛系’的人,但是现在是特殊时期,作为一个团员,我有责任贡献青春力量。”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上海先后派出9批1649名医疗队员奔赴武汉,在好几支医疗队中,90后医护人员占半壁江山,90后党员有140多名,还有相当一部分是95后。

3月31日下午,支援武汉金银潭医院的上海第一批支援湖北医疗队结束使命,启程返沪。驰援武汉的66天时间,上海第一批支援湖北医疗队135名队员接管的病区累计收治患者170名,其中收治危重患者123人;累计治愈出院136人,总治愈率达到80%,其中危重病人治愈率达到了72.35%。

> 朝气 <

  不输前辈的勇气,更胜一筹的乐观  

隔离服之下,是掩不住的内心向往和蓬勃的青春朝气。有人说,90后医务人员是一群乐观又贴心的小可爱。

时间长了才知道,原来这批年轻的医务工作者“藏龙卧虎”。既有用医疗材料制作LV包包的“手工达人”,也有妙笔生花的“手绘大触”。在医院,每个稀奇古怪又创意满满的点子,总能引起不小的关注。

“我们来了,便把这里当成‘家’,在这里勇敢面对病毒,也必将战胜病毒。”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援鄂医疗队队员庄佳影就是其中一位“壁画高手”。在她的笔下,一幅幅涂鸦让简单的墙板顿时活泼了起来。 

恰逢元宵佳节,为了给所有患者支持和鼓励,医护人员们都忙里偷闲录了一段祝福视频。来自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市中医医院的90后队员吴怡颖是第一次去武汉,听说武汉有很多美食,她在祝福视频里许下心愿“等武大樱花烂漫,我们一起去吃豆皮、汤包、热干面,豆丝、烧卖、糊汤粉……”,报菜名式的视频播出后,温暖了很多人。

3月5日,来自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27岁刘凯医生在护送病患做CT的途中,让已经住院近一个月的87岁老先生欣赏了一次久违的日落。余晖下的两个身影,感动了无数网友,被评为“今日最佳照片”。

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的90后护士沈潇云刚刚分享了一个好消息:“刚刚得到消息:我们E3-4病区清零了。2月9号到今天,正好50天,完美收官!”

一个多月前,她选择推迟了婚期,毅然奔赴疫区。如今守得云开见月明,隔离服下的沈潇云难掩欣喜之情。她最想念的还是“留守”家中的未婚夫和一只叫“黑啤”小猫。

“你问我更想哪个?当然一样想啦,要一视同仁嘛。”沈潇云笑道。

> 锐气 <

  在疫情的战火中拔节成长  

见过英雄的背影,才更理解英雄的定义。

“在援助武汉的医务人员,很多人都不是感染专科的,但是大家还是毅然决然上了一线。这让我有很大的感触。”罗宁迪表示,她一直在思考,如何才能最大程度做好感控。不久前,她向队里提出了一项提高消毒效率的发明,目前已经入入选上海理工大学合作项目。

在此次援鄂任务之初,94年的护士周智燕便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她说:“身为一名团员干部更应向先进党员学习靠拢,敢为人先,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贡献力量,不负所学。

周智燕印象最深的是一位ICU里的老先生:“有个老先生,起初情绪烦躁,不配合治疗,无论护士们如何劝说都效果不佳。后来我们常健老师问他是不是想老伴了,老先生终于安静下来,肯听我们说话了。”

随后,他们为老先生制定了特殊的护理措施,每日让老先生能有机会与老伴沟通交流。“从这件事中,我也切实地明白如何真正从病人的角度,合理制定护理措施,也更好地理解了‘偶尔能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在安慰’这句话。”

来自中医医院的吴怡颖是出生于1994年的上海囡囡,作为一名团员、医疗队中的小妹妹,这次突如其来的防疫任务让她很快成长起来。

有的病人肺功能不好,气喘气促,用吸管喝水都做不到,她就用注射器慢慢的把水注入他的口中,一小杯水要喂上五六分钟;有的病人嗜睡年纪又大,她耐心地把食物掰成一小块一小块放在老人嘴里,吃两口再喂些水,一顿饭喂了一个半小时;有些病人不能下床解手,她就帮忙垫便盆,擦屁股,病人很不好意思,她却说这没什么。

“病人和我熟了,还会找我聊天,跟我击掌加油。”吴怡颖说道,“我只能尽自己所能去帮助他们,专注于具体工作,每一次补液、每一次翻身、每一次喂水,每一次安抚,希望能让他们更舒适一些”。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人是会一夜间长大的。“我们90后已经长大了,是时候做人民健康的守护者了!”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医疗队里的男护士唐佳佳说。身为男护士,他更是承担了大部分的粗活累活。有困难,男护士总是有无穷大的力量,冲在前面。

3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的回信,再次充分肯定了在一线英勇奋战的广大疫情防控人员特别是青年群体作出的重要贡献,鼓舞了一线医务人员夺取抗击疫情阻击战全面胜利的信心和勇气。

义无反顾、白衣执甲、逆行出征、火线入党……这就是90后医务人员,他们有着属于年轻人的乐观和活泼,更明白自己这个时代的未来,需要用自己的努力去亲历、去参与时代的建设。

苦尽甘来终有时,山河星月代贺礼。

青年报·青春上海见习记者 陈嘉音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