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误农时,崇明“春耕图”正徐徐展开
2020-04-01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   

抢农时、促生产,疫情防控期间,春耕备耕也一刻不能耽误。在崇明的田野间,春耕备耕已全面启动,春季生产扎实推进,一幅幅“春耕备耕图”正徐徐展开。

 保障“菜篮子” 

当前正值水稻休耕期,但走进上海耀全粮食专业合作社的基地里,原本应该“休养生息”的水稻田,最近却显得“格外热闹”。深翻、施肥、齐垄、播种,农机在田里如火如荼地来回作业,农户们也戴着口罩娴熟地完成播种。

“疫情面前,人人有责。二月下旬以来,我们利用水稻种植的‘空档期’,总共抢种了1000亩蔬菜,希望可以进一步增加崇明蔬菜的市场供应量,保障更多市民的日常生活,为战胜疫情贡献一份力量。”耀全基地的负责人朱波道。

此外,上海齐茂粮食专业合作社、上海盛林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也积极响应号召,各自精心选取了500亩水稻田,专门种植青菜、杭白菜等速生蔬菜品种,这一茬抢种的蔬菜经过60天左右的生长周期,便可实现采收、进入市场。

作为全市重要的蔬菜生产基地,崇明自疫情发生以来,始终坚持把保障蔬菜供应的使命扛在肩上,把增进民生福祉的责任摆在心间,通过出台稳产保供政策、畅通农产品销售渠道、提供田间农技指导等措施,不断提升本地蔬菜产能、稳定蔬菜价格,坚决统筹打好疫情防控和蔬菜保供两场战役。近一个月以来,崇明蔬菜累计播种面积已达8000余亩次。

 提升“果篮子” 

阳春三月,正是春耕农忙时节,绿华镇作为柑橘大镇,全镇橘树面积约12500亩,尤以绿华农贸总公司的橘园基地为主。日前,绿华农技中心对橘园基地进行了农业安全生产技术指导和柑橘种植培管工作,确保疫情防控与农业生产两不误。

在绿华农贸总公司合作南厂的橘园里,工人们戴着口罩,拿着剪刀和锯子正在修剪树上多余的旁枝、病虫枝、枯枝等,这些修剪下来的废枝将运送至指定的废弃物回收点进行加工处理,变为燃料二次利用。

这里的负责人告诉记者,这段时间,工人们主要以老橘树的培管工作为主,对老树进行整枝、施肥等,使其形成新的树冠,提高老树的生产能力。此外,橘园今年还分块试种了柚子、砂糖橘、红美人、绿美人、青见五个柑橘新品种。

在绿华农贸总公司合作西厂的橘园里,工人们正分批种植新橘树。今年公司采用了省力化机械化的种植模式,在两排树中间空出机器进出空间便于机械化作业。

据介绍,今年合作西厂橘园一共种植了100亩橘树,每亩的数量约100棵,品种以由良、宫川为主。值得一提的是,橘园在种植橘树的同时,积极探索“以草防草”新技术,通过在橘园里种植草头来抑制杂草生长,节省人工除草的成本,减少化肥和除草剂的使用,真正做到原生态种植,提高柑橘品质。

 扎紧“米袋子” 

“防疫不能忘春耕,我们农场的田里都种上了红花草等绿肥,等到它们长成后经过还田处理,就能为下一茬下种的水稻提高土壤肥力,从而提升我们大米的品质。”上海万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黄震表示,农场目前正稳步复工复产中,即使受疫情影响,工人们的工作热情依旧高涨,连日来都忙着为春耕做好准备。黄震表示,疫情并不会影响水稻耕种,更不会影响今年地产大米的产量和品质。

春耕备耕能否有序开展,农资供应是关键环节。近日,崇明正抓紧加快农资经营企业复工复产,目前全区共有124家企业顺利复工。同时,聚焦需求量较大的种子、肥料、农药等农资,崇明对门店不断加大巡查检查力度,督促落实购销台账、索证索票、高毒农药实名购买等经营管理制度,保障农资供应安全、使用高效。今年全区计划春季耕地26.3万亩,目前已完成备种87.15万公斤。

疫情之下,现代化农机效率高、用工少、更安全的优势愈发凸显,为下好春耕备耕的“先手棋”,崇明还在加强农机管理上持续用力。近期,全区已完成1302台大中型拖拉机、483台插秧机、278台穴播机的检修、维护工作,确保农机具有高效的机械性能,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此刻,一排排农机正蓄势待发,只要一声令下,便能迅速投身春耕战场。

 端稳“肉盘子” 

上海明珠湖生猪专业合作社是上海小有名气的企业,多年来源源不断地为全市输送着优质、健康的猪肉产品。

“疫情期间,我们作为食品企业,在‘安全’两个字上面更是容不得半点马虎!”明珠湖合作社负责人沈斌介绍,为抗击疫情,合作社迅速制定了一系列防疫应急预案,严格落实了一整套安全防控措施,力求让广大消费者吃得健康、吃得放心。

如何让市民的“肉盘子”端好、端稳?崇明坚持从源头入手,一手抓深春季防疫,一手抓牢稳产保供。紧盯非洲猪瘟、高致病性禽流感、牲畜口蹄疫等春季重大动物疫病,崇明全面开展集中免疫和免疫监测,严控输入性风险。同时督促养殖场实行封闭式管理,建立防疫洗消中心,严格落实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目前全区14家规模化畜禽养殖场、2家饲料企业生产平稳有序。

此外,崇明也注重在保障畜禽供应上下好功夫,用心当好服务畜禽养殖户的“店小二”,为其协调解决养殖饲料运输不畅等问题,定期提供实用技术指导,维持畜牧业正常生产秩序。同时,通过加快推进正大崇明300万羽蛋鸡场等项目建设、加快实施猪场改扩建等措施,不断提升畜禽产能、丰富畜禽品类,切实满足市民“舌尖上的期待”。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