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语言联通世界,上外师生领衔翻译多语种抗疫图书
2020-04-09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通讯员 钱俊妮

“妈妈,为什么要戴口罩?我可以出去和病毒玩吗?”随着新冠疫情席卷全球,如何向单纯的孩子们解释这场“抗疫大战”,成为各国父母的共同难题。

4月初,一个名为“生命树童书网”的多语种童书网站正式上线,《写给孩子的病毒简史》《不一样的春节》《打怪兽的10个方法》等一批中国原创抗疫童书,被译为10种以上的语言,免费分享给世界各地的小读者。

上线仅几日,已有来自全球53个国家的近2万人次浏览过这些绘本,在海内外社交媒体上迅速获得点赞和关注。

 “全靠爱心撑着” 

至少八成翻译骨干来自上外

这一免费童书网站源自于全球国际儿童读物联盟(IBBY)主席、上外校友张明舟发起的“全球抗疫童书互译共读项目”。从倡议发出到网站上线,只有短短一个月时间,50余家出版社和作者绘者捐赠版权,各界名家提供积极协助,专家遴选组、翻译组、法务组、技术保障组、媒体宣传组、版式设计组迅速组建并随即投入了紧张的工作,无数人的善意和付出才让这个充满爱和希望的公益项目“神速”落地。在这支合作团队中,至少八成志愿者来自同一所高校——上海外国语大学。

“了不起!”对于此次公益活动中上海外国语大学师生的表现,活动发起人张明舟表示,以高翻学院为主的上外志愿译者团队充分展现出了爱心和大局观——“如果满分是100分的话,起码要给上外打110分。”

据介绍,此次公益项目时间紧张,上外高翻学院作为中坚力量,又要跨语言、跨机构、跨专业,既要翻译又要协同,琐碎复杂,难度系数很大。

领衔此次公益项目的翻译专家协调组的,正是上海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副院长、上海市翻译家协会副会长吴刚教授。作为《霍比特人》《野性的呼唤》等不少知名童书中文版的译者,吴刚老师本人具备丰富的童书翻译经验。志愿译者团队的主力则是以上外高翻学院师生为核心的200多名上外师生。

 “翻译是和世界沟通” 

让情感通过语言共鸣

“疫情当前,命运与共。这次高翻学院的英、法、德、俄、日、韩、阿、西语师生全都上阵了——这在我们学院还是第一次,大家都是一腔热血,以专业之所长,为世界各地的抗疫之役尽自己一份力。”

让吴刚老师感到格外自豪的,正是高翻师生在实战锤炼中获得的丰富积累。

说起上外志愿译者团队的积极配合,吴刚老师对所有参与师生充满感激,“不少译者每晚都要挑灯夜战,熬到后半夜是常事。这么大的一个项目有报酬都未必能撑下来,大家全靠一股爱心撑着,最后居然做成了!”

“翻译绝不是闭门造车,也绝非纸上谈兵,翻译是和人交流,和世界沟通。”发出这声感叹的,是上外高翻学院二年级英语笔译专业学生余奕玲。

作为本次上外翻译团队“项目经理”,她的身份十分特别——需要作为“大管家”,协调管理全部十几个语种翻译的统筹协调工作,初译、术语管理、审校、清稿、通读检查格式等明细......这份工作基本上需要她全天候待命,解决各组遇到的问题,压力和责任不小。

第一天接到任务时彻夜难眠的忐忑和热血、其间陪母亲去医院挂点滴却时刻担心着联络工作的焦急和不安......这些复杂而难以复制的感受,串联起她对这个项目的特殊感情。

“我觉得很有意义。作为一个英语笔译专业的学生,能够参与多语种翻译项目的协调,我的视角变得很微妙很独特,以往都把目光和经验局限在了英语领域内,而这次接触到了这么多语种,我对‘翻译’二字的体悟更丰富更深刻了,感恩此时此刻,我在这里,与大家一起。”

 “童书具有一种神奇力量” 

用爱滋养童心

童心弥珍,需要用爱滋养。

“我一直都相信童书其实是一种可以写出神奇力量的文学。童书故事里,哪怕只是一只小猪的好运或是努力克服困难的毅力都会给小朋友带来仿佛能塞满一整个世界的开心、满足和力量。”西班牙语翻译组组长、高翻学院2018级多语种口译班的张嫣然表示,在新冠疫情全球蔓延的背景下,有幸能用自己所学、尽自己所能为抗疫贡献力量非常开心。

和大家同心协力这一个月,给张嫣然留下了满满的温暖和感动。“我也希望我们大家在这本次活动中所付出的星星点点的力量,能真的对大小朋友们认识和防控疫情都有所帮助。”

日语组是最早完成所有译本的小组之一,高翻学院日语口译专业研究生二年级的钱铖和全班同学一起,参与了翻译、审校、排版审校等多个流程。

钱铖提到让她印象最深的是一本叫做《九千毫米的旅行》的书:“两个孩子在家百无聊赖,可能是发挥想象,也可能是真的出现了魔法,他们小小的家突然变成了广阔天地。我当时觉得创作者的这个构思就特别有童趣。我想为什么他们父母不在家呢,一开始觉得是不是双职工医务人员,看到后来才知道父母都生病了。作者的构思很巧妙,特别打动我的是他们在沙发下面发现了一个发卡,孩子们说这是妈妈的味道。这个心理特别真实,很触动我。”

“他们已经和妈妈分开十天了,这个味儿对他们来说很重要。他们闻了又闻,很怕自己遗忘掉。”想到在这次疫情中,可能还会有很多小朋友不得不与父母暂时分开。钱铖说,“如果他们也读到这个情节,我想,或许也会有共鸣。”

此项目也正在得到国际的广泛关注和期待,国际儿童读物联盟80个国家分会已在各自国家推广。来自马来西亚、巴基斯坦和蒙古等国的出版商已经表示,希望将这些童书接力译成马来文、乌尔都语、蒙古语等。全球最大的图书馆内容提供商赛阅(Over Drive),把互译共读项目的童书放在他们78个国家的45000个图书馆里,供全球读者免费阅读。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通讯员 钱俊妮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