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女神查琼芳回家了!结束隔离后,她有了新的计划……
2020-04-14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 通讯员 袁蕙芸

今天是上海首批援鄂医疗队员结束隔离、回家的日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呼吸科的主治医师查琼芳踏出隔离酒店的那一刻,深深地呼吸了一口新鲜空气。“这些天,上海的同事都很辛苦,而我们也将尽快加入他们。”从今天起,这位日记女神回归平凡,重新做回一名普通医生,投入上海的工作和生活。

在之前的14天里,查琼芳终于感觉没那么忙了,好好地睡了几觉。但是,更多的时候她也没闲着,写工作总结、做PPT、研究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如今再谈及在武汉金银潭奋战的日子,查琼芳说,多了一份不一样的感受。

▼ 再忆往事▼

  “查医生日记”记录武汉日与夜  

离开武汉整整两周了,再谈起金银潭奋战的那段日子,查琼芳说,有些事情不愿意再去多想,她更愿意回忆的是后面那段日子,辛苦却充满着希望。

“刚去武汉的那段日子确实难,经历了突发、死亡、无奈,沮丧乃至崩溃。再去回忆,有点不堪回首的感觉。”

1月28日,查琼芳在日记里曾记录着:

目前,病区里的29个病人大部分都是上呼吸机的重病人。昨天的夜班很忙,病区里已经有一个危重病人在昨夜因为抢救无效已经死亡了,这让我们倍感压力和责任。我所在的小组负责3个重症病房,一共10个病人。走进病房,里面全部都是上无创呼吸机的病人。

为了以防病人再有情况发生,我曾戴着口罩,穿着厚重的棉大衣,坐靠在办公室的椅子上。这是我人生第一次体验戴着口罩睡觉:在安静的环境下,能清晰地感受到我的每一次心跳和呼吸。我的心跳很快,呼吸有点累,因为每一次喘气都需要费力……

没有人退缩,转过身擦干眼泪,继续奋斗。那段时间,查琼芳把这些点滴用日记写下来,不只是记录这段历史,这也成了她思考与解压的一种方式。“刚开始觉得可以用日记汇报一下工作;后来发现用日记的方法可以让他们不用担心我,我尽量用一种比较开心、愉悦、自嘲的方式去写,我觉得他们看到我的日记以后,就知道我在这边心情还可以,压力也还可以,所以他们也就放心了。”

而查琼芳所说的“更愿意回忆的日子”,是指上海首批援鄂医疗队抵达金银潭医院三个礼拜以后的日子。防护设施已慢慢到位了,床位也比较充裕,病房里的危重症和重症病人病情出现了好转。他们中,有的下了呼吸机,有的患者从呼吸机改到高流量吸氧,有的准备转清病房,有的准备出院……而这些,都让人难忘。

▼ 离汉时刻 

  她始终惦记着移交的危重症患者  

在上海医疗队离开金银潭医院前,他们接管病房里的多数患者病情都已稳定。唯一,让队员们放心不下的,是还有两位危重症患者需要移交到其他病区。其中,60多岁的肖老伯正是查琼芳所在小组负责的病人。

在医疗队抵达前,这位老人已被送入金银潭医院。因为病情重,且伴有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等合并症,被转到了查琼芳所在的病区。在经历了紧急气管插管、气管镜等治疗后,老人的性命被救了回来。呼吸机的参数逐步在往下调,感染的指标也都在往下走……每一点进步让医疗队员为之振奋。

在查琼芳的日记中,曾多次提到过这位老人的病情:

整组就管理这一个病人,精准化治疗,他的情况也比前两天好多了,检查的指标也在好转中。今天我的任务就是守着他,并且两手准备,继续完善他的病史PPT;

隔离病房危重病人的转运真的称得上生死时速!周教授拍板,条件所限,捏皮球(球囊辅助通气)转运。护士给病人吸好痰,我们先给病人尝试一下球囊辅助通气,观察几分钟后,病人心率和氧饱和度没有明显变化,可以转运了。接下来周教授在前面领路和指导,我负责捏皮球,两个医生负责前面拉床,两个医生负责后面推床和把握床的方向,还有一个随时关注病人氧饱和度和心率,氧气瓶和输液泵都放在病人床上,一支转运危重病人的队伍就这么“浩浩荡荡”出发了。

“将这位患者移交给江苏医疗队的时候,心情有点复杂,有点舍不得。”分别时,肖老伯还是没法与人交流。当查琼芳俯下身轻轻地和老人说:“我们要走了,我们把你交给其他的病区了,你一定会好的。”这个时候,查琼芳感觉到,老人的眼睛在努力转动,似乎表达着什么,那是一种不舍。  

除了把肖老伯移交给别的病区,查琼芳把她们组精心制作的一份PPT也一起移交了。“连续照顾了两个多月,希望能把老人的病史完完整整地告知给下一班医生,争取每一个环节都做到位,也希望老人能早点出院。”

回上海后,查琼芳私底下会去打听肖老伯的病情,针对肖老伯病情讨论的一个微信群里,她始终没舍得退出来。  

▼ 平安抵沪 

  希望武汉人以后的日子一帆风顺  

在上海接受隔离观察的两周时间里,查琼芳说,基本放松下来了,以休息为主,这段时间她没有再写日记。不过,更多的时候她也没闲着,写工作总结、做PPT、研究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因为这些工作,都能帮助到更多的新冠肺炎患者。      

除了惦记着那位让人牵挂的患者肖老伯,翻看日记的时候,查琼芳仍然会感恩于这一个个瞬间:

投喂时间到了,群里呼唤,喜茶到了,这个在上海要排队很久才能排到的网红现在天天投喂我们,后面还有费列罗的巧克力,还有面巾纸、一次性浴巾套装,还有给女同胞准备的面膜……

我们的后勤保障小队就像田螺姑娘一样:下雨了,房间门口的收纳盒里装好了雨伞;天冷了,我们的秋衣秋裤、棉大衣、军大衣按着尺码可以领到;手干裂了,皮肤粗糙了,可以领到护肤品……我们只是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但整个社会都在支持我们,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帮助我们解决后顾之忧……

“武汉人民确实不容易,一方面他们遭受着这么大的磨难;另一方面,只要有机会,他们一定为我们提供各种各样的服务,总是希望把最好的先留给我们医疗队。”

查琼芳说,每一个我们都是平凡的,可是我们都有勇气!有勇气逆行,有勇气去战疫。感谢这些饱受创伤却依然心怀感恩的武汉人民,希望他们以后的日子一帆风顺。

▼ 重新出发 

  结束隔离后,很快就将重回岗位  

今天一大早,查琼芳手机上的随申码变成了绿色,意味着马上就能回家了。再次联系上这位日记女神的时候,她的心情是愉悦的,语气也是欢快的。

女儿就读高三,查琼芳却在大年夜义无反顾地选择了驰援武汉。“我们的工作是不分平时与除夕的,只要国家、人民有需要,我们随时出发”。就如两年前,查琼芳选择援滇半年时,同样没有丝毫犹豫。“其实好像也没那么多纠结,经历多了,女儿变得独立,她能管好自己和学习,我相信她。”查琼芳说,妈妈不在身边的日子,女儿早已习惯。

即将面临高考,高三的女儿最近正忙着上网课。查琼芳回到上海后,母女俩的联系也顺畅多了。不过,基本上都是女儿打电话给她,因为高三网课学习节奏非常紧凑,查琼芳不想去影响她。  

“女儿喜欢唱歌,学习之余,会把唱歌的录音发我,让我提提建议。我一般都会鼓励她,但是偶尔也会和她开玩笑说‘要加强运动啊,高音上不去了。’”这些,则是母女俩欢乐的互动时间。

谈及结束医学隔离观察后回家的安排时,查琼芳说,明后天计划回松江看自己的妈妈。本来约好过年要接老人回家住几天,但是因为疫情耽搁了。接下来,她很快就要回到仁济医院上班去了。这段时间,坚守上海的同事们都非常辛苦,所以她想早点回去。“金银潭的日日夜夜,这是一段难忘的历史!而今天起,我们将再出发!”

═  相关链接  ═ 

戳图片

看上海援鄂医疗队战疫日记

↓↓↓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 通讯员 袁蕙芸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