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艺术宫:制定详细的预案,能够从容应对任何突发情况
2020-04-14 文体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文 常鑫/图

几天前,中华艺术宫经受住了3月13日恢复开放以来的一次重要考验。网红医生张文宏来参观展览,进而掀起了一股“张文宏旋风”。不过面对人头窜动,中华艺术宫依然做到了现场纹丝不乱,井然有序。疫情之下,中华艺术宫推动精细化管理,而这将对未来产生重要影响。

  现场    很热烈,但一切都井然有序  

上周在中华艺术宫揭幕的“召唤——上海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美术、摄影主题展”是疫情发生以来,上海文化场馆推出的第一个大型展览。这也被看作是上海疫情持续向好的一个重要标志。因此,展览注定会成为市民眼中的网红展览。

4月10日,“召唤展”把上海市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网红医生张文宏也吸引来了。

“张爸”作为网红,他来到现场自然会掀起一股“张文宏旋风”。当时展厅里有上海芭蕾舞团的100多位演员在参观,另外还有很多观众。大家一看“张爸”来了,都涌过去,求合影,求签名的人不在少数。面对这个情况,中华艺术宫的现场安保人员毫不慌乱,按照规定执行着他们的现场预案。有人在提醒观众保持参观距离。一个舞蹈演员因为太激动,口罩歪了露出了鼻子,有工作人员立刻上前嘱咐她将口罩戴好。虽然现场很热烈,但是一切都井然有序。

“张文宏旋风”是重新开放1个月以来,中华艺术宫所经历的最热闹的现场。而从防疫的角度来看,这也是对中华艺术宫的一次考验。但是很显然,在对于防疫制度一丝不苟的执行之下,没有任何意外发生。

  背后    防疫举措要制定,更要坚决贯彻  

在上海众多文化场馆之中,中华艺术宫很特殊。首先是由世博中国馆改建而来的中华艺术宫知名度很高,平常都是游客如织的。其次,中华艺术宫是目前上海体量最大的文化场馆,管理起来并不轻松。另外,中华艺术宫还会举办上海抗疫之中的第一个大型展览。所以在3月13日复工之时,很多人中华艺术宫的防疫前景感到担忧。

为了确保展厅开放的安全,中华艺术宫制定了详细的预案。包括实行预约制观展,每天观众上限不超过5000人,瞬时场馆观众不超过1500人等。据中华艺术宫提供的数字,复工1个月以来,单日观众最多达到过1400人次。这个数字虽然还没有超过1500人的瞬时场馆观众上限,但在上海所有复工的文化场馆中已经是最多的了。而且如果有“张文宏旋风”这样的现场发生,那一定范围内聚集的观众会很多。可一切证明,疏导和有序的安排都是有效的。

记者今天去中华艺术宫采访时还遇到了这样一幕。虽然已经事先预约,但是停车依然了经历一套环环相扣的流程。最后不仅测量了体温,登记了身份证,还用有效证件换了停车证和临时工作证方才入内。“我们这么大一个场馆,人员繁杂,如果不履行严格的手续就会出问题。制定措施很重要,不打折扣地执行这些措施同样很重要。”一个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对于上海文化场馆来说,复工的最重要前提是确保防疫安全。没有了安全,复工再如何热闹都是白搭。而对于中华艺术宫来说,确保安全,最关键的就是把控人流量。通过展览调配来调控观众数量是艺术宫防疫的一个重要经验。3月13日恢复开放时,中华艺术宫共有“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进京作品、中国美术奖作品巡展·上海”和“2020-上海-你好”迎春系列展两个春节前已有的展览。在一切平稳就绪之后,上周开幕的“召唤展”是一个小高潮。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了解到,原先还有一些展览会开幕,目前暂时延期,这也是从谨慎防疫的角度来考量的。

  未来   “线上线下同步发展”将成为常态  

应该说,抗疫过程中很多的新做法新尝试都将对未来中华艺术宫的发展产生深刻影响。制定周密的防疫措施,并且有效地执行,这种精细化管理的姿态会贯穿中华艺术宫未来的始终。此外还有一条经验就是“线上线下同步发展”。

在中华艺术宫执行馆长沈捷看来,3月13日只是中华艺术宫实体展馆重新对外开放,但其实即便是在疫情最为严重的时候,中华艺术宫也从未停摆。这主要是指在闭馆期间,中华艺术宫推出的一系列线上展览。比如特别策划了医务藏品的网上专题展示,还从近期重点展览中遴选出一些重点作品,在网上推出“每日一画”栏目,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让观众足不出户,也能一目了然。此外,中华艺术宫还围绕展览活动,将以往优秀的艺术讲座音频资料编辑整理,推出了“在线音频讲座”,观众可随时点击聆听。

疫情之前,中华艺术宫也进行过线上传播的实践,但从未像现在这样大张旗鼓,这是美术馆展呈方式的一次重大革新。而事实证明,尤其在一些特殊时期,网上美术馆将对艺术的普及和传播发挥重要作用。沈捷说,如果有什么会对未来发生影响的抗疫成果的话,那么这次疫情加快了馆内丰富线上推介内容的步伐是一个。“线上线下同步发展”在疫情过后将成为常态。未来,就是线上线下齐头并进。除了维持现有的线上推广内容外,中华艺术宫在艺术作品推广方面,会增加线上活动的内容与形式,如策划推出“跟着艺术家,微观展”活动,邀请艺术家、学者、文化志愿者和公教职员亲临展览现场录制导赏视频,讲解艺术作品。并且考虑增加微信专题小程序、开发数字化产品,丰富线上美术宣传推广内容。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文 常鑫/图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