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遇到困难的日子,武汉小区出现这么一群人
2020-04-17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

此前,由于疫情严重,武汉封城,小区也随之紧闭。

一切都不一样了,困难也随之出现。年轻人只要动动拇指就可以等着货物上门,但不少没有子女陪伴、不会网购的空巢老人却犯了难。怎么办? 

于是,便出现了这么一群人,他们自告奋勇、默默付出:困难不是事儿,我们来解决!

夫妻俩为老人团购忙

李刚所住的社区是水果湖街东湖路社区的中南医院家属区,妈妈退休前是中南医院的护士。照李刚的话说,小区里的叔叔阿姨是从小看着他长大的。

今年2月份,当时武汉的超市都关张了,小区也封闭了。昔日的老同事给李刚妈妈打来求助电话,语气焦急。不会网购,也不会在线付款,子女又在一线冲锋陷阵,怎么办?

当得知不少叔叔阿姨的处境后,李刚和老婆一商量,决定为他们代劳。起初只是小范围的代购,主要是妈妈的20多个同事,后来一传十一传百,慕名求助的人越传越多。小夫妻俩忙得团团转。

李刚家没有打印机,为了准确登记,夫妻俩用手写的表格登记,商品名称、数量,老人所住楼栋,电话,是否需要送货上门,用现金还是转账等都记得分明。

在武汉一家珠宝公司当HR的李刚太太胡柳,没想到平时的工作方法在关键时刻也能帮上忙。身为HR的她识人无数,却也无法同时记住百来名老人的信息。“我们小区里有900多户人家,基本上都是老人。当时电商要求每个小区的采购数量达到一定量,才能送货。但老人们大多不会网购也不会接龙,我们只能手动统计需求,自发为大家团购。”胡柳做事分外严谨,她用电脑制作了一张excel表格,会微信的老人将需求微信告知她,不会微信的也可以选择电话告知,由她负责统计,再按照电脑上的信息,在配送时手动摘抄一份。对于年纪特别大的老人,夫妻俩还负责送货上门。

夫妻俩平均一个月要负责二十个左右的团购,每次涉及人次一两百人,工作量很大。

今年3月的一天,居委会干部慕名找上门,顺利将夫妻俩“收编”到社区的志愿者小分队里。有了居委的支持,夫妻俩的工作量大大减轻了。有其他志愿者一起协助收集老人的需求,帮忙打印表格,团购的商品到货后,还有志愿者一起帮忙收发货。

有意思的是,看到儿子媳妇热衷社区志愿者,李刚70岁的老母亲也不甘示弱,主动申请在家属区门岗处值守。于是,一家三口,都成了志愿者。

他在社区当“跑腿小哥”

湖北黄冈人秦开吉是一名建筑工人,去年12月1日工地上的事忙完后他来到武汉,陪伴身怀六甲的老婆。

疫情发生后,在网上看到铺天盖地的消息,他萌发了当志愿者的念头,于2月中旬在网上提交了报名申请。谁知,邮件回复称,因为志愿者报名人数较多,暂时没有名额。约莫2月22日,他又看到自己租住的汉兴街常三社区的通告栏里也写了招募志愿者的征集令,立即就报了名。

在和老婆商量后,善解人意的爱人当即赞同。“如果不是我怀孕了,我也去当志愿者。助人为乐是应该的。”

彼时的武汉日常的采买模式是这样的:社区将爱心菜放在广场上,每次开始采购时,社区干部就拿着扩音喇叭报楼号,需要一栋楼一栋楼有序排队购买。经政府补贴后,10元可采购10斤4个品种打包好的蔬菜。

秦开吉租住的社区是上世纪80年代的老房子,一些腿脚不便的空巢老人无法下楼,只能由志愿者代劳。为社区老人代购急需药品和爱心菜成了秦开吉日常的工作状态。

其中有一名七八十岁的独居老奶奶,家住四楼,每次送货时,老人都会双手合十,十分感激,“谢谢你们,给我送来东西。”还有的老人说,自己家中已有储备粮食,希望将物资转送给更需要的人。

“我年轻,身体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是应该的。”虽然无法在老家当志愿者,但秦开吉表示,在哪里当志愿者都是一样的。特殊时期,能帮一个是一个。

前不久,秦开吉陪妻子从武汉回老家黄冈。回家前,他收到了来自租住社区的一封感谢信。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