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的“阅读森林”,2021年见!
2020-04-20 文体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文、图

经过1年零5个月的紧张施工,上海少年儿童图书馆新馆今天实现主体钢结构封顶。据了解,新馆将在2021年建成开放。

 ▼ 疫情之下保进度 ▼ 

结构封顶比预期提早了一个星期

上海少年儿童图书馆位于长风滨河绿地的新馆是2018年12月18日破土动工的,之前一切进展顺利,但几个月前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新馆建设被迫停工了51天。

2021年建成开放,是少儿馆新馆作为上海重大文化设施项目对社会的一个承诺。面对疫情,施工方克服万难,努力复工复产。上海少年儿童图书馆馆长卢秋勤介绍,复工最困难的就是建筑工人的到岗。由于疫情阻隔,很多建筑工人无法回到工地。施工方就采取点对点包车接送的方式,将工人接回工地。最远是从云南将工人接回。在所有工人都接受14天隔离观察之后,整个工程终于在3月10日复工。

少儿馆新馆主创设计师、上海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三院所长严赉赟告诉记者,为了把工期赶回来,设计施工方都采取了一些特殊手段。比如过去设计图纸完成需要通过快递送到工地,现在则直接由专人送到,确保省时精准。经过不懈努力,原本预期疫情下少儿馆新馆要4月底才能结构封顶,现在整整提前了一个星期。

 ▼ 新馆建设费思量 ▼ 

建一座属于全体孩子的图书馆

这座新馆仍然会预期在2021年建成开放,届时将极大改善上海少儿图书馆资源短缺的局面。为了将新馆建成一座真正属于全体孩子的图书馆,设计施工方都花费了不少心思。

严赉赟介绍说,过去建设成人图书馆只要考虑一般图书馆建设流程就行了,建设亲子会所,也只要考虑0到6岁孩子的需求。但是少儿馆新馆是一座属于4到16岁全体孩子的图书馆,不仅有儿童,还有少年,这就要求建设上要有所突破。

他说,结构封顶之后,新馆就要进入混凝土浇筑、玻璃幕墙安装、内部装饰等环节。他们会确保图书馆所有楼层有一种风格的统一,同时各个楼层也会有针对不同年龄段孩子的局部点缀。比如会安排贯穿所有楼层的“书桶”,以形成“阅读森林”的整体感觉,但每个楼层的风格又不尽相同。

青年报记者了解到,少儿馆新馆的设计灵感源于莫奈的传世名作《桥》,图书馆的建筑形体好似一座彩虹桥,底层起拱,贯通南北两个公园的景观,融合文化建筑与公园绿地。新馆通过“大地走向天空”的模式,串联起每个年龄段的阅读空间。

未来读者步入馆内,会发现新馆内中场景就像博尔赫斯的“巴别图书馆”。内部分布有大小不同、高低起伏的圆形书架,结合通高中庭、螺旋楼梯等形成了阅读的森林、书籍的海洋,呈现出一种自由开放的空间效果。

新馆共四层,对应建筑层数,各楼层分别服务于幼儿、小学及中学年龄段的小读者们。层与层之间运用各异的楼梯实现过渡,孩子们拾级而上,自然地到达每一个楼面直至屋顶,犹如一种成长的过程。

 ▼ 软件建设已启动 ▼ 

新馆信息化工程启动建设规划

疫情也给新馆建设提供了思考。卢秋勤告诉青年报记者,之前图书馆建设多考虑安保问题,现在则要加入体温测量、图书消毒等防疫抗疫的功能。

卢秋勤表示,在新馆硬件建设的同时,他们也已启动新馆信息化工程的建设规划。拟通过新技术应用,提升数字化服务能力:在线上,将打造一座没有边界的少儿数字图书馆,把图书馆内丰富的多媒体资源和阅读推广活动现场,推送到小朋友身边;在新馆现场,将通过各类增强互动设备提供多维感官的新阅读体验。届时,市少儿馆珍藏半个多世纪的特色馆藏:1922年创刊的《小朋友》周刊、1936-1937年出版的《小朋友文库》、1933-1937年出版的《小学生文库》等,也将在特藏馆知识驿站中以全新闪亮的面貌与新时代小朋友深度接触。

新馆建成之后,将成为少年儿童的信息资源中心、知识体验中心、阅读推广中心、文化交流中心和发展研究中心。

记者了解到,新馆建成后,将承担流通服务、知识体验、展览展示、培训教育、文化传承与交流等读者服务职能,形成示范性的标准化少儿图书馆服务体系。而现在南京西路的老馆则将承担特色馆藏保护、弱势群体服务、少儿阅读发展研究与指导等特殊服务功能。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文、图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