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衣战士、公安民警,为什么都给这些青年写信?
2020-04-21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尊敬的上海师范大学领导,贵校黄宁静、陆思琦、王文意三位大学生在疫情期间,为我的孩子毛琳达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和量身定制教学方案,每天准点为我女儿直播授课(语、数、英),从不间断,他们生动活泼的传授方法,不仅让孩子知识上得到提高,同时也得到了学习的快乐,更解决了我在一线抗‘疫’而不能及时辅导检查孩子学习的后顾之忧,让我们全家十分感动。虽然我们医护工作者在前方抗‘疫’,但他们同样在抗‘疫’,默默的奉献爱心,提供了及时暖心的服务,也为我们共同抗‘疫’出了一份力。衷心谢谢三位优秀的大学生老师,衷心地感谢校团委和校领导!”

这份200多字的手书感谢信出自于上海华山医院抗疫医生毛日成之笔。实际上,上海师范大学团委最近正不断收到白衣战士、公安干警发来的亲笔感谢信。纸短情长的背后,牵出的是一段段青春奉献的暖心故事。

 “手拉手”志愿者服务 

 为孩子们设计专属课程表 

被华山医院抗疫医生毛日成点名表扬的大学生黄宁静、陆思琦、王文意是组成的学科团队,三人将毛医生女儿的语数外课外辅导给包圆了。从3月15日开始,这个志愿服务就没有停歇过。他们还精心设计了专属课程表。

负责英语教学的上师大2016级小学教育(文科)王文意说,小朋友的英语相对而言成绩较好,因此每周仅进行两次英语课程的辅导。为此,她每次课前都会准备好一篇阅读小文,并附上不同类型的题目来检测,在上课前5分钟以word形式发送给她。“与小朋友的相处越来越融洽,很多次在理解文章背后的道理时,她都会主动用生活中的事例与我分享她的见解。”

2016级小学教育专业理科世承班的陆思琦觉得自己虽然是一名小学教育专业的师范生,但毕竟还没有丰富的实战经验。因此,为了备好课,她每天做回“小学生”,准时收看“空中课堂”了解课程进度,并斟酌教学用语,争取不出错:“我们当时的心愿就是,希望大学生的陪伴可以让她身处一线的爸爸安心一些,待英雄回来之时,能够欣慰女儿的成长。”

2016级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黄宁静则为毛琳达小朋友安排写作训练、课时跟进与课外阅读训练三类课程,在跟进巩固校内课程基础的同时,进行写作专项训练,使她掌握基本的作文类型与更进一步的写作技巧。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事是在写人作文辅导课上,毛同学选择描写她的爸爸。在她的眼里,爸爸是一个严格但不失温柔的人,唯一的缺点就是总没什么时间陪自己。在疫情发生前,一周就有三四天在医院值班执勤,连一起去次公园都成了她口中‘久违的陪伴’。疫情发生后,爸爸在第一时间响应号召驰援武汉,两个多月未着家。谈及思念,年仅10岁的她说,的确很想爸爸,但完全理解爸爸不得已缺席她的生活。” 黄宁静说,当小朋友说爸爸是为了更多的人能活着的时候,自己都不禁抹起了眼角的泪花。

 00后大学生“上线” 

 结对辅导一线民警家孩子 

“在看到家长给我们寄来的感谢信时,第一感觉是狂喜,觉得自己的小小举动竟然真真切切地帮助到了一个家庭,真的为国家抗‘疫’尽了一份力!” 黄宁静坦言,冷静下来后,自己真切感受到了这封信背后的信任与鞭策,大家必须做得更好,才能无愧于家长与孩子的期望,担得起这份感谢。

记者从校方获悉,除了像黄宁静、陆思琦、王文意这样结对医护人员的助学团队,还有一群00后大学生正与一线公安民警家的“神兽”们“斗智斗勇”。全校共近500人的大学生正为了一件善事而各自努力。正如黄宁静所说,若做一善事,能暖两颗星。

据了解,疫情发生后,为缓解一些民警无法顾及家中子女学习的情况,静安分局团委在静安团区委、上海师范大学团委的大力支持下,联合华师大孟宪承书院、上师大数理学院的志愿者开设“协公予安”爱心云助学活动,为抗击在一线的分局民警子女提供免费一对一学习辅导。

主课、兴趣课、体育课、思维课、大学专业辅导课、心理课……通过网络教学和兴趣课堂的方式,大学生们以警娃“一人一策”的方案,针对孩子的特点与不足因材施教,力求更佳的辅导效果。

“我想对爸爸说,您放心工作吧。我和妈妈在家里,志愿者哥哥教我学习更多知识,坚持锻炼身体,期待你平安归来!”静安治安支队民警李轶峰的儿子给爸爸的一封信中提到了志愿者小哥哥,而这也给了许多志愿者继续前行的力量。

同学们纷纷表示,哪怕疫情结束,“手拉手”志愿者服务活动结束,但只要有需要,这样的爱心行动仍会继续。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