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宝宝扎堆卖萌!上海动物园又迎一波“新丁”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
五一前,大好春天里,上海动物园又迎来一波“新丁”报到:河马、豚鹿、青狼、狮尾猴,动物大家庭越来越热闹啦!今天起新出生的小河马还将向网友征集姓名!
18岁河马妈妈喜得第四胎
3月20日上午,上海动物园18岁的河马妈妈“小东西”又喜得贵子,这是继“喜宝”“喜妹”和“喜糖”之后,“小东西”生产的第四个宝宝,“小东西”成功晋级四胎妈妈的行列。
第四次产仔的“小东西”已经是驾轻就熟,生产当天饲养员刚刚打扫好笼舍,不一会功夫“小东西”已经如母鸡下蛋般生好了,产程超快,一次又一次刷新生娃的速度。
刚出生的小河马体重为30-40kg左右,身体像个小圆筒,头身比能达到1:2,小耳朵滴溜溜地转着,萌态十足。几分钟后,头部就能够在浅水里做潜水动作,一小时后可以踉跄行走,接近妈妈潜进水下吃奶。三天以后,四肢行走稳健,已经可以跟妈妈一起上岸了。
“小东西”非常宠爱自己的孩子,抚育幼仔期间,终日形影不离守卫在幼仔身旁。“小东西”常常静静躺着休息,小河马便也紧紧地依偎在母亲的嘴边,时而窝在妈妈的身上,时而“游弋”在妈妈身后。
延续着河马家族的优良传统,上海动物园再次在微信公众号上为新生河马宝宝征名,希望广大网友能为这个小家伙取一个好听好记有意义的名字。上海动物园将选取10位参与征名的网友送出幸运好礼,活动截至4月26日24:00。目前,新生小河马和妈妈一起在河马馆对外展出。
珍稀保护动物豚鹿家族再添新丁
春天到了,草长莺飞,食草动物大家族也迎来了一波“生育高峰”。长颈鹿、斑马、羚牛等“大家族”都喜添新丁,可谓阵容强大,其中不乏有我国的珍稀保护动物,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豚鹿家族近日也再添新丁。
上个世纪80年代,豚鹿这种鹿科花鹿属动物已在我国宣布灭绝,2007年,人类在云南永德大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现一只刚出生几天的雌性幼鹿,随后被列入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上海动物园是国内为数不多的饲养有豚鹿这一珍稀物种的动物园,诞生出新的豚鹿宝宝,也更加令人欣喜。
经过8个月漫长的孕期,自2月底起,3位豚鹿妈妈们接连发力,在一个多月中,陆续顺利产下了3只健康的豚鹿宝宝。食草动物的天性,在这段时间神经都变得异常敏感。饲养员耐心观察,细心照顾着这群珍贵的国宝。
刚出生的幼仔大部分时间会躲在狭小幽闭的洞里,等妈妈外出寻食回来,再吸食妈妈的奶水。这时候,饲养员打扫喂食要再三小心,多观察少打扰,保证豚鹿宝宝健康成长。
如今,豚鹿宝宝们已经能跟随妈妈到处溜达,胆子也越来越大,游客已经能在展区中观赏到它们顽皮矫健的身姿了。
刚有些独立的豚鹿宝宝就像熊孩子一样,稍不留神就跑出妈妈的视线之外,四处撒欢。小豚鹿非常可爱,身上的白斑要比成年豚鹿多得多,这是一种保护色,降低被捕食者抓住的概率。这种特征,对于游客来说自然一目了然,很容易就能看到它们。
青狼、狮尾猴小家庭都添仔啦
在上海动物园的狼园展区,生活着7只青狼,三雌四雄。青狼四肢修长,行动敏捷,毛色以灰色、棕色为主,一般在1~3月份繁殖,孕期两个月左右,每胎产3~7只。进入冬季以后,天气转冷,动物食欲逐渐上升,饲养员们还在饲料中添加了维生素,维持青狼每日所需的营养。
一月中旬,饲养员们发现青狼有交配行为,二月,饲养员就发现有母狼小腹隆起,怀孕特征明显,3月中旬,怀孕母狼进入“预产期”。饲养员在判断母狼即将生产后,给它清理好圈舍并加强管护,不影响母狼的生产。
3月17日,饲养员发现有只母狼一直窝在洞穴中不肯出来,仅仅露出了一个脑袋,时刻警惕地注意周围的变化。饲养员判断母狼将于16日晚间生产。为了不惊扰哺乳期的母狼,饲养员们按捺住想知道母狼到底生了几只的好奇心,打扫的时候也尽量放低声音,生怕影响了“做月子的妈妈”。
顺利出生的小青狼们目前状况良好,游客已经能在狼园展区看到它们萌萌的身影,正在蹒跚学步。
而在上海动物园灵长区三区,狮尾猴家族也在4月6日添了一位新成员。刚出生的狮尾猴宝宝由母兽自己照顾宝宝。工作人员还给“猴妈妈”开了小灶。
狮尾猴又名狮尾猕猴,是生活在西高止山脉及南印度的旧世界猴,其特征是围绕头部的银白色鬃毛。由于脸四周有鬃毛和尾巴的状如狮尾,因此得名狮尾猴。它们善于攀缘跳跃,会游泳和模仿人的动作,有喜、怒、哀、乐的表现。相互之间联系时会发出各种声音,还会做手势及摆出不同姿势来表达自己的意思。狮尾猴名列《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Ⅰ,野外濒临灭绝,极为珍稀。
目前上海动物园内共有10头狮尾猴,生活在“两室一厅”的展区内,由两间室内笼舍和一间室外笼舍组成,群体由一只雄性狮尾猴带领。游客参观时,也请轻声细语,减少对它们的干扰和影响。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