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发射成功!这一群年轻的上海航天人亮了……
2020-05-05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郭颖

5月5日18时,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胖五”火箭的“兄弟”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点火升空,成功首飞。重约22吨的中国航天员“新座驾”的试验版——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等载荷的组合体顺利进入预定轨道!

由此,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已完成了前两步:载人飞船阶段和空间实验室阶段。今天,第三步空间站建设阶段大幕拉开!

本次发射任务历经112天。面对疫情,上海航天人党员率先、团员争先、全员并肩、共克时艰。

 面对疫情党员率先团员争先共克时艰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承担了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能源管理系统、信息管理功能测控子系统及太阳帆板等研制任务。

本次发射任务自1月15日至5月5日,期间恰逢庚子年新春佳节,首批进场承担发射场任务的绝大部分队员只能在海南文昌发射场度过春节。同时,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后续队员无法按原计划分批进场,其工作只能由场区内现有队员承担。

这是一支从八院各单位精挑细选出来的团队。其中,不少年轻人挑起了大梁。

自进入811所伊始,舒斌就一直从事电源分系统设计工作。四年间,他见证了试验船能源管理功能从概念到图纸再到成品,陪伴了能源管理功能从上海生产到北京测试再到海南执行发射任务。同时,舒斌还是队内为数不多的三次到过文昌航天发射场的队员之一。无论是对产品还是对场区环境,这位三十出头的年轻队员可以称得上是经验丰富的“老师傅”。

他性格内向,言语不多,但一旦走上分系统测试岗位,无形中会展现出一股坚毅的力量。特别是在电池充电维护和模飞电测阶段,需要连续数日,每日持续十多个小时不间断加电监测。同时,互为备份的B岗队员又被临时安排去北京参加飞控工作,只能由他和主任设计师钟丹华两人承担后续测试任务。他们白天坚守在总装测试厂房,晚上加班也是习以为常,时常在深夜后才能回到驻地休息。

按照原计划,舒斌自1月15日进场至3月初完成阶段性工作后,返沪参加其他工作。但受疫情防控影响,接替队员无法进场,为保证后续测试流程顺利进行,舒斌继续坚守发射场岗位,直至任务结束。面对新的工作安排,他每天依然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型号工作中,即使眼睛布满血丝,亦不放松每一项工作要求,认真比对每一个测试数据,最终圆满地完成了测试工作。

受疫情影响,部分岗位人员无法按原计划进场,为保证发射场工作顺利进行,来自149厂的金纯洁主动承担起太阳翼测试辅助和操作等多项工作,挑起了现场操作重任。他充分发挥十年工作经验优势,制定预案、精心操作,最终顺利完成了该项测试工作。他常说:“我是年轻人,不怕任务量多,而是怕没有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

 总装“金字塔”团队让年轻人“担”起来 

“让每个人在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做好,严格把好每一道关。”149厂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助推模块总装执行经理李亚军用这句话来形容总装团队的工作职责。

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助推模块的总装及试验任务,149厂从提升总装团队能力入手,不断激发团队自身的潜能,合理分工、细化责任,让“权责利”落实到每个角落,逐渐建立起了一个坚固而又稳定的“金字塔”团队。

走进洁净的总装总测厂房里,一眼望去,是一群平均年龄27.5岁的年轻人。李亚军介绍说,整个总装团队如今一共有15人,除了70后的金卫健和瞿德超以外,其他都是二三十岁的年轻人。无论是顶端的领路人,还是中流砥柱,每一个人都在其中发挥着自己的特色,让整个团队能够有力地成长起来。

总装团队确认了“双督促、双跟进”的现场管理机制,每日的班前会、每周的班组长例会、质量分析会就像一场场“专家级”会诊,从对产品的认识转移到对于用户的认识,敢于暴露“问题”、直面“问题”,使得每一项工作都落实到实处。

在班前会上,90后总装副组长张一唯每日都要总结前一日的工作完成情况,协调当日的工作任务,从而发挥总装的能动性,把控总装现场的生产节点,提高产品的质量意识。在班组长例会和质量分析会上,各型号团队之间相互分享经验,总结在工作中的创新,把“问题”抛出来,开展针对性的“会诊”,在实效中把控风险、制定计划节点,让一切工作尽在掌握中。

在运载火箭型号的工作中,为了进一步聚焦高质量的发展能力,进一步落实压准压严职责,年轻人逐步担任起舱段负责人、总装负责人的责任。他们将原本的总装工作延伸到部装、产品交付的“前端”工作,让总装带动整体生产节奏。年轻负责人同型号工艺员一起制定了总装过程中的产品交付要求,细化了总装验收记录表,确保关键环节的测试覆盖性、验证充分性,强化质量把关重心前移。同时,他们将重点工作聚焦到型号研制全周期精准策划、部套产品配套进度及质量、“急难险重”的问题的协调上,大大提高了团队的管理效率,优化作业计划流程,减少不必要的产品流转和重复性工作。

“在逐步从‘任务化’向‘产品化’的思维转变过程中,为了能够让我们年轻一代担负起更多责任,我们把岗位的‘颗粒度’再一次细化,每个人就像一块砖,无论搬到哪里,都能肩负起自己身上的担子。”张一唯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郭颖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