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聚英才|张文宏:公共卫生体系下的病毒猎手
2020-05-07 青年

【编者按】

千秋基业,人才为本。在习近平总书记人才观的引领下,本市推出“海聚英才”系列品牌活动,聚焦人才发展,优化人才服务。“海聚英才”系列报道将陆续推出,彰显人才风貌,尽显城市品格。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晓颖/文 常鑫、马鈜、周紫薇/图、视频 杨诚/剪辑

◆人物名片


张文宏,上海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曾多次获得中华医学奖、上海市科技进步奖等科技成果奖项,先后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上海市领军人才、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曾获上海市劳动模范称号。

青年寄语


上海有着很多发展机遇。取得成功的前提条件是要足够努力。在困难的时候坚持下去。只要坚持下去,就能有实现自己梦想的一天。

在市民眼中,张文宏是用通俗易懂语言讲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要点的“张爸”;在朋友同学们眼中,张文宏是保送至上海医科大学(现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的“学霸”;在他自己眼中,他只是一位在上海求学、工作30余年的普通医师。

  “我就是从外乡来上海打拼的普通人”  

随着疫情期间个人受到关注,不少人好奇张文宏的背景。“我就是从外乡来上海打拼的普通人。”张文宏将叙事画面切回了20世纪80年代。

1987年,在浙江温州瑞安中学就读的张文宏被保送至上海医科大学读本科。彼时的张文宏就是同学老师们心目中的学霸。1993年本科毕业后,张文宏继续深造,“自复旦大学毕业,在华山医院就职后,我算是伴随着上海大发展,见证了上海这座城市的变化”。

张文宏所在的华山医院感染科被誉为中国医学界感染科的“梦之队”。第一代戴自英教授是牛津大学毕业的博士,其师为青霉素发明者之一、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弗洛里教授。张文宏的导师翁心华教授是华山感染科第二代领军者,有感染界“福尔摩斯”之称。正是翁教授与年轻张文宏的一次偶遇,改变了张文宏从医的跑道。

1996年,还在上海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的张文宏到华山医院传染科实验室与朋友碰面时偶遇翁心华教授。交谈下来,翁教授感觉面前的年轻人聪明、思维活跃,便问他是否有意愿转至传染科读博士。张文宏接过橄榄枝,同年进入华山医院传染科,跟随肝病专家邬祥惠教授攻读博士学位。最终,张文宏留在华山医院感染科的临床一线,成为传染性疾病的“病毒猎手”。

“现在很多年轻人在毕业后想留在上海。我至今在上海待了30余年,首先有一点是肯定的,在上海发展肯定会辛苦。”张文宏提到:“年轻的医学生会感觉到收入被同龄人‘碾压’。”他带的学生大多是复旦大学博士,他们在近30岁的年纪完成学业,毕业后从最基础的住院医师做起。“同龄小伙伴可能已在企业中成为中层领导,拿到的薪酬待遇远比刚入行的医学生多。青年医学生们会有落差感。”张文宏也曾经历过漫长的“蛰伏期”,提到对青年人的寄语时,更强调“坚持”这一点,“而且选择医生这个工作,选择在沪发展,一定程度上是选择职业的责任和这份工作背后的职业认可”。

张文宏走过全球不少城市,也曾先后在香港大学、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以及芝加哥州立大学微生物系从事访问学者以及博士后工作。“身边也有朋友选择留在国外发展。其实一座城市待得是否舒适,决定着是否选择留下来。”想到在上海发展的30余年经历,张文宏最想竖起大拇指的是精细化管理和守规矩的城市品格。“在这里不需要走关系,基本上按流程就能把事办了。这里对我们从小城镇来大城市发展的人来说,有更公平的机会。”

  “大家以为我的时间好像是用不完的”  

在与导师共同抗击非典型性肺炎、甲型H1N1流感后,2010年,张文宏接过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的接力棒。在跑道上与病毒博弈的10年里,华山医院感染病学科连续位居中国医院专科排行榜感染病学科榜首。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张文宏担任上海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

疫情期间,张文宏的工作时长伴随着他的黑眼圈逐渐累积。

从位于市中心的华山医院到百余公里外的金山防控一线了解诊治情况,至大学、研讨会上报告,与上海市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成员们完成调研……在忙碌的间歇,张文宏使劲睁两下眼睛,抖擞精神,准备接受媒体的采访。张文宏开玩笑说:“疫情期间有座谈会、论坛等安排,其间还有一些采访。大家以为我的时间好像是用不完的。”

疫情科普是责任也是担当。这段时间,张文宏录制了复旦大学疫情防控云课程,参加了留学生回国线上答疑会、关键时段提醒市民防护方法……“看到张爸就安心。”“张医生说要闷,我们就待在家里。”张文宏因为口语化的疫情提醒受到了市民的欢迎。对熟悉张文宏的医生来说,这些大白话正是张医生与医患之间日常沟通的真实情况。

“其实不是临床医生特别厉害。”在临床一线,张文宏和临床同事们需要与病人交流,跟家属沟通。“我们不能讲一些让他们听不懂的名词。用通俗的话讲抵御病情的方法,是我们日常的沟通方式。之前我讲了类似‘闷两个礼拜’这些话,这种通俗易懂的方式得到大家的喜欢,那么在关键的时间点我愿意在合适的平台站出来讲。”

  “人有一种英雄主义”  

“换党员先上”“闷两个礼拜”“免疫力就是最好的药”……因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口语化的防控提醒,张文宏成为了行走的“防疫指南”。

此次因“换党员先上”的口号,作为华山医院感染科党支部书记的张文宏被称作“硬核”医生。“在现代社会不能强迫人做选择,但是共产党员是一种‘冲上去’的约定俗成。”张文宏在组织科室援鄂医疗队前,优先打电话给党员们做思想动员。

“张教授我知道了,给我10分钟。”除夕夜前夕,科里的年轻医生孙峰在接到张文宏电话后如是回应。10分钟后,还没等到电话的张文宏着急拨回电话。收到的回复让他印象深刻。

“张教授,我作为党员一定是会去,也一定要去的。您给我几分钟时间,我得给老婆做做思想工作。”

对科室内党员们主动担当的表现,他在采访中说:“人有一种英雄主义。我后面去别的地方也是看到共产党员主动上前说,我要去前线。在大事发生的时候,大家都是要第一个冲上前的。”

今年4月,市政府召开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大会,其中提到要建立智慧化预警机制,加强疫病防控和公共卫生科技攻关体系建设,加大人才队伍建设。“国际疫情后面如果不来最好,如果再来了,我们公共卫生体系建得越发强大,足可以抵挡输入病例。”张文宏与优秀的医护团队同事们有信心做好病毒猎手,一同撑起城市公共卫生的守护伞。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晓颖/文 常鑫、马鈜、周紫薇/图、视频 杨诚/剪辑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