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节·感恩|大声说出爱!来看沪上大学生如何实力“宠妈”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见习记者 陈泳均
你的爱藏在寻常,却让每一个寻常都闪闪发光。
今天是母亲节,沪上各大高校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倡导学生们大声告白妈妈。与此同时,上海家长学校也专门以“母爱如水,温柔而坚定!”为题,在“云端”为妈妈们献送上一份“营养大餐”,助力智慧女性成长,给出人生锦囊。
▼ 华东师范大学 ▼
无滤镜照绽放妈妈曾经的美丽
华东师范大学大夏通讯社社长王雪雯和小伙伴做了一组老照片的征集,今天傍晚,这组照片在华东师范大学官方微信上发布。他们希望穿过岁月看无滤镜照,在回顾老照片的同时,也让作为子女的自己,反思平日言行,并祝福妈妈健康美丽。
“我们的一举一动似乎都逃不过妈妈的法眼。可是,当我们静下心来,就会发现严厉的话语里藏着的美好与温柔。少女般的美丽与柔情封存在妈妈的心里,珍藏在那张没有滤镜的老照片上。”王雪雯在找老照片的过程中发现,点滴里的爱都在触动着心弦。
王雪雯说,妈妈其实特别爱美,知道要把照片发到学校公众号上时,妈妈兴高彩烈地翻出了女儿童年厚厚一本相册, 王雪雯才发现,原来自己和妈妈的合影真的很少。特别是随着自己长大,合影就越来越少了。她觉得,这也是一个小小的遗憾。
最终,王雪雯选择的是两张照片。一张是自己3岁不到一点的时候,妈妈抱着拍的一张照片;以及此次新拍的一张。如今,王雪雯和妈妈用近乎同样的姿势,穿了颜色差不多的衣服,戴了差不多的帽子,定格下如今的岁月静好。
回顾照片的过程,也是回顾妈妈一路的爱和自己言行的时刻。于是,今天一早,王雪雯就为妈妈准备了自己的爱心早餐,披萨和蛋挞将是晚上的饭桌惊喜。做个更懂事的女儿,是王雪雯对自己的新要求。
“祝天下妈妈健康美丽!”王雪雯说道。
▼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 ▼
用双手表达自己的感激和爱
从蹒跚学步到健步如飞,妈妈的手见证了我们的成长,承载了我们的幸福,这双手整天忙碌不息,为我们洗衣做饭,把我们养育成人,妈妈的那双手承载了给予我们的爱与陪伴。今天,让我们也用自己的双手,来表达自己的感激和爱吧。
为此,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团委结合感恩教育和劳动教育,引导学生做一天的家务劳动,体会父母的生活操劳与辛苦。同时,通过更深入的对话和交流,加深与家人之间的亲情,更加了解彼此的心意,让感恩和幸福的理念在一个更广泛的载体上流行开来,引导更多的学生关心父母,感恩父母。
法学院的毕旺秋说,今天是妈妈的节日,往年,自己都提前精心挑选了礼物送给妈妈,但是今年因为疫情宅家多月而有了很多闲暇的时间,因此,毕旺秋特别想给妈妈准备一份不一样的惊喜。“从购买食材到烧制西多士,我都瞒着妈妈自己完成,端着成品到妈妈面前的时候特别幸福,终于也轮到我给妈妈烧一回饭了!”
来自工商管理学院的傅嘉怡今天也下厨为妈妈做菜。人们都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当我们渐渐长大、母亲也逐渐老去的时候,我们也应该回报她,从小事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这是傅嘉怡今天的感悟。
国际商务外语学院赵睿今天帮助妈妈完成了家中的一些日常家务。“我从中体会到了母亲把家庭料理得活色生香的不易,感谢她一直以来辛劳的付出。”
▼ 上海电机学院 ▼
用行动“让妈妈知道我的爱”
足疗洗脚、手写书信、亲自下厨……上海电机学院二级学院团总支学生会向全体同学发出倡议,开展“让妈妈知道我的爱”感恩母亲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深入开展感恩教育。
在为妈妈送上祝福的同时,上海电机学院段博文还准备了一份特别的礼物——为妈妈洗脚。他注意到妈妈小腿和脚有点浮肿,便尝试为妈妈做了足底按摩。
而对于卜玉杭来说,一封信便是今日送出的礼物。“在我六岁那年,父母因病去世,奶奶就开始养育我。”卜玉杭回忆道,虽然家里不算富有,但因为有奶奶和爷爷的陪伴,所以小时候也挺幸福的。“平时每年假期我都会回家陪伴奶奶。今年的母亲节,由于特殊情况,我没能陪在奶奶的身边,于是就提前写了感谢信。请姑姑念给她听。”奶奶虽然眼睛看不清又耳背,但是听到姑姑说起玉杭的名字,马上接过信认真端详了起来。
“一年四季,一日三餐,平常总是妈妈在厨房忙碌着。”方斌响应学校感恩母亲的活动倡议后,想让妈妈也尝尝自己的手艺。一大早6点多就起床,开始为午餐做准备,手忙脚乱一两小时,终于一道道家常菜上桌了,妈妈尝了一口,露出了满意的笑容,还夸了句:“好吃!”
沪上众多高校表示,希望在疫情期间,以亲情教育为切入点,深入开展感恩教育、生命教育,夯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
════ 相关链接 ════
上海家长学校在线课堂助力智慧女性成长
母爱如水,母亲会把所有的爱给予孩子,但在温柔的爱中如何做到“坚定”?如何成为一个“温柔而坚定”的母亲?上海家长学校特邀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主持人梦晓,亲子活动推广策划人蒯珊珊,家庭教育工作者许菡琳走进直播间,以“母爱如水,温柔而坚定!”为题,在“云端”为妈妈们献送上一份“营养大餐”。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母亲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三位嘉宾从自身的育儿经历出发,结合孩子成长过程中生动有趣的故事,共同探讨亲子教育方面的观点,分析孩子在不同年龄阶段对母爱的需求,以及家庭教育中的女性智慧。
嘉宾们介绍,妈妈的情感细腻而感性,在孩子幼儿期起到的作用比较明显,孩子在懵懂期会更容易接受妈妈温柔的爱。但对正处于青春期的孩子来说,他们更渴望妈妈像爸爸一样理性平和,尊重他们、理解他们、接纳他们、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帮助他们度过难关、解决问题。
温柔是妈妈与生俱来的特质,而坚定是需要妈妈不断的去学习、去探索。明确要培养孩子什么样的品质,就要坚持做下去,在温柔中透露出坚定。为此,三位嘉宾表示,妈妈除了做好监护人这一身份外,更重要的是要以相互平等、彼此尊重的朋友身份,和孩子一起同行,鼓励并帮助孩子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让孩子愿意和妈妈做朋友。
做妈妈,首先要做自己。只有自己成为光,才能照亮孩子,孩子也会在妈妈的影响下,成长为一个发光体。另外,“有原则、有底线、给弹性、给空间”,亦是大家给出的成长锦囊。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见习记者 陈泳均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