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人占主导的展览已达80%以上,扶持青年艺术家,他们是这么做的
2020-05-13 文体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文、图

上海两位90后艺术家何挺和萧韩做梦也没有想到,上海市民文化节竟然会找到他们,给他们提供免费的展厅,请他们来做这个扇面展。上海市民文化节在对市民进行文化普及的同时,近年也尤为关注对青年艺术家的扶持。在他们的扶青计划中,不仅有平台的提供,也有艺术的培养。

在关闭了数月之后,上海市群众艺术馆最近重新对外开放。第一个展览就是“云上的日子——何挺×萧韩山水·扇面展”。不能不说这次上海市群艺馆对这个市民文化节的展览推动力度很大,不仅拿出了馆内面积不小的白厢展厅,还围绕展览举行了一系列文化普及活动。

让观众感到吃惊的是,如此重要的一个展览,主角何挺和萧韩却是两个“海漂”90后艺术家。何挺和萧韩说,他们是上海师范大学国画系的同班同学,后来又都读了研究生。学习艺术十多年,本想是做一个职业艺术家,可惜“理想很美好,却抵不住现实的骨感”,因为青年艺术家缺乏展现自我的平台,两个人最后都没有当成职业画家。

“我们班上有20多个同学,最后真正从事艺术的只有五六个人。”何挺和萧韩告诉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萧韩毕业后去了一家网站当了艺术评论的编辑,何挺也做了好几分和艺术不怎么相关的工作。但是几年过去了,艺术之梦依然在心中燃烧。去年萧韩辞去工作,仍然当了一名自由撰稿人和画家,何挺也与人开了一间画室。

也就在两个青年人重燃艺术梦想,却不知道如何施展的时候,上海市民文化节向他们伸出了橄榄枝。不仅让这两个老同学能够重聚办展览,还给他们提供宝贵的场地,同时在艺术布展等方面也给他们一些指导。何挺和萧韩告诉记者,他们都是学国画的,现在青年人画国画的不是很多,艺术市场上人们认同的国画也大多数是那些前辈画家的作品。所以青年国画家的生存很艰难。市民文化节这次给他们提供了宝贵的平台,这其实让他们对未来有了一份信心、

值得一提的是,何挺和萧韩带来这种90后艺术家的扇面展,在近年的上海十分罕见。同为山水画,二人的风格却有不同。萧韩是山东枣庄人,他的团扇以绢为面,从南宋人的庄园庭院生活中得到启发,以陆放翁田园诗为灵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作古人闲居卧游之境。何挺是浙江象山人,山水一直是他所喜爱的题材,在山水题材里他更偏好故乡的江南烟云,温润细腻。不过有一点是他们共同的特点,就是“笔墨当随时代”。

上海市群艺馆活动部主任史晓风说,青年是公共文化服务的主流人群,所以群艺馆一直关注青年艺术家的培养。这不仅仅是给他们提供一些场地那么简单,而是要给他们在这里进行孵化,孵化的成果又可以服务市民。目前青年人占主导的展览,已经占群艺馆每年展览的80%以上。群艺馆还是努力使业务人员年轻化,以让他们能够聚集更多的青年艺术家资源。

  对话上海市群艺馆策展人周蓓丽  ═ 

记者:为什么会选定两位90后青年艺术家在此特殊时期举行这个展览?

周蓓丽:过去一说画扇面,人们都会以为是中老年画家在画。这两个青年艺术家虽然都是90后,岁数不大,但是也在坚持扇面的创作,而且他们所宗的还是传统绘画技巧,这就给人们一种观念上的颠覆了。我们也希望通过举行这个青年艺术家的展览,来吸引青年观众走近展厅,亲近传统文化。

记者:据你所知,现在青年艺术家的生存状态如何?

周蓓丽:还是比较艰难的。我本人也是青年人,在上大美院学雕塑出身,作为上海市群艺馆的一名策展人,我也只能是一边工作一边进行创作。很多青年艺术家也都是这样的状态。而像何挺和萧韩这样的青年人,作了职业的艺术家,靠卖画为生,这是需要勇气的。所以社会应该给青年艺术家更多的关注。

记者:上海市群艺馆包括市民文化节方面正在努力为青年艺术家提供平台,你们是怎么做的?

周蓓丽:群艺馆的新馆在建成之初,领导就强调这不仅仅是中老年市民的场馆,也是青年人的场馆。要吸引青年人进来,首先我们提供的文化内容需要年轻化,这就要求我们要让更多青年艺术家邀请过来。上海市群艺馆包括市民文化节都特别重视扶持青年艺术家,我们不仅给他们提供免费的展示场地,承担各种展览物料制作的费用,而且还在策划展览方面给他们许多专业经验。现在各方面推荐过来的青年艺术家很多,我们会进行细致的遴选,把那些真正有潜力的艺术家遴选出来,给他们施展才华的平台。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文、图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