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功臣”田禾:女排精神是我报国的初心
2020-05-19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郭颖   

2019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奖今天颁奖。58岁的田禾院士荣获科技功臣奖殊荣。

1982年南京理工大学本科毕业,1989年华东理工大学博士毕业后任教。201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13年当选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田禾人生的每一步都走得踏实而绚烂。  

“我是78级大学生,我们读大学的那个年代,偶像是陈景润和中国女排,而女排精神的核心就是振兴中华,这一切,形成了我科技报国的初心。”田禾感叹道,“那是我们年轻时成长的烙印。”

从博士毕业到现在,田禾已与上海结缘三十多年。

这些年来,田禾践行着他的初心:带领研究团队长期从事有机功能分子材料的基础与应用研究,在分子机器与智能材料、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振动诱导发光及其分子诊疗探针等领域均做出了卓有成效的研究成果,尤其是近几年来,在动态组装分子智能材料、新颖有机发光体系及其新机制等前沿基础研究领域具有重要的国际影响。

对于田禾来说,坚韧、执着是成功的基石。他在新疆长大,从初中起,就在父亲带领下每天早晨跑步锻炼,寒冬腊月坚持不懈。雪地里踩出的那一行行足迹见证了他的坚持,并且在他成长之后,融入了他的科研态度。

上世纪90年代初,田禾曾在德国锡根大学化学系做博士后研究。这两年的留学生涯给他带来的最大收获是能有大块时间静下心来读专著。“这些专著反映了国际上著名学者的功底和他们的思想精髓。某个大师在解决一道难题,攻克一个科学堡垒时的思路、技巧都会反映在专著中。”田禾说,有些年轻人一有成绩就容易飘飘然,而要真正做成一些事最怕这种浮躁。他对年轻人的建议是:认认真真读几本专著,靠阅读专著来把这种浮躁的心态拉下来。”

科技强国需要年轻人来“接班”。经过20多年的坚持不懈,田禾团队汇聚和培养了一大批优秀年轻人才,逐步打造成精准化学与分子工程特色鲜明的具有国际视野的高水平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基地,他的学科、基地汇聚了长江学者2人,杰青4人,优青7人,青年长江学者2人。今年年初,田禾的再传门生、年轻的华东理工大学教授郭志前获得了2019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此番又获上海青年科技杰出贡献奖殊荣。30年来,田禾培养了60多名博士、50多名硕士,他们在各自的领域里均有建树。

眼下,田禾已在全球范围内引进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等多名国际知名教授,先后领衔建设教育部、上海市相关的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在此基础上,联合2016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荷兰格罗宁根大学费林加院士在上海共建费林加诺贝尔奖科学家联合研究中心,以此作为上海市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承载区之一。

“积极构建国际高端人才在上海开展新形式的国际合作的新机制,探索具有国际视野的本土年轻人才培养新策略,进一步促进有机智能材料与分子工程的源头创新,努力在动态化学领域引领学科未来。”这是田禾的愿景。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郭颖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