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主播新经济|被代表委员点赞的在线新经济模式,下一步怎么“玩”?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
上海开启的“五五购物节”,横跨整个第二季度,贯穿多个重点节日,不仅让市长、区长们化身亲民“主播”促进消费,也以线上线下的数字化交融为不少危机中的行业带去生机。这一在线新经济模式,在不少代表委员看来,疫情防控常态化情况下,依然值得持续推广。
“上海崇明”微信号/图
“父母官”们轮番上阵带货
520,甜蜜的表白日,“上海崇明”抖音直播间里,崇明区的三位“父母官”轮番上阵,充当“代言人”向崇明优质产品“表白”。这是上海“五五购物节”以来崇明举办的第二场直播。“有些人是无肉不欢,我是无米不欢,因为崇明的大米太好了!”崇明区农业农村委主任宋学梅以“吃播”开始。冒着热气的米饭,晶莹剔透的米粒,让人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浓郁的米香。
勾起了观众们的食欲后,宋学梅继续做“科普”:“崇明大米好,崇明有弱碱性的土壤,是最适宜种植水稻的。半年种水稻、半年休耕的种植模式,休耕期间种绿肥,可以提升土壤肥力。而且崇明大米的品种是精挑细选的地方品种,口感软糯。”
除了宋学梅,当晚还有两位崇明干部——庙镇党委书记董玲娟、新海镇镇长王家章走进直播间,化身带货主播。三人使出浑身解数,做寿司、敷面膜、涮猪肉,为网友推荐崇明的多款优质产品。卖力的“吆喝”加优惠,800份崇明大米、1000份藏红花面膜、限量的猪肉套餐很快都被一抢而空。
就在10天前,崇明区副区长吴召忠穿着围兜、拿着锅铲,在线直播煎蛋、摊饼,甚至“炒”起货真价实的钢钉,“硬核”的卖货方式吸引超过2.4万人次观看。2个小时,他和新村乡乡长王慧健两位“主播”卖出了6500斤崇明大米、近2000套锅具。
直播卖货,俨然成为一种时尚。5月17日的“上海信息消费云峰汇”上,上海市委常委、副市长吴清成为“上海制造”代言人,六位区长接力登台,“带货天团”携手奉献了一台迄今沪上最高规格的带货大会。
青年报资料图。
线上线下产业链重新运转
天山雪水灌溉的新疆莎车核桃、“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咖啡种植带上”的云南麻栗坡咖啡、来自“竹子之乡”贵州赤水的竹笋、正值采挖季的青海甘德冬虫夏草……5月23日,全国100位县长在驴妈妈旅游网“驴客严选”平台上演“云上爱心直播大会”,100位县长全都来自上海对口帮扶地区。
驴妈妈旅游网董事长王小松告诉记者,旅游平台目前卖不了旅游产品,但一样可以利用自身的优势来找机遇。“介绍祖国好山好水好物的同时,也能唤起游客出游打卡的兴趣,跟着美食去旅行。疫情过去后,总有机会去看一看。”
“复苏还得学中国”,中国旅游业直播“种草”促复苏的法子,甚至让国外旅游业也得到启发。在抗疫过程中与中国结下深厚感情的塞尔维亚,5月13日首个亮相飞猪淘宝直播间,吸引20万网友点赞求开直航。
塞尔维亚国家旅游局CEO玛丽亚·拉博维奇表示,通过直播可以很好地向中国游客展示塞尔维亚丰富的旅游资源,特别是首都贝尔格莱德的人文历史,“患难见真情,相信中国朋友疫后来塞尔维亚将会受到从未有过的欢迎。”而从2月以来,飞猪已连续推出25000余场直播,观看人次超7000万。
很多人没想到,携程网创始人梁建章的“BOSS直播”到现在已走到第十场。褪去平日低调,造型百变、cos风不停、频频“播撒”消费券,还带热一个新词——“大佬出圈”。两个月,走过11省29市,10场直播,成交总额超过3亿元,梁建章称自己是在“为行业奔走”。每到一地,牵引当地旅游业、政府机构集结,每一场直播的背后,是促使当地旅游产业链条重新运转。
从数字化直播到产品的改造“进化”,拓展新渠道,找寻新商机。在这个“危机”过程中,一些变革却有可能带来新的转折。
══ 代表支招 ══
陈正宝/摄
▎邵志清:
要提供数据安全保障
全国人大代表,致公党中央委员、上海市委专职副主委邵志清表示,疫情发生以来,在线新经济行业快速发展,然而仍然面临着一些问题。“我国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对标欧美等发达国家尚处于起步期,真正成功实现数字化转型的企业较少,如何加快数字化转型、深入推进在线新经济可持续增长,是加快数字中国建设急需解决的问题。”他建议要从几个方面加快数字化转型,进一步释放新经济新动能。
首先是加速布局“新基建”,建设在线新经济发展平台载体。他建议推进新型基础设施的城乡一体化建设,实现数字经济新基建均衡发展。加大关键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快发展工业互联网,打造在线新经济发展平台载体,结合5G、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建设一批跨地域、跨行业的工业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整合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同时基于新技术开展金融服务创新,赋能企业数字化转型。当前,国家发改委、中央网信办已启动“上云用数赋智”行动,探索“云量贷”,通过云计算等技术支持,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门槛高、贷款难的问题,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
他还建议要加快数据技术突破与创新应用,保障数据安全。加大对区块链、大数据等数据技术的研发投入,加快技术突破,推进数据技术对在线新经济的创新应用。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中重点突出数据安全,推进数据要素管理和监督工作,为在线新经济的发展提供数据安全保障。在保障数据安全的前提下,加速推动数据在各个领域流通共享,提升数据资源价值。
受访者/图
▎王煜:
直播拓展了企业“粉丝群”
“我们的生活、公商务活动,都离不开在线新经济,我们既是体验者,也是受益者。”全国政协委员、春秋航空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煜认为,在线新经济对于企事业的推动作用是全方位的。对于企业来说,通过在线方式,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能获得更好的业务发展机会。以春秋航空为例,一直都是以线上销售为主,直销比例达到80%以上。而直播如今更成为了宣传渠道,能直接和旅客、粉丝空中交流互动。
“我们的旅客群体中,年轻粉丝比较多,他们也正好是最善于使用网络的群体。”王煜告诉记者,通过直播的方式,一下子把“粉丝”群体扩大了。“今年以来,我们已经直播了十几场。”4月25日晚上,他也第一次尝试直播宣传公司的新开航线,和粉丝们交流春秋的品牌理念,有830多万人“围观”。
如今春秋很多企业招聘活动,也在网上顺利开展。“今年2月,我们启动了民航业内第一次无接触网上招聘,向湖北等地的应届大学生提供岗位和就业机会。4月还参加了国聘网举办的云招聘会,提高了招聘的效率。”
“在我们航空公司的运行端口,尤其是手持终端,例如手机、IPAD等,都通过在线的方式进行连接,对于公司整体提高运行效率、降低成本帮助很大,我们也尝到了在线新经济的甜头。”王煜说。
受访者/图
▎周桐宇:
“上海模式”可推广
全国政协委员、威达高科技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周桐宇认为,上海在线新经济的先发优势凸显,在这次“五五购物节”期间,创新出的“上海模式”值得持续推广。
周桐宇认为,“上海模式”的最大特点是政企合作、线上发券线下使用的新模式。商业体、电商、银行、各大品牌零售商,甚至是路边小店都能自行加码、发券,让消费券发放可持续形成自循环,小店也能参与到全市购物节中,都能享受数字化红利,拉平了经济规模带来的营销鸿沟。
“在全面复工复产之后,消费复苏、刺激经济,可能是一个长线举措。因此政府搭台+技术平台支撑+企业发券,是一个更可持续的模式。”周桐宇表示,这背后其实是个技术活。通过算法及到店客流,可随时调整发券的人群范围、在36小时内实现与商业体结算系统的对接、确保真实消费者领取……这些都离不开算法、风控等众多技术支持,是企业发放数字消费券在上海的成功实践,也是数字新基建带来的简本增效。
她表示,上海在线经济具有先发优势,在线经济也在疫情期间被证明是有效的,更重要的是,疫情让数字生活得到了发展,让更多人养成了在线生活的习惯。“我也建议技术平台进一步开放,比如消费券发放技术就能向全社会开放,让更多企业能够通过这样的数字化方式,获得新客,帮助线下服务业数字化升级转型。”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
编辑:梁文静 校对:顾米一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