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丁光宏: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可设实体管理机构|两会代表委员履职记
2020-05-25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

作为一位对长三角一体化问题连续关注多年的全国人大代表,民盟中央常委、上海市委专职副主委,复旦大学教授丁光宏对长三角的发展有很多话要说。

去年8月,包括丁光宏在内的三十多位在沪全国人大代表冒着酷暑调研了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走访了粤港澳大湾区,一路走访、座谈,最终形成了两万多字的在沪全国人大代表专题调研报告。

丁光宏表示,调研下来,他们建议,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还需要进一步改革开放,发挥人才资源、教育资源、医疗资源等现有优势,进一步加强城市建设、法治建设等,将这些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优势。

在调研过程中,丁光宏对太浦河这个区域印象深刻,他表示,太浦河流经示范区三个地方:吴江、嘉善、青浦,长期作为上海和嘉善水源地或备用水源地。“在调研时,我们遇到了吴江的一名村支书,他对我们说,如果太浦河完全按照水源地来保护的话,那么河道周围什么事也干不了,但对当地来说,也要实现经济发展。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看似是一个两难矛盾。”

“倘若各区域各自为政,只以经济发展为目标,就很难实现整体高水平的绿色发展。”在丁光宏看来,长三角一体化后,就能在顶层设计上解决这样的矛盾。以示范区为例,需要从更高层面进行类似生态补偿机制、财政收支转移机制的政策设计。譬如在水源保护地发挥教育科技创新的优势,建立没有污染的研发机构、文体项目等。

也因此,丁光宏建议,明确示范区管理机构,建立示范区规划管理常设实体机构,统筹安排一体化发展相关政策,构建有效的区域合作激励机制。以现有的空间规划工作专班为基础,通过沪苏浙三地政府签订联合协议或共同任命等方式,将示范区的规划编制和实施权下放,具体负责示范区空间规划的编制、实施、管理和监督。同时,吸纳三地的权威规划机构组建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规划委员会,吸纳国内外空间规划专家组建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规划咨询会等非政府机构,作为区域规划的基本技术班底,为示范区规划及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他提出要构建多元生态保护机制,青浦、吴江、嘉善三地以立法立规的形式协同建立区域生态管控的标准体系,做好生态环境标准、监测标准和监管执法规范的“三统一”。“应充分利用科技手段,加强对生态环境尤其是水资源的监测、保护和利用,建立强有力的生态环境保护网络。积极引入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关的科研创新平台和产业。探索构建多元化的生态补偿机制,最大程度地协调利益冲突。”

丁光宏强调说,要强化创新资源布局和共享培育开放式科技创新生态系统,加强示范区内科技创新领域的广泛合作。优化创新载体布局,将上海的科研机构、产业园区、高校、职业学校等科技创新资源在示范区内进行开放式布局,并立足企业,依托上海的人才、教育、资金、科技等优势,在示范区内打造一批高规格的国家研究实验基地、科技基础数据中心、技术标准检测机构以及联合实验室。

在丁光宏看来,在示范区内建立跨省医疗联合体,落实各级医疗机构功能定位,推进医联体内资源整合共享也非常必要。这样可以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规范双向转诊服务流程,探索分级诊疗制度和家庭医生制度一体化模式,将异地门急诊就医纳入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的医疗服务体系,实现跨地区有再就医。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

编辑:陆天逸 校对:顾米一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