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代表谈“两网”:正为上海城市治理带来无限可能|两会现场
2020-05-25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一网为全民,一网管全城。高效协同、精准精细、科学依法、“两网”支撑,是上海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关键词。今天晚上,上海代表团的陈靖代表、杭迎伟代表和邵志清代表通过驻地“视频采访室”,在云端就上海“两网”建设和发展接受采访。

  “随申码”未来将拓展更多应用  

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委副秘书长、上海市政府秘书长陈靖说,上海市委、市政府坚持把“两网”建设作为上海城市治理的“牛鼻子”,并围绕“高效办成一件事”和“高效处置一件事”的目标,推进“两网”融合发展。

“一网通办”步入第三年,陈靖认为,最难啃的硬骨头是业务流程“革命性”再造,这是“一网通办”最重要的制度安排和制度保障之一。业务流程的革命性再造不是简单排列组合,而是要进行整体性设计,把部门内部流程和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流程全面纳入整合重构范围。这是大刀阔斧的根本性、制度性重塑,重要衡量标准就是“四个减”,即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间、减跑动次数。

今年是“一网通办”攻坚提升年,将在更高效、更便捷、更精准上下功夫,聚焦业务流程革命性再造、数据整合共享、用户体验优化,实行“两个免于提交”——凡是本市政府部门核发的材料,原则上一律免于提交;凡是能够提供电子证照的,原则上一律免于提交实体证照。“两转变”则是从“侧重行政权力事项”向“行政权力和公共服务事项并重”转变,从“能办”向“好办”转变。

另外,陈靖专门介绍了疫情发生以来,上海充分依托“一网通办”平台渠道和数据汇聚优势,推进网上不见面办理,减少线下人群集聚,降低病毒传播风险。去年12月不见面办件率为20.43%,今年2月为50.47%。

运用大数据赋能方面,上海推出“随申码·健康”服务,实现疫情精准防控,2月17日上线以来,累计使用次数超5.2亿次。下一步,“随申码”应用将继续拓展,目标是打造成为上海公共管理和服务领域的市民随身服务码。教育、医疗、交通、文旅、赛事会展等领域都将拓展一批新应用,为市民提供个性化、精准化、便捷化的服务。

  一网统管赋能智慧城市建设  

“一网通办”“一网统管”正为城市治理带来无限可能。

全国人大代表、浦东新区区委副书记、区长杭迎伟介绍,目前浦东正在不断推动浦东城运中心的建设、一网统管的迭代升级。

杭迎伟举例一网统管对辖区群租现象的遏制效果。“浦东城运中心就有这样一个应用场景:把水电煤数据和户型、实有人口进行建模计算,就会非常精准导出群租的案例,再通过实施管理的闭环及时进行处置。”

又如渣土车的管理,也是一个治理难题,扬尘问题,也有跑冒滴漏的问题。“我们以前管理,更多的是人工布防,蹲点值守,再截停处置。如今,通过我们城运中心应用场景的提升,现在是空中布防,全时监管,智能推送,第一时间发现问题查处问题。”杭迎伟介绍道。

杭迎伟说,现实实践启示还有,必须通过产品应用作为一个导向,并在场景应用过程当中进行数据汇集。以共享单车的管理来看,实际上对场景应用来说就形成了一个“供需热力图”,通过数据的归集,把共享单车投放布局好,也就是为广大市民提供更加精准的服务。

  数据要收集但更要注意隐私  

全国人大代表,致公党中央委员、上海市委专职副主委邵志清认为,要实现“一屏观天下、一网管全城”,市、区、街镇的平台应该实现无缝对接,市级各委办局和各区在资源、数据等方面应该更好联动,以发挥更大效能。

他认为,“一网统管”处置主体虽然与“一网通办”的办事主体不同,但仍应充分借鉴“一网通办”的“高效办成一件事”的成功经验,紧紧围绕“高效处置一件事”,以梳理、优化、再造处置流程为核心,以建设市、区、街镇三级平台为重要抓手,特别注重归集、共享、利用好公共数据资源,积极整合社会和市场的先进技术,不断创新各类应用,逐步从处置事件向预防风险、分析决策过渡,实现向智慧之治不断进阶。

在数据归集中也要注意保护数据安全、注意隐私,是邵志清一直以来的观点。“为了公共利益,数据归集也要遵循两个关键词:一个是合理,一个是最小化。”邵志清说道。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编辑:张红叶 校对:顾米一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