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无烟日:上海成人吸烟率“六连降” 游烟“偷袭”令人反感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 通讯员 宋琼芳
本市成人吸烟率已实现“六连降”,但二手烟暴露率有所反弹,市民对二手烟危害认知不足亟待关注。
今年5月31日是第33个“世界无烟日”,上海将围绕“健康公约,人人践行;无烟上海,共建共享”开展系列宣传活动。5月29日,上海市健康促进委员会、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举行“世界无烟日”新闻发布会,发布2019年本市公共场所控烟状况与成人烟草流行调查核心数据等最新信息。
“三无”场所控烟效果明显
今年是《上海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实施10周年,《条例》修正案实施进入第3年。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张浩介绍,2019年最新调查显示,本市公共场所控烟状况进一步改善,“无烟具”场所、“无烟蒂”场所和“室内无吸烟室”场所分别为94.6%、89.6%和98.9%,场所内吸烟发生率进一步降低。“对吸烟行为有人劝阻或执法”的场所比例从49.3%上升至54.5%。此外,控烟场所工作人员和现场接受调查的市民对《条例》知晓率均有所提高。
但与此同时,休闲娱乐场所、餐饮场所等“重点区域”违规吸烟发生率仍然较高,部分场所如商业营业场所、学校食堂和生产型企业办公室场所的违规吸烟发生率上升。
二手烟暴露仍需注意
调查结果显示,本市成人吸烟率已实现“六连降”,但二手烟暴露率问题还需注意,市民对二手烟危害认知不足亟待关注。
健康促进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健康促进处处长王彤发布2019年上海市成人烟草流行调查核心数据。本市15岁及以上成人现在吸烟率连续6年稳步下降,2019年为19.7%,较2018年下降0.2个百分点。男性吸烟率由2018年37.9%下降为37.4%;女性吸烟率与2018年相比,仍维持在0.8%。此外,72.3%的调查对象听说过电子烟,5.8%的调查对象使用过电子烟,电子烟现在使用率仍为1.3%。15-24岁、25-44岁年龄组调查对象听说过电子烟的比例分别为87.9%、84.0%,高于45-64岁(62.2%)和65岁及以上年龄组(45.8%)。
调查结果还显示,部分场所二手烟暴露率有所反弹,非吸烟者暴露于二手烟的比例,由2018年的46.7%升至54.6%。与2018年相比,2019年在政府大楼及家中看到有人吸烟的比例,均有所下降;而在餐馆、中小学校、大学、卫生机构,以及在出租车、公共交通工具上看到有人吸烟的比例,则均有所上升。
同时,市民对二手烟危害的正确认知需进一步提升。
戒烟服务可“私人订制”
本市正积极推进戒烟服务网络建设,通过完善全市戒烟门诊、戒烟热线、社区支持、互联网戒烟技术等戒烟服务资源,建立一体化戒烟服务网络平台,提供便捷、科学、有效的综合戒烟服务,满足不同戒烟人群的需求。
上海市健康促进中心主任吴立明介绍,目前,全市共有36家通过规范化建设的戒烟门诊,可为烟民制定个性化的戒烟方案,在“健康云”APP中的“健康地图”版块可查询戒烟门诊相关信息;拨打12320戒烟热线也可得到贯穿戒烟全程的电话和短信指导;或加入所在社区的健康自我管理小组,以及全市2400多家“上海市无烟单位”的戒烟互助小组,开展戒烟同伴教育;也可订阅“无烟上海”官方微信公众号,除了进行尼古丁成瘾依赖自测、收到每周定期科普推送、参加戒烟活动,还有戒烟打卡小程序帮助戒烟。
同时,针对电子烟关注日益增多而公众认识不足的现状,上海市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副主委、上海市控制吸烟协会副会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时国朝代表上海市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烟草病学组发布“电子烟专家共识”,明确指出,电子烟烟油含尼古丁、有机溶剂等,经加热后形成的电子烟烟雾含有多环芳香烃等多种有害物质,可损伤全身各脏器,甚至致癌。电子烟作为戒烟工具尚缺乏循证医学证据,同时也缺乏生产标准和行业监管。应明确电子烟属性和定位,制定电子烟行业标准,对电子烟制造销售全程监管,杜绝向未成年人兜售电子烟。
════ 相关 ════
上海首个“游烟”调查结果发布:超七成市民常遭“偷袭”
边走边抽烟?让人很讨厌!上海市健康促进中心、上海市控制吸烟协会今天发布本市首个“游烟”相关的市民调查结果:通过“上海发布”“健康上海12320”和“无烟上海”微信公众号的问卷调查,共有6300多位热心市民积极参与,其中超七成市民经常遭遇游烟,逾九成市民表示反感,“拒绝游烟”获得市民广泛赞同和强烈共鸣。
调查结果显示,经常会遇到“抽游烟”现象的比例达74.5%。而遇到“抽游烟”场所的前五位依次是:马路人行道;地铁站出入口、公交车站等公共交通枢纽;商场、写字楼出入口;公园、绿地;医院、学校大门口。
遭遇“抽游烟”时,有92.4%的市民表示反感,其中认为二手烟有害健康、选择赶紧躲开的占63.4%;只能默默忍受的占26.8%;极少数选择当面指出阻止,或拨打举报电话及通过其他方式间接阻止。此外,有60.0%的市民认为室外区域应当设置指定吸烟区域,吸烟者只能在该区域内吸烟;也有33.0%的市民认为人群聚集的室外区域,也应当立法禁止吸烟。
上海市健康促进中心主任吴立明介绍,无论是烟民直接吸入体内的一手烟,还是非吸烟者吸入环境中的二手烟,或是接触附着在物体表面如衣物、地毯、家具上的残留三手烟,都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游烟,从本质上而言,就是二手烟,而二手烟不存在所谓“安全暴露”水平。吸烟者随处抽烟,会使周围人员暴露在二手烟环境下,直接影响他人健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 通讯员 宋琼芳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