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阳里故事里走出的“新青年”
2020-06-07 生活

新青年飞行棋

设计者:吴心怡

滑板小强系列

设计者:文颖

青年报记者 蔡娴

一根记录了“新青年”大事记的皮尺,一面是标准的长度刻度,另一面是“新青年”大事记的时间线;一副追逐德先生赛先生的飞行棋,边玩边感受五四新青年的精神……这是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的大学生专门为渔阳里团中央旧址纪念馆设计的红色文创。这群大学生通过对这段红色记忆的深入了解,脑洞大开,从年轻人的视角对红色元素进行了创新解读。

青年宣言出行用品

设计者:徐佳仪

  “衣食住行玩”,全面挖掘渔阳里元素  

令人惊讶的是,这些有趣的文创设计,从调研、构思到设计,学生们是在为期两周的文创衍生设计课程里完成的。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章莉莉是这门课程的指导老师,她说,这门课程是为了锻炼学生的策划能力和创意能力,帮助他们对文创整体的认知建立概念。这次,他们分别从“衣食住行玩”5个方面为渔阳里设计了28套文创产品,涵盖了年轻人喜欢的潮流服饰、甜品餐具、文旅用品、扑克桌游等。其中,有不少亮眼的设计让章莉莉也颇为惊喜。

章莉莉透露,学生们在刚得知要为渔阳里做文创设计时,其实是有点迷茫的。虽然大部分学生都是上海人,可是去过渔阳里的并不多,大家几乎对渔阳里都不太熟悉。于是,章莉莉首先帮助他们梳理思路,引导他们完成相关调研工作后,再组织讨论,研究设计方向。

“通过探讨,学生们相互共享了一些信息后,大家才发现《新青年》杂志、李大钊、鲁迅、陈独秀等名人都是与渔阳里有各种渊源的。我们反复交流,讨论怎样才能把当时它所代表的重要历史和思想体现在文创设计上。”

“我们基本是从现代人的生活需求出发,去归类这些文创的属性。然后,我们也会根据特定的对象来做,比如,哪些人是针对女性进行设计,哪些人是针对男性进行设计,还有针对小朋友进行设计的。”章莉莉介绍说,给每个人做提案策划时,他都会对他们的设计方向做出区分,希望呈现更多面的渔阳里,也避免重复。

书信礼盒套装

设计者:寇澜

  柔化严肃主题,做有态度的文创  

看着学生们对渔阳里从陌生到熟悉,通过几轮的讨论和修改后,章莉莉发现,有些学生最终的设计表述,甚至比自己对渔阳里的认知还要深刻。

比如,学生黄依菁设计的一组“渔阳里红色创意食品系列”,以“食旧迎新”为主题,设计了棒冰、曲奇饼干、绿豆糕、米糕及其产品包装。她的设计细节颇为用心,字体特别选用了效仿《新青年》杂志字标设计风格的“文悦新青年体”。

新青年文具系列

设计者:顾思佳

而在学生顾思佳设计的“新青年”文具系列中,有一把特别的皮尺。从正面看可能只是每家每户都会有的普通皮尺,而反面却“另有玄机”。可以看到,反面的皮尺保留了刻度线,但中间数字的部分则变成了按时间先后排序的“新青年”大事记。

我们可以在皮尺上看到,以1915年9月15日《新青年》创刊作为起点,包括陈独秀所写的发刊词《敬告青年》中,给青年提出的六条标准也被记录在了皮尺上。以及渔阳里何时创立了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什么时候又进行了整修扩建等等,都在这一米长的皮尺上一一罗列。

“为了做这把尺,就必须得把相关的重要历史节点全部梳理一遍,再整理成文本,这需要做大量的功课。因为空间有限,设计者还贴心地在文末放了一个二维码,可以通过扫码了解到更多的相关内容。”章莉莉认为,真正用心的设计是能被大家感受到的,“像是棒冰和皮尺这两件设计作品,我看得出他们是把关于渔阳里的历史文化自我消化后,再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解构,才成为了一件有态度的文创产品。”

红色文创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所关注和喜爱,对于如何指导学生做好红色文创设计,章莉莉心中有一把“尺”。她认为,做红色文创,首要的就是思想要正确。“要保有积极正面的态度去回溯重要节点,而且要联系自身,在当下的节点上,作为一名青年,自己所担负着什么样的责任。我觉得,这是通过历史的借鉴,来对当代青年的价值进行剖析,明白自己应该做什么。”

“其次,是创意能力的发挥。以前,红色文创常常给人的感觉是,一直没有非常有吸引力的表达方式,这是让人可惜的地方。其实,创意就可以让严肃的内容变得和蔼可亲。我觉得,作为一名设计师,需要具备这样的能力。不管他的设计对象是什么,我们都要用一种积极正确的态度来对待,然后发挥创意的能力,把一件东西变得非常生动。在这方面,我们的专业性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尝”回渔阳厨房系列

设计者:陆怡

  文创仍在起步,急需创新力量  

“目前,国内的文创还处于起步阶段,但它已经成为了非常重要的一块内容。”章莉莉介绍说,文创细分了很多种类,像现在比较火的博物馆文创,国内的大家比较熟悉的有故宫博物院文创、敦煌研究院文创等,国外的有大英博物馆文创等。这些博物馆文创现在已被大众所熟悉,有了一定的市场。但章莉莉认为,除此之外,还有几种类型的文创,是急需投入创新力量的,其中之一就是红色文创。“我觉得,红色文创太重要了,它对于我们的教育,特别是思政教育,是一种很好的途径。当前正值开展‘四史’学习之际,通过这次为渔阳里做文创设计,我明显感觉到,我们的学生在做设计的同时也给自己上了一堂生动的‘四史’教育课。”

章莉莉认为,红色文创应该被赋予更大的空间和力度。“它可以做得更好玩,让年轻人更容易接受。红色文创也可以成为我们在书本学习之外的一种有效补充,而且能以更亲民、更生动的方式走进我们心中。”不过,章莉莉也提醒,红色文创也不能过于“泛娱乐化”,要注意把握好底线和边界。

渔阳里女青年形象文创

设计者:韦然

而另一类则是非遗文创。其实,章莉莉一直在致力于非遗文创研究,根据自己多年的经验,她认为,非遗中有很多传统工艺的制作技艺或是材质,都可以运用到文创产品中。“这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怎样走进生活是非常重要的。当然,我们可以用不同的做法去做不同层次的非遗文创。”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我们自己的创意产业、文化产业应该发展起来。尤其是我这几年通过对非遗的逐步了解,我觉得,它贯穿在我们的文化之中,就像一个庞大的宝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章莉莉发现,现在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和艺术家都意识到了,属于我们自己的中国文化才是最宝贵的。“当我们把中国文化做当代化呈现后,再拿到国际上去交流对话,就会被刮目相看。我在国外曾做过不少有关非遗当代化转化的展览,外国人会觉得,你们有自己的文化,有自己的故事,有自己的历史,他们就会表示尊重。通过这种文化上的相互尊重,我们就可以进行平等对话。所以,这些传统文化要走进我们现在的生活,就需要靠现在的设计连接起来。”

青年报记者 蔡娴

来源: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