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时评|奔腾入海、乘风破浪前,终需自己奋力扬帆
2020-06-17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评论员 刘昕璐

2020年上海应届毕业生约19.3万人,比去年增加了3000人。受国内外经济下行压力和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影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和工作面临新的挑战。不过,连日来,许多关于为求职者搭建更多平台的好消息接二连三地传来,为正在求职路上奋进的人们,注入了一针强心剂。因为这么多利好消息,这个求职季或许并没想象中的那样难。

这两天,有个正能量的新闻正在热传。错过秋招、考研失利、成绩也不算好,甚至还挂过科……华东理工大学本科毕业生闻明帅上个月下旬才开始找工作,但仅仅求职半个月,就斩获了6份offer。现在,他已签约中建三局设备管理岗。

疫情之下,有的学霸轻松找到心仪工作,旁人羡慕之余,却也被人认为是遥不可及,无可复制的。那么,我们来看看这则故事:一位平凡的普通大学生,在不容乐观的就业形势面前,一度彷徨迷茫,患得患失,也深陷“这形势我还能找得到工作吗?”的苦恼。但经过一番痛定思痛,他奋起直追。当受挫而不放弃,他迎来了手里一份两份甚至更多份的offer。这时,他才发现,原来自己也可以拥有主动选择的权力。

他的切身体悟就是:根治迷茫的方法只有一个——赶快行动起来!把那些感叹迷茫的时间,花费在有意义的事情上,把那些摇摆不定的纠结,花费在多走两步的探索上。

通过大数据比对可以发现,纵观历年签约又快又好的毕业生,他们大多是在校期间定位早、专业强、实践多的学生。但是,人生处处是起点,什么时候开始都不算晚!这样的例证就在眼前,希望由此真正触动到更多还在迷茫、还在感叹却始终没能行动的毕业生们。

与其患得患失,不如行动。“赶快行动起来!”,也恰恰是当下许多高校就业指导中心的老师们最期待看到的一幕。因为,相比于就业焦虑,教育界更担忧的是就业的“佛系”心态。拒绝“佛系”心态,至关重要。

坦白说,如今这样全社会积极促就业的景观前所未遇,年轻人理当珍惜。当市区就业促进中心主任变身“主播”送岗位,当校园端上一波波的创新服务时,就业指导中心的老师们自制就业“综艺”、生涯工作室推出“主播”在线答疑、邀请企业直接带着公章来校招聘、将有求职意向的学子简历装订成册,精准推送到相关行业企业的人事手中、三方协议都实现“全国包邮”了,这样的诚意帮扶频频变成“新闻”的背后,是一颗颗助力毕业生打好这场就业“突围战”的热心和急迫。

当在线新经济开始腾飞,当“李佳琦”们开始“转正”,以往这么多年来所没有过的新机遇已然频频闪耀。与此同时,从中央到上海都出台了相关文件,所以,换一种视角,当下的即是最好的。

我们也在此呼吁,当政府、高校、各级就业指导和推进机构等都在大力扶持吆喝时,作为就业主体的毕业生自身,更要积极主动起来,认清形势,调整预期和心态,克服消极怠惰、听天由命的负面心理,行动起来,减少观望,先就业再择业,在躬身实践中探索自己的职业兴趣。

不要害怕尝试,畏手畏脚当“鸵鸟”,不要因为“难以权衡”“不好选择”而左顾右盼,纠结烦恼,更不要因为“看不清楚”“想不明白”,就停下探索的脚步! 每一次用心的准备,都将为未来的选择带来可能。

很快,毕业的骊歌将渐次响起。毕业生们奔腾入海、乘风破浪前,终需自己果敢地奋力扬帆。

​青年报·青春上海评论员 刘昕璐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