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不“纸”,“艺”境无限
2020-06-21 生活

受访者供图

造纸术,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中国的纸以及中国的造纸方法和工艺原理通过丝绸之路,传到了欧洲。纸的出现,让记载在纸上的中华文明被带到了中国以外更远的地方。中国人使用了刻、撕、折、雕、印、描摹等多种手法来做艺术创作和表达个人的内心情感世界。纸,对于中国人来说,从其外延到内涵都有着密切联系,而一场名为《纸·无止境》的特展,便让人看到“纸”的多种延伸。

青年报 杨颖 记者 李勤

  以纸为媒,向世界传达敬意  

坐落于徐汇区枫林路街道的林曦明现代剪纸艺术馆,是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上海剪纸”的代表性传承人林曦明大师命名的艺术场馆,该艺术馆近日改建完成,为枫林街道百姓的文化生活添上了一道美丽风景线。6月18日,林曦明现代剪纸艺术馆举行了开幕特展《纸·无止境》,从多角度,用多种手段表现了中国人以纸为媒的传情达意。

策展人华凌磊告诉记者,之所以选择“纸”作为本次特展主题,首先是因为“纸”这一元素非常接地气,文人雅士、普通百姓,生活工作都离不开纸。而中国作为纸的发源地,我们有理由骄傲。另外,中国用纸传情达意也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作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林老擅用“剪”, 还有更多的中国人则使用刻、撕、折、雕、印、描摹等多种手法来使用纸,而他们之间的共通点就是,都凭借纸这样一种媒介,表达创作者独一无二的内心情感世界,向世界传达中国人对人、对物、对自然的无限礼敬。

特展展出了包括林曦明大师和江浙皖沪三省一市以及山东、云南、河北等地的16位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与纸有关的精湛技艺和精巧匠心。

展览现场 受访者供图

  剪刻撕印,纸的创作万千姿态  

展馆内最抓人眼球的是林曦明大师的四屏条幅剪纸作品《漓江之夏》。林老不仅仅是一位剪纸艺术家,更是一位国画大师,画入剪纸,以纸作画,成就了绘画元素融入剪纸之中的“上海剪纸”特色。在这组作品中,林老对近景做了逆光处理,所以用的是黑色,然后由近山到远山,用四个层次的色彩纸拼贴而成,黑、绿、深蓝、淡灰,层层叠叠的峰峦屏障由此彰显,恰如中国画中的深、浅、浓、淡,层次各有不同。林老当时创作完这个系列的作品后有感而发,写下了“余以水墨写漓江山水不知其数,今以剪纸作山水是人生首创”。

长三角地区的非遗传承作品也是此次特展主角。国家级非遗金坛刻纸传承人杨兆群先生的《鹊桥会》陈列在醒目位置。被称为“杨一刀”的他以“刻”代“剪”,用纸营造出了璀璨银河的效果,明暗对比,疏密有致,让人不由自主地流连于星河灿烂之间。

除了剪纸刻纸,与纸相关的其他作品也精彩纷呈。马萌青先生带来了木刻水印作品,这是国家级非遗项目金陵刻经,它脱胎于世界文明演进史上影响巨大的“雕版印刷术”。大隐隐于市的江苏南京金陵刻经处自150多年前由中国著名的佛学家、晚清著名学者杨仁山创办以来,将木刻水印这一古老技艺延续至今。如今金陵刻经处的经书一书难求,动辄十几万。

以“上海碑刻传拓与拓片装裱”技艺摹刻的王羲之的《丧乱帖》也引人注目。上海市非遗传承人张品芳老师现在也是上海图书馆科技情报研究所历史文献中心文献保护修复部主任。靠着这门技艺,国家馆藏的真迹得以翻刻,变成一张张拓片或裱本,让老百姓都能看到,可以去临摹。他也在反反复复的临摹中细品、揣度出原作者的心情、情感。

“撕纸”是华兴富先生的绝技,他是上海市级非遗项目海派撕纸的代表性传承人,他不用剪刀、刻刀等工具,而是以手代刀,通过手撕、整形、粘贴进行“撕纸创作”。他在心中巧妙设计,即兴发挥,徒手运用撕、挖、抠、摘、镂、剜、折、叠、拼、贴等手法,制作出花鸟树木、历史典故、现代题材、文字、人像、生肖、窗花、吉祥神等作品。

林曦明的四屏条幅剪纸作品《漓江之夏》(部分) 本版图片青年报 杨颖 摄

  创意无限,纸的艺术永无止境  

展览中,除了剪纸、刻纸,也有不少风味浓郁的画作。国家级非遗项目桃花坞木版年画、上海金山农民画,以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朵云轩木版水印技艺都令观众耳目一新。

本次特展优秀作品众多,来自安徽的蒋劲华先生的两部“书法”撕纸,余杭纸伞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刘有泉先生的纸伞,山东潍坊风筝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杨红卫先生的风筝,以及旅法艺术家陈焘,意大利的艺术家SALVO PASTORELLO,日本的纸艺家吉元烨子的作品都给观众带来了极大的艺术享受。

镂金作胜传荆俗,翦彩为人起晋风。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列入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上海剪纸”责任保护单位——枫林路街道办事处,长期致力于剪纸文化艺术的传承保护和弘扬发展中,积累了丰富的“纸”艺臻品。此次通过举办《纸·无止境》特展,带领大家一起走进关于“纸”的创生、再造的无限旅程,在这段旅程里,或许每个人的心里都会得到一个无“纸”境的答案。

  ◆  链接  ◆  

剪纸装置:《爱情的光影》

作者:旅法艺术家 陈焘

旅法艺术家陈焘长期专注字体的研究,他创作的剪纸装置《爱情的光影》选择了关于爱情的诗歌,用哥特字体写就后,解构排版,激光镂空在350克红色卡纸上。光创造了影,影默默追随光。喻意人类的爱情,无论缘起何处,只要始终被阳光泽被,雨露浸润,便会健康生存,茁壮成长。

纸艺装置:《归白》

作者:日本艺术家 吉元烨子

来自日本的纸艺家吉元烨子带来了本次展览现场最大的作品《归白》,这个纸艺装置仿佛四联白色绘画,也是她在这次新冠疫情期间特别创作的。

纸艺装置:《人来人往》

作者:意大利艺术家 SALVO PASTORELLO

这个系列是有趣的三维极微小雕塑装置。艺术家用圆珠笔笔尖对纸张施压,反复叠加图层,让纸张在破与不破之间保留一种具有空间的质感,蓝色几乎覆盖了所有内容,但同时,保留下来的少量文字跳脱出来,这些截断的文章失去了上下文的图像,把书本原有的解释性功能完全抛弃,构成了开放的阅读空间。

青年报 杨颖 记者 李勤

来源: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