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创后浪,开垦自己的希望田野
新义村全貌
青年报 杨颖 记者 孙琪
金山枫泾新义村的新农村建设,沿袭了村庄原先的格局和面貌,没有改变农村建筑的原有功能,只是按照乡创者对农村的理解,倾颓的仓库予以重建,百姓的住宅给予修缮,屋与屋增加了有机联系。更重要的是,农业依然是这里的主产业。这里就是作为上海美丽乡村建设典型的“新义·天域田园”,一个被命名为“长三角宜居宜业宜游城郊型田园综合体”、“全国‘众创入乡’乡村文旅创新示范区”的新农村样板。一批志在乡野的后浪们,在这一片天地里成就事业,也成就自己,他们有一个共同点,无论什么身份,乡野是他们共同的标签。
周红岩
新义·天域田园项目总策划、总经理
“驻足在美丽的乡村,让荒芜变成风景,这才是我想要的人生。”
旅行者
跋涉乡野 激情创业
1987年出生的周红岩,是一位见识广博、思想深刻的中年人。短短三年时间,他主导策划的新义·天域田园第一期已经初具规模,废弃的农村设施和农民住房,在他手中演化为一片极具江南特色的乡村风光,农场田园、果林农庄,乡野风景无限,一些早年离开农村到城市发展的年轻人被吸引,纷纷回乡来。
乡村,可以大展手脚
3年前,他和他的伙伴来到新义村,这里是一片萧条的景象。21.7公顷土地上,有半颓的仓库,废弃的猪圈,也有年轻人都不愿回来的农民住宅。
他和他的团队在地图上画了一个圈,半小时经济圈。有枫泾古镇和工业园区。那是许多个不眠之夜,项目的方案三易其稿,一个上海新农村的模样渐渐清晰了。
这个方案得到了枫泾镇政府的高度重视,镇里邀请他们参加项目联席会议,项目上的任何事情,可以直接跟镇政府沟通。跟动辄几百上千亩地的大开发项目相比,新义村田园综合体很小,而且,在不改变土地基本属性的前提下,可以直接开发的土地更少。周红岩和他的团队用绣花的功夫,将项目中集体建设用地一块块抠出来,修缮或改建;将大块的农业用地进行分类,保留农地属性,原本是梨树林的,连点成片,原来是农田的,做成农场,原来是荒地的,做成草坪。
莲锡书院
路修好了,房屋修建了。渐渐地,天域·新义田园综合体有了雏形。这里保留了乡村的面貌,几个核心区域中,仓库改建的莲锡书院成为村民们讲故事、搞活动的基地,院子里一棵百年银杏树掩映着墙上的农民画作;创E桃源是将村子里的现有房屋改建而来的区域,用连廊、平台、广场连接,浑然一体,这里将是乡村创业者的天堂。周红岩最得意的是,他将村里废弃的猪圈改成了带有落地玻璃窗的创意空间,这个很有文艺腔调的网红打卡地,在很多年以前可是有“二师兄”出没的。
几十亩梨树给周红岩灵感,村口树了个牌子:梨园咖啡。这里,可以接待各类团建活动,人们在这里吃饭、烧烤,窗外是憧憧的梨树,春天时,花开赛雪,美景如画。环境美化了,周红岩更加关心的是要让这个园区“动”起来,能引进更多的技术、资金、人才,有自我造血的功能。
采访过程中,周红岩的手机一直在响。他笑着解释,他现在每天要处理60条信息,白天没有时间,就晚上加班,工作到凌晨是常态。
梨园咖啡屋
停下,为了再出发
这并不是周红岩第一次“驻足”。十年前,周红岩是一个狂热的背包客,他独自走遍了中国的半壁江山,也走过国外的山川小镇。直到有一天,他到了江南水乡周庄。他住在周庄的民宿,白天在小桥流水间晃悠,晚上坐看满天星星,闲时跟民宿主人聊聊民宿的经营。他以为,这就是他应有的人生。
周红岩觉得,驻足在风景优美的地方,经营民宿和旅游休闲大概也差不多吧。他停下了行走的脚步,开始了另一种人生的经历。
1987年出生的周红岩长相老成,心理却很年轻,他会用九零后的心态来梳理民宿的工作。他要求店员尽量让所有的住户发表评论。他说,民宿的经营靠的是口碑转化率,在订房平台好的留言点评,比做多少广告都有用,没有留言点评的民宿,一定没有前途。他经营的民宿,客人的点评率超过90%。
有了口碑,不愁客源。短短一年,周红岩经营的民宿就收回成本,第二年有了盈利。
周红岩没有把一家民宿作为他的职业终点。一两年的时间,他管理的民宿从一家扩大到十几家,他积累的管理资料也越来越厚,形成了300项服务标准。这套资料递交到公司管理部门,最终,很多内容被写进了国家民宿标准。
创E桃源
农村,永远的课题
在民宿行业深耕了6年后,周红岩希望能有一个新的领域让他去继续探索。这时,一个长城脚下的小村庄在周红岩旅行途中出现了。这个袖珍的小村庄只有四五十户村民和一个酒厂。周红岩住在村子里,慢慢地琢磨,最终看到了这里的发展空间。他投资了几百万,半年时间,一个小的农村综合体初具规模。通过这次试水,他了解了农村综合体的运营,农业布局是怎样实施,整体经济运营会有哪些堵点。
周红岩把这些经验都用到了新义·天域田园,使它成为一个经典作品。他觉得,这个项目涉及到了土地规划政策,涉及到了农业、服务业、文创等诸多产业,所以比其他项目意义都更重大。
作为一个旅行者,周红岩一直在路上。他自己反思,如果仅仅是旅游,看看风景发发呆,似乎应该是老年人的模式。因此,在他的旅行计划中,总有几个可以停下脚步的地方,他在这个地方深耕,5年后,再度超越原来的自己。
金山、新义村,吸引了周红岩,而周红岩的努力,吸引了更多像他那样希望在农村的天地画一张蓝图的人们。采访过程中,记者遇到了一位到这里报到3天的女孩,她是英国伯明翰大学的硕士毕业生,来新义村寻找人生的第一个站点。
Yilia
BodegaRosa酒窖玫瑰花植品牌主理人
“我想做一个在乡村生活的示范者,提供不同的生活方式,让城市人来感受,来呼吸。”
花艺师
用花植绘生活美学
九零后创业者Yilia(赵雅姝),大学毕业后在新媒体公司工作,她说,女孩子在25岁到30岁之间要做自己梦想的事业,于是,新媒体公司少了一个营销专员,而时尚生活界有了一位年轻的花艺师。现在她是BodegaRosa酒窖玫瑰花植品牌主理人,在天地广阔的乡野,Yilia终于体会到了花植意义无限扩展的可能。
把梦想做成产品
想象力丰富而浪漫的Yilia,试图抛弃传统千篇一律的产品售卖方式,用她的生活美学给客户带来更多不一样的身心享受。所以,她最热衷的事,是带同样有生活情趣的女孩们走进小洋房,体验花艺下午茶,用沙龙的方式开设她的花艺课程,而课程又不囿于花艺,所以,她给自己的课程定性为“生活美学”。在淮海路、绍兴路,一群和她志同道合的生活美学爱好者,聚集到她的小花园,喝下午茶,交流生活美学心得。
她为自己的工作创立了一个品牌,叫BodegaRosa。这是工作品牌,不是店名。她非常明白,自己要开的不是街角巷尾的那种花店,售卖的是关于花植的美学,而不是鲜花。
除了沙龙课程,她做得比较多的是环境花艺布置。比如,某个女孩过20岁生日,她会去布置一个充满粉色梦想的花艺天堂;又比如,某家企业要开年终会,她会给现场带去庄重、热烈的花艺装饰。为了让鲜花布置能符合各种场景的氛围,她还专门去学习花艺,学习商业花植陈列设计,从沙龙课程、私人订制花礼,到尝试做装置艺术、餐桌美学造型,她都希望自己做到极致。
Yilia的花艺作品
把田园当成课堂
每个星期都在讲生活美学,讲环境花艺,一天,Yilia突然觉得自己被禁锢了。生活的美在自己小小的花园里似乎无法扇动翅膀。从来没有那样迫切,Yilia想要走进大自然,走入田园,让自然给人们启示,花植美学是怎样装点人们心情的。
毕业于华中农大的Yilia通过校友平台,联系到了一位前辈,在其指点下,她找到了新义·天域田园。
第一眼,Yilia就认定了这里与BodegaRosa的亲缘关系。在这个天地广阔的乡野,Yilia终于体会到了花植意义无限扩展的可能,体会到了自然生长的植物的语言体系。她想要带着她的志同道合的朋友们,走到这个“可移动美学体验空间”,唤醒忙碌都市人被掩藏的生活热情,到大自然里释放自我。
她决定让朋友们到大自然中去,在草地上奔跑。然后,大家席地而坐,喝一个下午茶,说一说话。很多年后,当人们再次回想起这个画面,将是多么难忘的回忆。
她说,她很快可以在这里实现梦想:有一片属于自己的花田,可以带着朋友们畅游真正的花海。她的课,也不仅关乎生活美学,更是田园花植空间及美学主题游学系列体验。
Yilia说,不一定所有人都有时间或者有精力到乡村生活,但是我们可以作为一个在乡村生活的示范者,提供了这样的生活方式,大家看到后都来感受,田园才对城里人有价值。
闫海、闫晓东
上海寅水园林绿化服务中心创始人
“未来,这里会有我们俩的一个基地,一个体验中心,一个我们的花园。未来,这里还应该有一群像我们一样的创业小伙伴,一起在乡野奔跑。”
好哥俩
在田园筑起绿色梦想
一高一矮,一胖一瘦,看不出这是兄弟俩。但事实上他们是一对亲兄弟。1994年出生的闫海和1995年出生的闫晓东,现在是上海寅水园林绿化服务中心创始人。本来,哥哥闫海应该去接父亲的班,可是,他志在别处。大学毕业,在一家园林公司工作了两年之后,闫海决定自己创业,于是兄弟俩落户乡野,筑梦田园。
歪打正着,落户乡野
在新义村的一片农田旁见到两兄弟。哥哥腼腆,一说话就脸红;弟弟憨厚,着急却插不上嘴。
两个九零后帅哥,为了追求完美,创业之初在市区借了别墅,作为公司产品展示陈列的空间。气派是有了,但奈何烧钱太快,第一年亏了30多万。第二年虽然盈利,但才刚刚补平亏损。看着哥哥创业的艰辛,弟弟晓东决定伸出援手,兄弟搭伴闯市场。
为了降低成本,兄弟俩在父亲的苗木基地要了些地,自己种植公司经营的花花草草,顺便也帮老爸打理下他一百多亩苗木基地。“起初,来枫泾新义村只是为了打理基地,周边感觉一片荒芜。”兄弟俩是这样描述他们的枫泾之行的。渐渐地,他们发现枫泾不一样了。路修好了,房子变新了,环境也漂亮了。兄弟俩一商量,马上找到周红岩,希望能够在这里的田园环境中驻扎下来。他们在二期开创了自己的工作室。
哥俩做的绿植作品
好田好地,放飞梦想
虽然新的工作室地处偏远,但是,看绿化、看苗木,到新义·天域田园很切题。闫海说,绿化生意很难做,本来就不是刚需,经济不好,会直接影响到公司业务。他们经过仔细测算,把客户销售最低限价定在500元,并设定了一个收入和成本正好打平的区间。之所以做一些基本没有利润的生意,闫海解释,那时为了争取回头客,说不定以后这个客户大了呢?
兄弟合力,努力没有白费,一些大企业,一个个成为他们的客户。而到了金山新义村,不用市区的别墅“拗造型”,成本降了下来。虽然今年第一季度有疫情影响,但兄弟俩还是很有信心。
走出他们工作室所在的创E桃源,满眼是绿色,晓东指着一片林木告诉记者,那里就是他家的基地。未来,这个基地会按照他俩的设想大变模样。兄弟俩兴奋地指着那一片绿色告诉记者:未来,那里有一个体验中心,市区的人可以周末来这里,在乡野田间放松心情。那里,还会有亲子乐园,让钢筋水泥里出来的人在自然中乐不思蜀。
来新义·天域田园最开心的是什么?出乎意外,他俩异口同声说的不是生意,不是创意,而是这里的黄桃、西瓜好吃。晓东还特地补充:“住在这里,每一季都有新鲜水果,这里的好田好地,真的好。”
青年报 杨颖 记者 孙琪
来源: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