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间吵架的正确姿势你知道吗?结婚登记特邀颁证员告诉你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
1988年出生的徐正敏是名“毕婚族”,高中三年大学四年与太太相识相恋7年,婚后10年,今年恰值锡婚,小夫妻俩始终举案齐眉,一如初见。他们到底有何不为外人道的爱情保鲜秘诀?
70多岁的周兴葵阿姨与先生今年已是金婚。她笑言,普通婚姻里的吵架拌嘴两人一个不缺。那么,周阿姨是如何打开正确的吵架姿势,对外秀恩爱,成为“最美家庭”的?
许多新人在领证的时候都怀揣着白头偕老的美好愿景。但幸福的婚后生活不是天上掉下的馅饼,而需好好经营。
今天,杨浦婚姻登记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在杨浦区结婚(收养)登记中心揭牌,首批18名结婚登记特邀颁证员颁发聘书。未来,这些特邀颁证员在颁证之余将给大家讲述夫妻相处的那些事。
结婚10年的青梅竹马讲述爱情观
自今年4月中旬起,杨浦区民政局与区文明办、区妇联和区委老干部局联手在全区范围内公开招募优秀志愿者担任区婚姻(收养)登记中心结婚登记特邀颁证员。
报名的志愿者中,党员占比75%,最大年龄已达90岁,最小年龄32岁。大部分志愿者都曾荣获市区级“文明家庭”“最美家庭”“学习型家庭”,更有全国优秀教师获得者、军休退休师级干部以及金婚、钻石婚夫妇,还有外区的热心市民也积极跨区报名。
1988年出生的徐正敏是其中最年轻的一位颁证员,别看他年纪轻轻,他已经结婚10年了。原来,徐正敏与太太属于青梅竹马,高中时代两人就互有好感,大学四年两人走到了一起,毕业后就领证走入了婚姻。
当看到报名启事后小徐萌发了当志愿者的念头。徐正敏是一名青年旧改征收员。工作时,他看过太多因为利益分配反目成仇的亲人,有感而发,“家庭好比是社会的细胞,细胞好的话,整个社会的能量都是正向的。如果细胞不好,碰到一些问题就会激发矛盾重重。我希望用自己和太太的案例,给即将走进婚姻的新人们一点启发。按照排班表,我分到的排班时间分别是7月7日和7月27日。”
婚后多年,徐正敏和太太也经历过许多事,即便面临复杂的家庭事务,孩子教育问题等,两人也是有商有量。
70岁老阿姨聊如何正确吵架
今年70多岁的周兴葵阿姨和老伴都是共产党员,因此主办方特意邀约他们在7月1日为新人颁证。
特邀颁证员周兴葵老师曾被评为杨浦区“最美家庭”,她透露说,自己看到《杨浦时报》上刊登招募杨浦区结婚登记特邀颁证员启示时,和老伴对这一新鲜事感到好奇,觉得应征条件基本符合。“我俩虽然都七老八十了,一副老年人的体态,但我们经历丰富,具备了中年人的神态,关键是我们有一颗青年人的心态,我们愿意接受新事物。后来,经过前期培训我俩幸运当选为结婚登记特邀颁证员,我们非常珍惜这一机会。未来,在见证最甜蜜最幸福的时刻,也可以向结婚新人讲述和谐家庭经营的秘诀。”
不知不觉,周老师夫妻俩的婚姻已走进金婚时代,一路走来酸甜苦辣、坎坎坷坷、但两人始终不离不弃,携手前行。在谈及现在个别小夫妻一言不和就离婚的现象,周老师笑言,吵架很正常,他们也吵过。“我有一句金句是,小吵天天有,大吵三六九,吵过就牵手,不离不弃向前走。”
在周老师看来,夫妻间需要进行有质量的吵架,会吵也要会合。“相较现在,刚结婚后我们吵得更厉害一点,一方面因为还没有充分磨合,另一方面生活习惯也不同。每每有冲突的时候就需要彼此宽容,多看到对方好的地方,检讨一下自己是不是太急躁了。夫妻两个人中至少有一个要心胸宽大。”
在谈及经营家庭的秘决时,周老师坦言,每个家庭青年时代、中年时代都会有不同时代的矛盾。比如年轻时有时大家会对工作上的事理解不同而拌嘴。有时为了家事不开心。“他比较慢性子,我是急性子。我先生从来不会服输,每次都是我借口缓和关系,比如让他帮忙找东西。但我们之间对吵架也达成了共识,对外人展现的一致是我们和睦的一面。有一次我们正在吵架的时候有亲戚来串门了,我们马上秀恩爱。”
周老师告诉记者,他们的家训是“乐善好施、与人为善、救济扶贫”,平日里注重家风家教,曾在女儿结婚前夕要求女儿和女婿做好三件事:一是,去烈士陵园祭扫;二是给希望工程做件事;三是种一颗象征未来的树。
18名颁证员即日起上岗
据悉,经培训,首批招募的18名结婚登记特邀颁证员即日起将正式上岗为新人提供颁证服务。并已按照《上海市志愿服务条例》进行注册,为志愿者购买了人身意外保险,切实保障志愿者的各项权益和人身安全。
现场,2020年“全国最美抗疫家庭”获得者、杨浦区中医医院医生陈军与爱人黄朝辉夫妇现场为结婚新人颁发结婚证书,并寄语新人。
杨浦区民政局表示,区婚姻登记中心作为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之一,承担着宣传引领的新使命,将不断完善特邀颁证制度,面向社区邀请更多婚姻家庭和谐的社会知名人士参与,壮大颁证员队伍,更好地发挥结婚登记特邀颁证员作用。
青春上海U选来咯
快快get起来!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