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前一直致力于声音艺术的传承,“银幕后的公主”刘广宁去世
2020-06-25 文体

新华视点/图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宏

沪上老观众熟悉的著名配音表演艺术家刘广宁,6月25日凌晨在上海逝世,享年81岁。数十年来,她给众多经典影视作品配过音,因音色甜美动听,被观众誉为“银幕后的公主”。刘广宁之子潘争在朋友圈发布了母亲去世的消息,并表示因疫情原因丧事从简,以后再安排追思会。

刘广宁,1939年出生于香港,幼年移居上海。1960年,刘广宁高中毕业后,由于对艺术的强烈爱好,促使她给上海电影译制厂写了一封毛遂自荐的信,经过考试,她凭借自己独具特色的嗓音、纯正的普通话、一定的表演技能和艺术素养考进上海电影译制厂,成为上译厂配音演员。刘广宁参与配音的中外影视片(剧)约千部(集)。她曾为《叶塞尼娅》《苔丝》《尼罗河上的惨案》《狐狸的故事》等众多译制片配音,还曾为《天云山传奇》《沙鸥》《胭脂》《夜上海》等国产片、电视剧配音,并参加广播剧演播。

1982年,她配音的《苔丝》获文化部最佳译制片奖。1987年,她凭借《天使的愤怒》中詹尼弗的成功配音,获第五届“大众电视金鹰奖”最佳女配音演员奖。她用声音塑造的众多人物形象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

她刻苦钻研配音艺术,甚至愿意打破公众对自己的期待,去配反面人物——刘广宁的嗓音优美甜润,善于通过音量、语调和语言力度的细微变化来表达复杂的感情,在塑造温柔、善良、天真、纯洁的姑娘这类具有形态美和心灵美的角色方面尤为擅长,但在英国影片《尼罗河上的惨案》中,她配音的反派杰吉一反以往的戏路,集热情、真挚、凶残、狡猾、果断于一身,性格复杂多变。

她曾在采访中告诉记者:“我很喜欢这个角色,虽然配起来很累,配的过程当中脑子都觉得缺氧了,但能完成这样的角色,对我自己来说是一个挑战,我也很愿意克服这样的困难,攀这样的险峰。”

新华视点/图

在声音艺术上下功夫,是她那个时代很多著名配音演员的共同写照。刘广宁是上译厂黄金时期的代表人物之一,她和她同时期的配音演员们,一起打造了一个属于几代人“声音的记忆”。她曾透露,因为给很多国外影片配音,有不少著名外国电影演员来上海时,都会特意来厂里参观访问,互相交流,“记得我曾参加接待的就有日本的高仓健、栗原小卷、吉永小百合、中野良子、倍赏千惠子,美国的格里高利·派克、德博拉·拉芬,法国的阿兰·德龙”。

刘广宁退休之后,也一直没有离开配音和声音艺术的推广工作。她积极参与了配音、广播剧创作、声音艺术舞台表演、诗词朗诵等活动,她曾告诉记者说:“我现在精力有限,但力所能及的活动,我都愿意参加,有生之年希望能够用自己对语言艺术的心得,为大家做一些贡献,分享一些成果。”

对于如今的配音行业,她曾希望当下的译制片也能传承配音艺术的优良传统,“时代在前进,现在再像当时那样不计成本地花大量时间、精力精雕细琢显然不大可能了,但我认为,对配音艺术的热爱、执着应该传承下去。”

刘广宁病重后,上译厂工作人员也一直到徐汇区中心医院探望她。去世的消息被报道后,她曾经的同事们也在相互传达信息纪念她。一直跟她合作的乔榛告诉记者,自己是上午收到刘广宁之子的报丧微信“才得知大姐去世的噩耗”,他难过地说,“她是我们的大姐,人特别好,对大家都特别照顾”。他们都表示,一直不忘声音艺术推广的“大姐”,值得永远缅怀。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宏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