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的城市,青春的力量|这群青年力量下沉社区,用脚步丈量社情民意
2020-06-28 青年

【编者按】

以青春之我建设全球卓越之城。6月23日起,青年报·青春上海推出“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青春的力量”系列策划报道,直击新时代上海青年坚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怀揣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未来憧憬,以火红青春参与城市治理,以人生出彩实现价值追求。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周胜洁

“日行万步不是梦。”这是去年11月底,李凤霞作为机关年轻干部,被普陀区宜川路街道党工委选派至光新村居民区担任党总支书记后最大的体会。行走在社区,她听到了居民不一样的呼声和需求。

自去年宜川路街道首次提出“丈量宜川”工作法则后,主要领导带头当起了“马路书记”和“网格员”, 深入基层调研。42名年轻干部更是带着项目奔赴一线攻坚克难,用脚丈量社情,用心丈量民意。

◆ 85后下沉社区 ◆

  用脚步“跑出”居民会客厅  

走进宜川路街道万千公寓大堂,有了耳目一新之感。墙上的宣传栏色彩明快,海报张贴处分别张贴了市民公约、未成年人教育和老年人购买保健品防诈骗的宣传海报。

便民信息一栏里,供电热线、燃气热线、街道、房管办等电话罗列得清清楚楚。这一大堂,如今叫“万千+ ”居民会客厅,李凤霞是“设计师”。

这名85后原来的岗位在街道党建办。去年5月,在对片区工作开展随机抽考的过程中,宜川路街道首次提出“丈量宜川”工作法则。要求深入基层多跑动,用脚丈量社情、用心丈量民意。

工作法则推动了42名年轻干部带着项目奔赴一线攻坚克难,还启动“8035”年轻干部带教结对,打出年轻干部培养“组合拳”,李凤霞就是其中之一。

真正走进居民区后,她发现基层工作和想象中不一样,从楼道堆物到电瓶车管理,从噪音扰民到停车位划线,从邻里摩擦到居民需求,虽然细小琐碎,但都需要把脉找方向。

去了万千公寓几次后,李凤霞发现,大堂面积不小,但却没专门设计,两只旧沙发靠在角落,要张贴宣传海报、公告通知的时候,也是哪里有空位就往哪里贴,杂乱无章。

这栋建于1999年的大楼有162户居民,老人和孩子的占比不低。在听取了居民建议后,大楼在5月份启动了更新改造,如今一张桌子和四把木质椅子在定做中,将代替原本的旧沙发,让居民将这里真正当作会客厅。

“现在楼道宽敞了,墙面整洁了,小区的环境变化真大。”居民王老伯由衷感叹。

◆ 用脚步丈量 ◆

  助力违建拆除、“套改”落地  

“用脚丈量社情,切实提升工作水平。用心丈量民意,精准回应群众需求。”这是街道提出“丈量宜川”工作法则的初衷。

近一年来,街道干部们的脚步已经“串联”起23个居民区、52个小区、17幢待成套化改造老公房、40000多户(次)居民家,推动了许多难题的解决。

比如骊山路华阴路20年历史改制违章、交通路废品回收站40年违建顺利拆除。又比如顺利完成了中远业委会换届,成立“湾豆群”青年议事厅,推进了中远小区探头安装工程、引入专业机构开展电梯检测与维修等,如今小区脏乱差的环境明显改善。 

“丈量宜川”工作法还助力“套改”落地。这个端午小长假期间,华阴路27弄8-9号69户“涉改”居民喜迎“套改”100%签约成功。华阴路27弄8-9号建于1970年代初,房屋内部设施老旧,虽然厨房独用,但两户合用的卫生间只有约2平方米。近年来,房屋外立面、屋顶、楼道等都出现不同程度破损,居民的“套改”意愿非常强烈。

启动相关工作后,街道干部多次走访居民,了解所思所想,设身处地为居民的需求考虑,向设计方提出方案的优化建议,争取到一户户居民的理解和支持,为项目顺利签约提供了有力保障。   

“丈量宜川”工作法也夯实了队伍建设。为推进文明创建,干部职工开启“787”工作模式,日以继夜坚守岗位。20名机关年轻干部成立4个疏导组,扎根实事项目一线锻炼成长。

如今在一线已经8个多月的李凤霞觉得,有些问题需要“走进去”才能“看得透”,在社区里走走看看,自然有居民看在眼里,有问题也会来反映。就如上个月,居委会拆除了影响消防通道且早已经生锈的铁门,就是源于“丈量”中的发现。“作为社区的青年力量,我们更应该多走多看多发现,倾听居民意见,满足他们多样化、品质化、个性化需要。”


青春上海U选来咯

快快get起来!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周胜洁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