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力梅”下如何做到“无积水”?这张覆盖上万小区的“网”告诉你答案
2020-06-29 上海

受访者/图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杨力佳 见习记者 陈泳均 通讯员 方雨斌

随着梅雨成“暴力梅”,地面积水成为大家最担忧的事,之前被淹过的小区、道路、下立交,今年是否还会“水漫金山”?据统计,去年在“利奇马”影响下,闵行区共有73个住宅小区、107条段道路、12座下立交发生积水。然而,今年入汛以来,即使这两天遭遇暴雨暴击,截至记者发稿,还没有接报相关严重积水情况。这究竟是如何做到的?

 小区内外,双管齐下 

泰景苑、万泰公寓是新龙路上两个门对门的两小区,也是七宝镇“利奇马”期间受灾最严重的小区之一。而经过调查分析,造成这两个小区积水既有小区内部管网陈旧、地势较低的原因,也有小区外新龙路雨水管网管径不足的原因。

针对这些问题,七宝镇进行了防汛积水点项目改造,修复中谊路泵站、中华村华宝泵站,将新龙路(七莘路-吴宝路)段雨水管道重新铺设,并进行管网疏通。镇防汛指挥部办公室还对小区物业、居委进行防汛设备使用的专业培训,并在进入应急响应时,在这两个小区各备1台6寸抽水泵。

像泰景苑、万泰公寓这样的积水小区,全区共有107个,积水原因同样涉及小区内外。因此,闵行区针对性地进行了小区外部工程改造和小区内部工程改造及日常管理。

对积水源头在小区外的新金山花园、平南三居、泰景苑小区、虹华苑,实施了市政管网改造、增设小包围防汛设施、完善市政排放系统等整改措施。

对于涉及小区内部因素造成积水的小区,一是优先结合旧住房修缮改造、住宅小区雨污混、降噪音工程、电力改造等项目实施小区内雨水管网修缮改造,二是针对强降雨造成短时强降雨的住宅小区,街镇房管部门督促小区物业企业加强日常管理,管道疏通、更换排水泵以及储备足够汛期防汛物资等,并加强对该类小区防汛防台工作的指导和检查。

吴恺/图

 道路整改,一点一策 

针对在台风期间发现的41个公路及下立交积水点的问题,闵行区交通委制定了“一点一策”整改方案,逐一解决积水点问题。目前,32处已通过养护措施完成了整改;9处点位将按计划结合道路大中修、地块建设等工程性改造予以整改,彻底打通排水瓶颈点。

街镇方面,红松东路(中环-上澳塘)、虹许路788弄中环辅道、鲁南路汇雄路、新龙路4个点位也已通过改造完成,通过工程性措施解决。其余纪高路(纪翟路-青浦区界)、中青路元江路路口、莲花南路(和平村委会东、普洛斯门口)、元江路昆阳路路口4个点位因周边建设、排水设施未启用等原因造成积水,已由相关单位抓紧整改,落实应急管理措施。

其余58处因强降雨超过排水标准造成瞬时积水,都一一上门梳理对接,并落实了一点一方案,对未实施的今年积水点项目拿出备用方案并开展防汛防台演练,对各部门、村居和物业公司防汛物资储备进行检查,对所有泵站加大维护并结合近期管网大排摸进行疏通和农村沟渠清理。对街镇防汛物资进行专项保养,并因地制宜采购一些物品。

此外,道路养护单位也已落实好车辆装备和应急人员,开展应急演练。区领导查看的申闵公司防汛物资仓库位于G50七莘路桥下,设置为防汛物资储备点,确保本区道路及下立交汛期安全,主要储备草包 、编织袋 、护栏、交通指示牌、移动电源车、登高车、抽水车等。据了解,这样的物资储备点在全区还有多个,相关单位前期已开展演练,确保人员、物资充分准备。

 下立交措施,已全面覆盖 

之前受“利奇马”影响,闵行共有12座下立交出现积水,机场路下立交便是其中之一。光华(机场路)下立交是光华地区的两座铁路地道,西侧地道建成较早,设施设备完善,雨水强排至小涞港河道;东侧地道排水无出路、没有配套供电等。去年“利奇马”台风等几场暴雨期间,大量雨水直接流入东侧地道,排水系统超负载运行,一下雨即积水,退水困难。

目前,在东侧地道已新增2台每小时100立方米流量潜水泵,沿铁路挡墙架设压力管,将东侧地道内雨水强排至西侧地道,在停车场入口处增设50厘米高的驼峰,并与公安部门健全联动机制,一旦地道积水立即封交。未来,待规划沪苏湖铁路实施期间,新虹还将同步完善该处地道沟通及排水管道、泵站提升工程,彻底消除隐患。

据悉早在3月,闵行就召开了下立交积水整改专题会议,明确由交通部门牵头完成下立交积水整改工作。区管27座下立交已安装了下立交视频、警示屏、积水监测装置,除机场路下立交外,莲花路下立交完成排水泵维修、沪闵路下立交已同市交通委做好对接工作。

常鑫/图

 老旧街道结合防汛应用,开展实战演练 

几天前,虹古小区出现了大面积“积水”,水位上涨很快,一度威胁到了居民家中。由于紧缺沙袋,仙霞街道防汛指挥员立刻登录了“一网通管”城运平台,查询防汛防台应用各小区防汛物资撒点情况,发现距离最近的虹景小区防汛物资储存点沙袋充足。在掌握了这一信息后,指挥员紧急调用应急处置队伍进行联勤联动处置,将沙袋运到虹古小区进行救灾工作。

原来,这是街道展开的一次实战演练。通过“一网通管”城运平台防汛防台应用,能够让街道防汛指挥部快速掌握辖区防汛物资储备情况,就近调配,进行联勤联动、高效处置。

“街道辖区内有23个居民区、75个自然小区、1845个楼组,大部分是建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老公房,老年人占常住人口30.04%。“ 仙霞新村街道城运中心工作人员朱翔宇介绍道。

在长宁区城运中心“一网统管”大屏上点开防汛防台应用,内含气象预警信息、日常检查、重点部位监管、物资储备、应急处置、避难管理、数据分析研判7项功能,覆盖汛前检查准备、汛中应急值守、汛后分析研判。其具体内容分为界面展示、流程管理和单兵设备使用展示3个模块,通过感知端触发预警,实现趋势智能预判,将汛期的突发状况和分散式信息在“一网统管”城运平台上进行有机整合,并实施应急联动,高效处置险情,确保隐患及时排除,全面提升防汛防台管理信息化水平。

防汛物资是否准备充足、预案落实是否到位?这项检查工作以往需要防汛指挥部和街道综管中心两人小组带上一堆表格赶赴实地、一一勾选并拍照确认,再进行汇总上传。如今,根据“一网统管”城运平台系统派单,仙霞新村街道防汛指挥部一位工作人员佩戴可视化单兵设备,对4个小区的防汛防台物资点位进行检查,现场情况实时与大屏连线,抽水泵、麻袋、雨具、手电筒等防汛物资检查清点一览无遗,并与物业防汛预案一一对应匹配,平台实时汇总,方便指挥部掌握各小区防汛物资储备,及时进行调度。

根据平台系统派单,街道防汛指挥部还能利用可视化工具,对小区的防汛防台物资点位进行检查,根据小区所属物业之前上报物资储备情况,对抽水泵、麻袋、黄沙、木头、雨披、雨鞋、手电筒、铁丝、挡水板、铁锹等物资进行逐一检查、清点。同时,对小区所属物业防汛预案进行查看,检查结果防汛物资数量与上报数量一致,防汛预案完备。这样的系统派单能够让街道防汛指挥部更好掌握和监督辖区各小区防汛物资储备实时情况。

此外,通过感知端触发预警,实现趋势智能预判,将汛期的突发状况和分散式信息在“一网统管”城运平台上进行有机整合,实施应急联动,确保隐患及时排除,险情高效处置,全面提升防汛防台管理信息化水平。

 市防汛指挥新系统上线,实现多部门联动 

记者从防汛办了解到,防汛指挥大屏是按照“一网统管”建设工作要求,由原有的防汛防台指挥系统升级改造而成。“新上任”的防汛指挥大屏2.0聚焦信息数据集成与实战应用展示,围绕积水防治和台风防御等应用场景,着力实现智慧模块互联互通,强化值班值守、预警发布、灾情报送等业务模块智能应用,不断提升防汛指挥调度智能化水平。

上海市防汛办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防汛防台指挥系统列入了上海“一网统管”十大重点系统之一,防汛部门在此前平台的基础上,按照智能指挥、应急处置的总体要求,从广度、深度、精度三个方面,在日常防汛管理、台风防御、应急处置等功能上进行了强化。

“这套系统是我们根据上海‘一网统管’的要求,对现有防汛信息化平台的升级,在更大的平台上进行信息共享。”上述负责人表示,原先是防汛信息系统,主要是为决策提供信息,同时也方便广大防汛干部通过系统了解相关信息。

“过去,这些指挥调度、应急处置、灾情报送等,通过电话等人工操作比较多,今后都将实现智能调度,更加科学有效。”上海市防汛办相关负责人表示,比如一旦遇到积水,需要调度泵车,该系统就可以实现最优配置、最优路线。不过,两套系统之间的切换,可能还需要有一个过程。

此外,新系统还能实现多个部门之间的联动调度。防汛防台工作涉及多个部门,包括公安、交通、住建等,都可以直接在系统平台上进行实时联动,比原来防汛信息平台的功能要强化很多。

在上海市防汛办的防汛中央地图上,1418个排水泵站,27493公里地下排水管网,736个疏散点,64个易积水点,14020个小区,100多个防汛队伍和车辆,都被连接在线。这张实时更新的防汛中央地图,为防汛管理提供了一个强大的数据中台。早在4月份,市防汛办就开始分4个工作组对全市16个区开展全覆盖检查。目前,平台已经汇总了近20个委办局的数据,汇总了几十个系统数据。

今年市水务局还首次建立了第三方隐患排查机制,通过“四不两直”方式加大排查力度。可供调配移动的泵车多达102辆,应急排水能力达到每小时10万立方米。备齐备足防汛物资,6个市级、37个区级、271个街镇级防汛仓库储备75大类物资,基本满足正常年景的防汛抢险需求。


青春上海U选来咯

快快get起来!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杨力佳 见习记者 陈泳均 通讯员 方雨斌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