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一体、因地制宜,劳动教育“短板”正在被补齐
2020-06-30 教育

记者 曹莹

6月18日,奉贤区“三研”协同创新工作室暨新时代劳动教育基地校启动会在奉贤区育贤小学和24个分会场同时举行。工作室将积极探索培养学生劳动素养,积累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区域经验。实际上,为补齐劳动“短板”,沪上不少学校一直在积极探索,将劳动教育有机融入活动实践,培养学生的劳动精神。

家、校、社三位一体

奉贤区育贤小学开辟了占地面积近200平方米的农耕园基地,用于创设学生劳动教育的乐园。该校有25个班级基地,低年级学生在老师、家长的指导下松土、播种、浇水、施肥,高年级学生则自主开展蔬菜、瓜果、花卉的种植和采摘等生产劳动。

有的孩子在班级里活干得很多,回到家里却不爱做,怎样避免这类情况?劳动教育开展过程中离不开家、校、社三位一体的合力作用,闵行区浦江第一小学围绕家庭生活,让学生在家长的指导下开展整理房间、美食制作、家庭读书角建设、掌握日常劳动工具使用技巧等活动,在掌握多种生存技能的同时,不断体验家务劳动的乐趣。

在刚刚过去的最漫长的寒假里,好多闸北第三中心小学的同学炼成了小厨神——他们每天在家里认真学习,坚持运动,帮家里做家务。坚持在班级群里上传他们新学会的菜式,不知不觉中,解锁了“杏鲍菇炒肉”、“老鼠造型元宵”、“海参蛋炒饭”等高难度菜式。其实,他们学校的“中华小当家”课程已经推出了好几年,一直很受学生欢迎。同学们每周二中午在教工食堂大展身手,通过买菜、烧菜,成为生活的小达人。

就地取材,发展劳动教育

许多学校也因地制宜,发挥特色,就地取材给予了学生们劳动教育的丰硕土壤。宝山区馨家园学校有着天然的植物栽种环境,学校抓住优势建设了花园、学园、田园、乐园四园一体育人环境。花园里,学生们种下种子,用行动担任护绿“小卫士”。

松江区小昆山学校内有近千种植物。学校的竹博园内有十几种不同种类的竹子,有的可以食用、有的可以观赏、有的可以加工编织、有的可以制作笔杆。校内还有多种果树,可以组织修枝、写观察笔记、采摘、制成果酱等。因此,学校开发了四季劳动教育课程,让学生懂得利用身边事物提升生活情趣。

嘉定区娄塘学校从传承娄塘古镇美食传统获取灵感,开设了“食文化”课程。低年级学生在教室里,老师和孩子们一起看美食图画,讲民俗风情,了解娄塘古镇传统点心等;中年级学生动手操作,“包馄饨”、“包饺子”、“搓汤圆”等。这些课程不仅提高了学生生活技能,也让家乡食文化在同学们的学习中得以传承。

从生存生活所需到立德树人之举,上海正不断构建完善劳动教育体系,将劳动育人融入学生学习、成长方方面面。

记者 曹莹

来源:学生导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