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四史”刻成书签,用VR再现红军长征,上海高校学子用独特方式致敬党的生日
2020-07-01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上海高校正在大力推进“四史”教育,青年学子也在用特有的活力方式和创意加深学习,致敬“七一”党的生日。 

 ▼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 ▼ 

把“四史”刻成书签,让师生回望历史

在“四史”学习教育中,如何让青年大学生能更好地传递历史知识,汲取历史经验,传承历史精神,二工大文理学部专职组织员陈佳靖老师带着问题和支部党员教师开展了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创作一套二工大师生专属“四史”红色书签并进行推广,可以增强师生的体验感和代入感,引起大家的共鸣与思考,让“四史”学习教育入眼更入心。   

这也是将美育融入思政,用历史点亮初心的一次尝试。红色书签的第一稿的设计者是文理学部辅导员薛志鹏。他爱好漫画创作,在疫情期间,曾创作抗疫系列漫画受到学生好评,他说:每一枚书签,都将呈现一幅党史故事,并配上革命诗词,希望这些蕴含在我们文化宝库中的红色精神,在我们每每翻阅书卷之时,能够提醒我们不忘过去,牢记初心;也希望以这样审美的方式,做好学生思政工作,将“四史”教育融于学生思政教育的日常。    

今天,“四史”书签1.0版将正式发送到师生手中,以此向党的99岁生日献礼。 

 ▼ 华东理工大学 ▼ 

VR让“四史”教育跨越时空

七一前夕,在华东理工大学机关工作党委举办的“四史”学习教育暨“两优一先”表彰会现场,与会的党员通过VR虚拟现实技术远程“参观”了位于云南省寻甸县的红军长征柯渡纪念馆。   

用VR来再现红军长征的想法,最初来源于商学院大三学生郝自强与红军长征柯渡纪念馆马馆长的一段对话。“纪念馆有些陈旧,很多地方都已经年久失修,没法向游客开放了。而革命纪念馆陈列方式单一,也导致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愿意走进来。”马馆长的话,让郝自强决心用自己的方式贡献一份力量:“我想要为这些纪念馆做一些事,用数字化、信息化的技术缓解这些纪念馆目前确确实实面临着的困境。”

去年暑假,华东理工大学“薪传七十载,重走长征路”社会实践团队组建起来。这支平均年龄只有21岁的团队,立志用虚拟现实技术和多媒体手段,助力红色教育资源的数字化建设,把长征故事讲给更多人听。据虚拟现实教学实验室技术负责人蔡方介绍,截至目前,学生团队已制作了红军长征柯渡纪念馆、遵义会议纪念馆、四渡赤水纪念馆、杨家岭革命旧址等红色教育基地的全景图可供在线参观。今年受疫情影响,团队聚焦于上海本地红色教育资源的数字化建设,如在顾正红纪念馆拍摄了全景照片和展品照片,已经制作成全景图的方式可供在线参观。    

“将虚拟现实技术与‘四史’教育相结合,通过制作与‘四史’相关的纪念馆、历史遗址全景作品与沉浸式交互体验馆,为观众提供不受时间与空间限制、身临其境的体验空间,更直观地学习红色历史、分享红色故事、感悟红色精神。”蔡方说。


青春上海U选来咯

快快get起来!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