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路上的上海青年|脚踏实地,扶贫扶智,助喀什搭建属于自己的“舞台”
2020-07-04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张逸麟/文 受访者/图、视频 杨诚 周紫薇 马鈜/视频剪辑

作为上海第十批援疆干部中的一员,1992年出生的董海宇今年3月下旬来到了新疆喀什职业技术学院,在同行的8位上海教师中,他是最年轻的一个。喀什需要的是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之路,一个展示自己风采和潜力的舞台。扶贫必扶智。在接下来一年多的时间,董海宇决心全力以赴,让更多新疆孩子受到教育,从而有机会改变个人甚至是家庭的命运。

 一个撑得起的舞台 

“不要有顾虑,放手去干。”这是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校领导在董海宇出发援疆前的寄语,为了这次一年半的援疆行动,他也做了充分准备,不承想一到喀什就遇到了真真切切的“挑战”。

来到支教的新疆喀什职业技术学院后,董海宇主动与校方沟通,对方也立刻提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董老师,服装实训中心表演厅要建一个T台,但是有承重柱挡住了位置,这个能解决吗?”

尽管董海宇有一些现场表演的经验,但搭建舞台、展厅规划布局方面对他来说还是个全新的领域,况且还是初来乍到。不过董海宇毫不犹豫地表示会去想办法。“既然是扶贫帮困,对方这么直白地提出了困难,我当然要以自己能够掌握的知识和资源去解决困难。”董海宇立刻去实地看了看,并咨询了自己学校的一些专业老师,很快定下了两个解决方案。

“这里的学生需要舞台,喀什要发展也需要属于自己的舞台。”董海宇说,“我们则尽力帮助喀什设计、建造他们的舞台。”

喀什地区物产丰富,核桃、巴旦木、樱桃、哈密瓜这些水果自不必说,更重要的是这里出产质量很高的棉花,这就是当地发展纺织业的重要基础。同时董海宇也发现,喀什的文化艺术底蕴很浓厚,当地人一听到音乐就能翩翩起舞,这里的花纹图案也别具异域风情,同样对于发展纺织业非常有利。

“国家对于喀什地区有不少扶持政策,内地很多服装厂也来这里办厂,可以说很看好这里服装行业未来的前景。”董海宇来到喀什职业技术学院后,积极参与到筹办“校中厂”的计划中,通过联系企业引进企业资源,将教学、实训与企业生产结合起来。

“喀什地区脱贫致富必然会是一个多元化的发展,而服装业和纺织业将是其中重要的一环。这里有资源和文化上的优势,他们需要的是新的发展理念。”据董海宇介绍,疫情期间,当地的服装厂已经生产了许多防疫用的防护服,并且有了不少国外订单。“发展好服装业就是他们一个重要的舞台,一个很有上升空间的舞台。”

 一支带不走的队伍 

即便有舞台,也需要有人在舞台上表演,这就需要大量的人才。而为喀什培养服装行业的人才,恰恰也是董海宇不远万里来到这里的目的。

这次援疆要持续一年半的时间,正好是3个学期,为此董海宇准备了三门实训课程。开课之初,他还有些担心学生对自己的授课方式和内容能否接受,为此他还带了上海的一些特产,诸如大白兔奶糖之类,作为激励学生的奖品。然而第一天上课后,当地学生们求知的热情就完全打消了他的顾虑。

某天下午的一堂课结束后,董海宇主动为一名上课提问的女生巩固知识点,没想到说着说着,讲台边聚集的学生越来越多,坐着、趴着、踮着脚站着的都有,把他围了个水泄不通。董海宇索性放开了,一边用模型做着演示,一边回答着同学们潮水般的问题,这一讲就是好几个小时。

“没想到第一天上课学生们就如此热情,几个小时一晃就过了,而且他们有这样积极的反馈,作为讲师我的心里是暖暖的。”

除了教学生之外,董海宇另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培训当地教师。学校里许多当地的老师都只有二十出头,他们非常有想法,只是在教学上缺乏经验和先进的理念,董海宇就把自己在上海工作的经验倾囊相授。“如果说教学生侧重的是理论的话,那么教老师侧重的就是理念。”董海宇说,“所以我们也着重为当地的教师们设计了一些教学方式,传播一些新的理念,就像搭一个框架,而里面的内容靠教师们自己来填了。”

在帮助当地教师提升教学能力的同时,董海宇也着力提升他们的科研能力。目前,他正在为一位当地教师申报个人教师工作室,这个形式在学校也是首创。“我发觉有一位教师非常擅长制作服装、包包和一些配饰,他设计的图案别具一格,所以就为这位教师量身定造了一个既能传承当地文化,又能协同创新发展的工作室。”

为喀什打造一个舞台,但在舞台上展示自己的还是喀什人自己。“正如扶贫,只能扶着,不能背着。”董海宇说,“路还是要自己走,脚踏实地地去走。”

  对话  

扶贫绝不是简简单单地给钱

记者:你在服装专业课程中融入“课程思政”理念,当初为何会有这样的尝试?

董海宇:这里的学生其实很追求时尚,他们也渴望开拓眼界。这里的学校已经开设了思想政治的课程,我觉得上海这方面已经做得比较成熟了,有不少值得推广的经验。所以我在专业课里融入了一些历史、时政、思政的内容,比如古代的“丝绸之路”、现在的“一带一路”这些历史文化元素,还有时下一些政策类的内容。这样在传授专业的同时,还能传递爱国主义情怀,或者是培养学生有一个比较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并促进民族团结,这些都是作为一名讲师的责任。

记者:你认为扶贫的本质是什么?

董海宇:来到新疆之前,我的想法还比较狭隘,觉得扶贫可能只与经济有关系,在经济上帮助他们脱贫。来到他们学校之后,我真正地意识到不仅要在经济上扶贫,还要在他们的文化上、教育上进行扶贫。在教育上帮助一个学生学习一项技能,然后让他能够找到一份工作,帮助他就业,这其实也就是帮助一个家庭在实现脱贫。扶贫绝不是简简单单地给钱,更重要的是授人以渔,这也是我们上海援疆队伍的责任,为当地创造就业岗位,为上海和喀什搭建一座交流的桥梁,真正让喀什人能够实现一个人就业,然后帮助全家脱贫。

记者:你觉得喀什地区要实现脱贫的关键是什么?

董海宇:我觉得经济上是一个迫切需要改变的层面,但长远的角度来讲,要在思想文化上面转变思路,在畜牧业、农业这些传统行业之外,寻找新的脱贫致富的思路。对我们来说,就是培养每个学生学到一门终生受用的技能,比如轻纺、服装业,比如烹饪方面,比如旅游业。思路拓宽了,产业多元、有序了,那么发展的前景也会更广阔。

记者:作为一名90后援疆干部,你觉得未来是否会有更多年轻人走上扶贫这条路?

董海宇:在上海第十批援疆队伍中,我是年龄最小的一个,但来到这里之后,我发现有许多比我年纪更小的90后已经在喀什进行扶贫工作了。这里有很多年轻的教师,他们有的是学成归来建设故乡的新疆青年,有的是从四方汇聚于此的年轻人,我觉得志同道合的人是越来越多了,这股扶贫的力量也是越来越大。这是一个年轻、有激情、有活力的团队,虽然在经验上稍显不足,但面对工作敢于去担当,敢于去接受这种挑战。我觉得90后这一代人就是有这个特点,使命感很强。

 >>>  董海宇

作为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纺织服装学院的青年教师,董海宇于3月18日启程赴新疆喀什职业技术学院开展援疆工作。在不到三个月的时间里,他协助当地学院建设了服装实训中心表演厅T台,为学生们准备了三门实训课程。目前,他正在为一位当地教师申报个人教师工作室。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张逸麟/文 受访者/图、视频 杨诚 周紫薇 马鈜/视频剪辑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