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宏:给人类带来危害的科研宁愿不做
2020-07-09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今天下午,2020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云端峰会科学前沿全体会议召开,会议邀请人工智能领域专家,以现场、连线等方式进行主题演讲和高端对话,聚焦人工智能最前沿科技发展趋势,围绕下一代人工智能新范式、人工智能算法创新、多学科交叉融合等话题展开分享与讨论,描绘未来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路线图。“科技为人、科技向善,我们是希望让人生活得更为美好,而不是科技给我们带来新的困扰。”中科院院士梅宏给出如是观点。

对于人工智能的发展,科学家的工作负责把0变成1,产业家、资本家、投资家的工作是负责把1变成10、100无穷大,从而改变我们的生活。在人工智能所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对生活影响也越来越大的今天,应该有怎样的思考和“约束”?

中国科学院院士梅宏表示,AI相关技术毫无疑问对传统的人文学科会是一个“赋能作用”,它是一个很好的助手。但是我们关心的不仅仅是人文学科或者社会学科的一些科研的问题,更多的还是为了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为我们能够有更好的生活提供科技能量。科技的最终目标还是“以人为本”,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现在的AI相关技术也正是现代科技给我们人类所带来的。

那么,人工智能的进一步发展对于人会不会起替代的作用、会不会侵犯人的生存、工作空间?梅宏的观点是,现在大数据、人工智能带来所谓的偏见问题,确实在网上“炒”得很多,也是社会上常常被讨论的问题。

“我觉得,现在伦理问题确实应该给予高度重视。”梅宏说,前段时间计算机学会成立了计算伦理相关委员会,就开始讨论把伦理学家请过来,与计算领域的专家展开合作,“我们希望开展一些相关的研究,总体的目标科技为人类,科技向善,我们是希望让人生活得更为美好,而不是科技给我们带来新的困扰。 ”

梅宏认为,科技发展是“双刃剑”,要尽可能使之朝向有利方面发展。“再极端地说,很多科研不应该做,如果我们认识到它给人类带来的危害更重的话,我们宁愿不做它。”

除此之外,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计算机软件科学家何积丰在论坛上指出,现在基于机器学习算法里,数据本身有偏向性,最后趋于那种带有偏向性数据而得出数学模型,因此,机器学习算法的公平性也是公众关心。

再者,何积丰也注意到,科技发展、社会发展也让公众十分关心什么样的工作会被淘汰,什么新的工作岗位又能补上去。“这个问题,可能大家预先都要做准备了。我相信,人工智能跟人文科学关系会很多。作为人文科学参与进去,可以从另外一个层面来判断我们科学发展的方向。”何积丰说道。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