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的城市,青春的力量|一群年轻人,怎么当好上海最后的渔村的“大管家”?
2020-07-14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周胜洁/文 常鑫/图

暑期开始,上海最后一个渔村金山嘴渔村迎来了不少游客。渔村小巷纵横交错,5月底刚完工的法治小巷引人瞩目,有墙绘、宣传海报,宣传法治文化。在这个4A级景区所属的渔业村里,“巷文化”是一大特色。

村委会班子成员5人,4人是80、90后,他们重视文化宣传,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服务好村民,也服务好景区商户。

  整治力    臭水浜变草坪 渔业村变得宜居  

金山嘴渔村是上海市沿海陆地最早的渔村,也是上海最后一个渔村,滨临杭州湾畔,沪杭公路北侧,与大海仅一步之遥。

渔村老街上有渔具馆,也有老底子的海棠糕、方糕店,近年来有个性的民宿客栈也纷纷开进渔村,让这个4A级景区充满活力。

而景区所在的金山山阳镇渔业村不大,只有0.4平方公里,约700户村民。作为渔业村的“大管家”,80后谢彬彬就要考虑两部分人群——商户和村民。

谢彬彬是本村人,因为一则招聘,十余年前,他从移动公司辞职,回到村里成为村主任助理。其中除了去镇里工作三年外,一直守着渔业村,今年5月,他一肩挑起了渔业村的书记和主任两份责任。

因为美丽乡村建设,谢彬彬和同事们去年推进整村人居环境整治,对包括海鲜城周边、运石河两岸、沪杭公路两侧、村(居)民宅前屋后、鸡鸭棚等进行集中整治,历时3个月。

渔业村11组村民潘阿姨和老伴在村里住了一辈子,前几年被自家两层房屋前的河浜搞得心烦意乱。去年之前这是一个死水浜,生活垃圾、建筑垃圾都会往里倒,附近还有村民养鸡养鸭,水近乎墨墨黑,“每到夏天更不敢开窗,臭烘烘的,蚊虫也多。”

困扰潘阿姨的臭水浜通过人居环境整治后,得到了极大改善。近三亩的空间被填平,铺设了草地。

今日,记者走进这片区域时,脚下是柔软的绿草,潘阿姨院子的篱笆也焕然一新。潘阿姨开心得不得了:“今年夏天终于不为臭水浜发愁了。”

谢彬彬说,填了草坪后有个沉降过程,下一步将在草坪上铺石板走道,设小品,还会增加座椅,为村民增加一处休闲之地。

他们每月开展“美丽乡村示范户”评比,对获评农户每月发放大米、食用油等实物奖励及奖金,还把美丽乡村建设管理、房屋出租管理、公共区域安全管理三大块内容写入了村规民约,形成共治共管的氛围,让村民感受到温度,提升生活品质。

  文化力    法治小巷升级 海渔文化诞生诗集  

金山嘴渔村的老街上人流来往,那条长200多米、宽不过2米多的法治小巷,就像主街上的一支“分枝”,走到小巷入口看到一整面的墙绘,绘制了书本阶梯,“法治小巷”四个字十分醒目,墙上简介告诉游客,这是一块“看得见、摸得着、用得到”的法治文化宣传阵地,5月底刚完工。

走在这条小巷中,能看到各类绘画作品,主要围绕宪法法律、基层自治法治德治公治、村规民约、渔村三字经等内容,用绘画展示“法治教育从少儿做起”,也用漫画提醒文明出游、防诈骗等。

小巷不长,宣传内容却很丰富。穿过小巷来到渔村栈桥边,还能发现一些住宅外立面墙绘上了“渔村美”的诗句和画作。

谢彬彬介绍,除了法治小巷,村里还有共建小巷、文化小巷,推进“巷文化”,让村民更有归属感。

宣传文化,村委会班子这群80、90后还想到了诗歌。去年他们就聚集了金山区十多位热爱渔村的文人雅士,组成了海渔小诗诗社,完成了《海渔雅韵》,至此小渔村有了自己的诗集。

这名80后“大管家”说,今年想发动渔村商户、民宿住客一起参与小诗创作,再出一本诗集,“渔村有近80家商铺、饭店,近30家民宿,想发动他们一起参与,搭建这一文化舞台,让文化促旅游。”

生于斯,长于斯,谢彬彬希望通过他们的努力让家乡繁荣,人民城市的建设需要靠每个人的力量,成果也是每个人能分享,“我们在考虑如何吸引青年回归渔村,服务商户方面成立了民宿协会和商户管理群。我们也会继续头脑风暴,为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振兴出力。”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周胜洁/文 常鑫/图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