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菜鸟到销售额破千万的宠物店店主,这个90后上海小伙凭啥可以入选福布斯?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杨力佳
青年创业,时不我待。出生于1994年的谭施聪,用短短7年的时间,从一个被宠物店老板连骗两次的菜鸟变成了年营收上千万的宠物用品店店主,并入选福布斯中国30岁以下精英榜,在这个26岁的上海小伙身上,既有年轻人应该有的拼劲儿,也有超越这个年纪的理性与通透。
由一个兴趣生长成一门生意
谭施聪的微信头像是一只憨态可掬的金毛,它的名字叫Grace,既是Pet Inn的代言狗,也是谭施聪开启事业的源头。
原来,在读大学的时候,一直喜欢狗狗的谭施聪终于得到了一条属于自己的金毛,但是黑心店家给到他的是一条“星期狗”,活不了多久,当时不懂其中门道的谭施聪发现后,去店里重新换了一条金毛回来,没有想到,居然还是一条病狗。于是,他联合几个同样被骗的买家组了微信群,一起维权。在和黑心商家的交涉过程中,他看到了其中的种种弊端对狗狗造成的不良影响,与此同时,他也在悉心地照顾着这条可怜的病狗,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治好了它,它就是头像中的Grace。经过这番“折腾”后,让谭施聪萌生了创业的想法:“我还是更加推崇用领养代替买卖,为了提高这些毛孩子的生活质量,我决定开一家宠物用品店。”
从买手店到大平台
谭施聪一开始就将目光锁定在了进口产品上。正因为Grace生过病,所以对它各方面照顾更需要“高标准”一些,所以他从平日里给它吃过的、用过的产品里面,又甄选出最好的,一家一家打电话去沟通,要货。揣着自己积攒的零花钱和压岁钱,没多久,谭施聪的第一家店就开张了。然而,生意却并不好,连亏了两年。正当谭施聪的信心快跌到谷底的时候,他的父母得知了此事,用追加投资的方式,让他再坚持一下。在重新调整了定位之后,谭施聪选择在市中心的热闹地段开出了面积达200平方米的新店,瞄准高端市场进发。
虽然新店在顾客中取得了很好的口碑,然而从账面上来看,每月赚两三千元的微薄盈利,依然扛不过高租金和人力成本的压力。这种挫败感让谭施聪再次来到了是放弃还是坚持的抉择边缘。此时,他当时的女朋友,也就是如今的妻子建议他把主战场转辗到线上,从此走上了逆袭之路。
“我们也是摸着石头过河,一开始做的时候,只是简单地拍照、上传,没有怎么装修,也没有怎么引流。好在我们的产品质量过硬,款式够新颖,再加上之前的一些积累,人气越来越高,开始了良性运转,第一年营收就达数百万元。”谭施聪回忆道。正当网店渐入佳境的时候,他拿到了英国某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在国外读研究生期间,他远程操作,和在国内的女友一起,将网店打理得风生水起。“在课余时间,我几乎把时间都花在了打理店铺上。英国和中国有7个小时的时差,所以,我白天空闲的时候,正好可以处理国内夜里的一些单子。虽然辛苦,却也乐在其中。”如今,店铺里已经拥有200多个品牌,1万多种宠物用品,简直就是一个宠物用品界的宝藏地。渐渐地,这些品牌商和谭施聪也成为了好朋友,有了更多层面的深度合作,谭施聪也成为了其中一些品牌的代理。与此同时,谭施聪也不断地尝试使用各种创新商业工具:盲盒销售、淘宝直播、微信推广……吸引了近10万粉丝,营业额也随之迅猛提升。
创业之路不进则退
当谈到接下去的规划,谭施聪认真地说道:“首先是要‘活’下去!”记者有些差异:作为年营业额破千万的他,居然也会有这样的居安思危!“这些年来,越来越多的人看中这块市场,甚至许多原本不是做这个行当的大品牌也开始跨界,比如原本做零食的,现在开始做狗粮猫粮,原本做服装的,现在开始做宠物用品。他们具有相当雄厚的资金优势,所以,竞争的激烈性可想而知。在继续坚持只选择优质产品的前提下,我会进一步扩展,不管是在规模上,还是内容上。目前在全国,有4000家宠物店与我们有合作,到年底预计会达到10000家。与此同时,我也希望可以在一些城市开出我们的形象店,并且提供1小时送货到家的服务。我们正在研发自己品牌的产品,目前有猫砂尿布、湿纸巾、狗粮猫粮等等,我的目标是做全品类的。另外,虽然我们在线上的表现不错,但是我还是希望可以和线上的客户有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在我看来,这不仅仅是生意,更是爱狗人士之间的惺惺相惜,这是一个有温度、有爱的事业。所以,我们会在长兴岛做一个狗狗主题会所,提供一个这样的场所与契机。”谭施聪一字一句地介绍着,也一步一脚印地践行着。
对于也想要创业的弟弟妹妹们,谭施聪给出的建议也很是中肯:“青春是需要拼搏的,想到就去做,给自己设立一个可以承受的底线,不断坚持。目前,我的团队和我一样都是90后,非常年轻,充满激情。但是与此同时,我也要特别提醒一下的是,有些更加年轻的创业者,可能对于创业容易有一些误解,觉得那是自由、快乐的,而且一上来就将眼光放在了一夜暴富上。对于白手起家的年轻创业者来说,建议还是一开始将目标定得小一点,一步一步来,踏踏实实。”
>> 记者手记 <<
采访完谭施聪,已经是晚上11点了,电话那头传来出租车打印发票的声音在深夜中显得格外响亮,原来,他10点多刚刚下直播,吃晚饭,坐车回家。正如他所说的,自从创业后,几乎就没有了业余时间。即使目前在别人看来,“年销量过千万”“入选福布斯”这些光环如此亮眼,而他心里依旧明白,创业之路,不进则退,作为一个创业者,他不仅要对自己负责,更要对和他一起创业的小伙伴们负责,正因为大家都还年轻,所以要不断挑战新高度。加油吧,年轻的创业者们!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杨力佳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