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今日最高温35℃!戴上口罩热得吃不消怎么办?专家说……
2020-07-22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 见习记者 陈泳均/文 周紫薇/图

昨日申城出梅,今日高温就来了。

上海中心气象台7月22日11时15分发布高温黄色预警信号: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影响,预计本市今天的最高气温可达35℃以上,请做好防暑降温工作。

未来10天,9天的最高温高在30℃及以上。降水方面,雨水依然“超长待机”。未来8天,天天以阵雨和雷阵雨为主。

温度方面,本周五申城受冷空气影响,预计为29℃。值得注意的是,本周四申城热力全开,最高温预计升至35℃,在高温线试探。

今天申城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大暑”。大暑,意为“大热”。

上海市气象局首席服务官邬锐接受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采访时表示,未来几天的高温主要受副热带高压影响,本周五温度的小幅下降与降水有关,降水带走了一定的热量。此外,申城处于副热带高压边缘,因此积累了不少能量,易形成对流性天气。因此未来几日申城以阵雨为主。值得注意的是,午后申城易出现雷阵雨现象,邬锐解释道,这是由于中午温度偏高,近地面空气强烈受热时,引起热力对流运动,湿热空气在上升过程中,随着气温不断下降,其中的水汽冷却凝结形成降水。

》》》tips

戴口罩不必“教条”, 但切记随身携带   

太热了,戴上口罩满脸都是汗,甚至呼吸都困难了!!今天一早,不少市民纷纷吐槽“口罩实在戴不下去了”。戴上口罩热得吃不消,不戴又怕传染风险,那么口罩到底还要不要戴?一起来听听专家怎么说!    

上海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孙晓冬表示,在现在的疫情状况下,“勤洗手、戴口罩、常通风、少聚集、保持社交距离”仍然是个人防护的基本原则。    

市民外出时,务必要随身携带口罩,依据所在场所是否通风、人员是否密集等条件,来决定是否佩戴。譬如,如果出行的目的地是一个密闭空间,通风状况不太好、人员非常密集,这时一定要戴好口罩,乘坐地铁、公交等公共交通工具即属于此种情况。    

如果外出时可以保持一定的社交距离,又身处通风状况良好的开放式空间,这时不一定很教条地非要戴口罩。比如,公交车上可以开窗通风,如果车内除了驾驶员只有市民本人这一个乘客,这时就没必要戴口罩。此外,对身体健康的普通市民来讲,居家时也不用戴口罩。    

专家提醒,口罩的使用也要注意,比如当一只口罩的累计使用时间过长,或是发生脏污、变形等情况时,就需要换上新的口罩。因此,市民外出时可以随身携带一个干净的保鲜袋,口罩不戴时收纳起来,以保持清洁。    

根据国家卫健委发布的适用于新冠肺炎疫情“低风险地区”的《公众科学戴口罩指引(修订版)》,明确有些情况下可以不用戴口罩。具体为:

对于普通公众而言

■ 居家时无需佩戴口罩。

■ 当身处户外或公园时:随身备用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保持1米以上社交安全距离,无需戴口罩。

■ 公众乘坐交通工具时,也要视具体情况而定:骑车或自驾车时,无需佩戴口罩。乘坐公交、地铁、长途汽车、火车、轮船、飞机等公共交通工具时,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

■ 当公众进入超市、商场、餐厅、博物馆、健身房等公共场所时:需随身备用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在无人员聚集、通风良好、保持1米以上社交安全距离情况下,无需戴口罩。

■ 当进入剧场、影剧院、地下或相对封闭购物场所、网吧及乘坐厢式电梯等通风不良的公共场所时:应自觉佩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

虽然高温难耐,但目前还在防疫期间,有些场所还不得戴着口罩做好防护。酷暑炎夏,该如何减少戴口罩对皮肤的伤害?如何应对“口罩脸”引发的皮肤问题?

对此,专家指出:使用口罩前应认真阅读说明书,注意是否有对皮肤过敏成分;每个人脸型不一样,若口罩尺寸不合适,便会造成压迫;特别是儿童,更要选择大小和形状适合的儿童口罩;每两三个小时适度变换一下口罩佩戴位置,减轻局部压力;如果皮肤出现变软、发白或起皱等皮肤浸渍,可在戴口罩前使用含有氧化锌或凡士林的润肤霜。此外,摘掉口罩后,要清洁皮肤,适当使用润肤剂改善皮肤状况;如果是轻度压痕,一般不需要治疗。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 见习记者 陈泳均/文 周紫薇/图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