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样暑期,精彩生活|自己动手做二胡,来闵博过个难忘的仲夏夜
2020-07-27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杨力佳/文、图、视频

火不思、札木年、巴乌……你知道这些究竟是什么吗?它们其实都是中国民族乐器。中国民族乐器源远流长,国乐的背后积淀了八千多年的历史,它们见证着华夏世代的变迁,是中华古典文明和文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在当今社会中,悠悠国乐却离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远,很多小朋友认识钢琴、小提琴、吉他,却没见过编钟、编罄、阮咸,年轻人们哼着RAP、唱着嘻哈,却很少再有人去欣赏民族乐器的唯美艺术魅力。这场由闵行博物馆和上海民族乐器一厂所打造的闵博民乐奇妙夜,让孩子与家长一起通过有趣的互动、好玩的游戏,度过了一个难忘的仲夏夜。

 蒙皮上弦,与乐器亲密接触 

夕阳西下,暑气渐散,几只白鹭低低地掠过闵行文化公园的湖面,而在湖泊的另外一边,正是华灯初上的闵行博物馆,晶莹剔透的大厅里人影流动,奇妙夜徐徐拉开了神秘面纱。

作为一家区级的博物馆,闵行博物馆充分发挥区域优势,把同样是在闵行的上海民族乐器一厂的优质资源引入,多感官、多角度地展现民族乐器的无穷魅力。最先映入眼帘的,是二胡制作体验区。这次一共开放了32个体验席位,刚一放出,就被秒杀。  

作为国家级非遗,上海民族乐器一厂传承、保护的上海民族乐器制作技艺,已经拥有了一套完整的普及和体验体系。电商教艺部经理乔杨柳介绍,此次她安排的几位制琴师不仅业务能力强,而且也有比较丰富的教学经验。其中80后曹荣和90后沈敏杰是一对师徒,年纪虽不大,但工龄却不短,他们像是大哥哥一样,为这些充满着好奇与问题的小朋友们答疑解惑。“许多小朋友都是第一次如此近距离地接触到二胡,第一个问题都是:这真的是蟒皮吗?”办公室主任巩玲说道,“我们这次主要体验的是蒙皮和上弦,完成后,他们还可以进行试奏。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希望可以帮助小朋友们对二胡,对民族乐器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真的是太神奇了!”参加完第一场体验活动的陈同学兴奋地和记者分享道,“之前只是在音乐课上听到过二胡的演奏,但是从来没有摸过,更加不要说自己亲手制作一把二胡了。刚开始,我上的弦太松了,经过曹老师的耐心帮助,终于可以拉出几个动听的音符了,特别有成就感。”“原本以为,二胡体积那么小,做起来应该还比较简单,可事实上,并非如此。”王女士这次是陪自己正在读小学三年级的女儿来的,“穿琴弦、扎千金、上琴码……每个工序无一不需要精琢细磨。光看到那些用来蒙皮的工具的包浆程度,就知道这些制琴师的功夫之深了。这不仅是一次乐器制作的体验,更是对工匠精神的学习,让孩子受益匪浅。”

 游戏互动,交织古韵与童趣 

“国乐风华——中国民族乐器文化展”是闵行博物馆的常设展览,入选了上海市十大精品展,实力不容小觑。展览一共有“传统乐器”“大同乐会”“乐器制作”“少数民族乐器”四个陈列主题,形象展现了乐器在不同时代的发展特征和历史文化,200余件器物令人目不暇接。除了丰富的展品与精彩的布展之外,生动有趣的特色主题讲解也是不容错过的。

“‘火不思’原为‘魂不思’,暗喻王昭君对千里之外中土家园的思念已致魂不守舍。据传,昭君出塞中,王昭君所弹奏的就是这种琴。“讲解员指着一个大家从未见过的乐器介绍道。”我们现在还可以弹奏它吗?”“这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呢?”小朋友的兴趣一下子被激发了起来。之后,在电子互动屏的拼装环节,小朋友们还可以比赛制作古筝、琵琶和二胡,每一样原材料经过勾选后,会化身乐器的零部件,只需将其组装到乐器中即可,既有趣又直观。

为了进一步加深小朋友对这些乐器的了解,这次还特地设置了“辨音识器”的小游戏——只要扫描立牌上的二维码,分辨出里面的音乐是出自哪种乐器,在博物馆里找到它,与之合影,记下展板号,正确者就可以兑换小礼品。这可是乐坏了这些小朋友,纷纷活学活用,满载而归。在游览的尾声,大家还可以亲身体验编钟和编磬的演奏。无论是小朋友还是大朋友,都跃跃欲试,拿着棒槌,一会儿敲出《小星星》,一会儿敲出《少年》,童趣和古韵在此交织,回荡在博物馆空气中的乐声和欢笑声,让人不舍得散场。

体验互动之余,在文创空间处,以“敦煌”为主题的系列乐器在此陈列,除曲颈琵琶、直颈琵琶、莲花阮、凤首阮等仿敦煌壁画乐器外,还有嫁接敦煌元素和漆画工艺的“乐舞”系列乐器,以及一米短筝、多声弦制古筝、新型民族低音拉弦乐器等创新型乐器,让大家不仅看到了民族乐器的传统底蕴,也看到了民族乐器的大胆创新。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杨力佳/文、图、视频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