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到随检防输入病例,上海海关启用移动式核酸检测方舱实验室
2020-08-07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郭颖/文 吴恺/图、视频

随到随检防输入病例,上海海关启用移动式核酸检测方舱实验室。今天上午,上海应急科技攻关项目“上海移动式核酸检测方舱实验室”在浦东国际机场正式交付。

这是国内首个采用标准集装箱尺寸的p2+移动式核酸检测实验室,由宝山太平货柜、中科院有机所、上海海关保健中心等多家单位参与建设。实验室外观为一个标准集装箱大小,可支持集卡、货轮、铁路等各种运输方式。内部空间分为试剂准备室、样本处理室和核酸检测室三个独立区间,符合加强型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的规范要求。配备的检测设备80%来自国内企业研发生产,其中一体化核酸自动检测仪由上海仁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研发,启用后能满足上海海关至少200份/天的检测需求。实验室正式启用后,可支持在浦东机场开展随到随检,与原先送至市区实验室相比,可节约2小时的等待时间。

“整个方舱实验室是由一个40尺的集装箱构成,它的3个舱都要满足负压的要求,以及单向进出、人员消毒、高温灭杀等等一系列的生物安全要求,从外壳的强度、内部仪器的选型,到整个气流管道的设计、电源的应急配置,对各方面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上海市科委高新处项目专员陈天琛介绍说,“为了保证海关一线检测人员的便捷,我们在周围配置了中控系统,一旦发生意外可以一键解除,方便内部的人员出来。 ”

据悉,攻关组为实验室配备了中控指挥、试剂准备、移动采样等3辆移动车,可作为实验室的有效辅助,也可以单独使用,具备更灵活的应用可能。其中,试剂准备车能提供充足的检测试剂,满足社区、口岸等一线防疫阵地的应急检测要求;中控指挥车配制了可实时观察实验室各区间情况和各仪器参数的中控系统,如实验室内部或设备出现异常,可提示报警信息;移动采样车的样本采集能力最高可达1000人份/天。

据市科委介绍,方舱实验室攻关期间,依托本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科技攻关工作机制,全市各有关部门、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坚持以应急应战为导向,开展紧密合作、强化协同攻关,聚焦第三方检测认证要求和海关总署最新印发的《移动式加强型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技术要求》等技术规范,以海关一线人员的操作需求为导向,充分考虑了实战中会遇到的设备故障、应急场景、检测人员操作等情况,攻关了一体化病毒检测、负压系统、消毒系统、通信与监控系统等工作,最终仅用一个月时间就成功完成实验室研制,并协调专家全程介入,帮助实验室满足生物安全防护要求。

“我们以往一个航班检测样品送到市区,可能只是送了航班的一部分,要所有样品都送过去,整个航班的信息才出来,现在有了这个方舱实验室后,我们实现了随到随检,节省了路上的时间。”上海海关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何宇平表示,移动实验室这样的设备,今后也可以在诸如社区、学校等地一些突发事件中发挥作用。“我们海关愿意在实验室的使用过程当中,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提供使用经验。”

“这是上海坚持科技抗疫,坚持平战结合、预防和应急结合、科研和救治防控结合的一次重要实践。”市科技党委书记刘岩在移交仪式上说。

据介绍,未来,这间方舱实验室检测能力可增加至1500人/天。攻关团队在持续优化方舱实验室性能的同时,将继续推动其实现多场景、多模式、跨区域应用,有望满足国内外日渐增长的核酸检测需求。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郭颖/文 吴恺/图、视频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