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记者亲身体验交警街头巡逻坐骑,仿佛置身户外“桑拿房”
2020-08-12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见习记者 陈泳均/文 记者 常鑫/图、视频

申城近日开启“烧烤模式”,最高气温已经突破37℃。尽管高温让许多人难以忍受,但申城各级公安机关民警、辅警面对烈日的暴晒,每天必须承受种种“烤”验。

他们或在路口指挥交通,或在路面巡逻守卡,或在解决交通纠纷,或在为路口询问的市民提供服务……黝黑的皮肤、被汗水浸透的警服是他们坚守岗位的见证。近日,记者随行交警,亲自体验了一番酷暑下工作的感受。

◆高温“烤”验◆

交警帽子常会滴出水

祝之浩在所辖片区进行骑行巡逻。

下午2点,温度达到36.9℃,走在户外阵阵热浪迎面扑来。如此高温,站在室外如同“烧烤”,可对在申城道路上执勤的交通民警来说,这样的天气只不过是日常工作中诸多考验之一。

90后的祝之浩是徐汇交警支队一大队的一名民警,记者在常熟路淮海路路口遇到他时,浅蓝色的警服已经明显湿透。令人意外的是,烈日中的祝之浩居然穿着厚重的冬季制式皮鞋。原来,过往车辆的发动机不断排出尾气,加上地面经高温炙烤,双脚接触的地面温度远超50℃,夏季穿厚跟冬鞋执勤反而不“烫脚”。

祝之浩在淮海路常熟路路口指挥交通。

“虽然说天气热、阳光晒,可既然选择了交警这份职业,就必须要踏踏实实做好。”说话间,豆大的汗珠从祝之浩的脸上划落。执勤时,热不是主要问题,让民警难受的是工作时常常没空擦拭汗水,额头上的汗珠不停地流到眼睛里,刺得眼睛疼。“对于我们来说,这既是工作也是一份责任。”

话刚说完,一位外卖小哥推着小电驴前来询问,“我要去这个目的地,这段路是不是不能骑车?”“对,你先过马路到路对面,然后下车推行。”外卖小哥听完路面引导后,连连道谢,“要是被开了罚单,我就好几单快递都白接了。”

祝之浩给快递小哥指引非机动车的骑行路段。

祝之浩告诉记者,常熟路淮海路口非机动车是不能直接行驶的,虽然路口有明显的指示牌,不过对于路段不熟的市民而言,常会违规。“我觉得还要再增加和违法当事人的沟通。因为我们的执法工作不单单是处罚的一个过程,更应该是一个与教育相结合的过程,在执法的过程中做好普法和宣传的作用。”

跟着祝之浩巡逻到另一处路口,前方拥堵,记者也趁这个机会跟他聊两句。“总会有一部分当事人不太了解最新的法规,这时我们就应该做好法规和群众之间的桥梁工作,把最新的交通相关法律知识在执法的过程中传递给市民。”祝之浩一边回答,一边时刻关注着路面情况。

◆坐骑近70℃◆

座椅倒上水后快速升温

戴凯伦指挥缓解天钥桥路转弯车道的拥堵。

下午3点,艳阳高照,上海气象台发布橙色高温预警信号。申城徐家汇站实时温度已达37℃。

90后的戴凯伦是徐汇交警二大队警长,晒得黑里透红的面庞与洁白的手套形成鲜明对比。长袖制服、警帽、白手套,腰间挂有警棍等10公斤重的警用装备,转身、吹哨、打手势,一丝不苟的动作间,汗水顺着戴凯伦的脸颊流下。再加上工作点位于徐家汇中心广场处,少了树木这层“天然隔离服”,火辣辣的阳光直射在戴凯伦脸上。

下午3时45分,一阵急促的哨声后,在徐家汇路口,一位骑行的男士被戴凯伦拦下。他茫然地问道:“我刚才有违法吗?你把我拦下来干嘛?”“漕溪北路朝华山路方向,非机动车没有非机动车车道,你占了机动车车道了。”开罚单时,阳光刺得人都睁不开眼睛,戴凯伦的汗水也直接滴在了罚单上。戴凯伦的声音有些沙哑,但对于市民的疑问依然逐个耐心解答,并告知应该如何正确地骑行。听到解释后,男士也很配合,直言这块道路不熟,没想到违规了,“下次一定不这么开了。”

戴凯伦处理非机动车违章。

骑着两轮摩托在道路上飞驰,看上去是一件挺拉风的事儿,可在“烧烤模式”下却并不是一桩轻松的差事。处置完一起交通违法,戴凯伦准备再次出发上路执勤。临走之前,他特意倒了瓶水在座位上,然后用抹布把水擦去。“如果不用水快速降温,坐上去马上被烫到的。”据了解,在这几日的高温下,骑行车放在阳光下5分钟,就会快速升温至40℃。随着阳光下放置时间增长,坐垫会升至近70℃。

阳光直射下,几分钟铁骑的座椅就已经滚滚发烫,戴凯伦只能用水降温。

在随行的体验中,记者伸手摸了下用于降温坐垫的水,短短几秒,本是微凉的水瞬间升温,成为热水。坐上摩托后,记者才真切地感受到什么叫做“烤”验。刚坐上去,就忍不住直接跳下来。地面上炙热的热气,再加上发动机的温度,仿佛置身于户外桑拿房内。头上的头盔本以为能隔绝热量,却像是理发店的蒸汽帽。这些对于民警而言,烈日、汗水、暴晒是夏季工作的一部分,坚守岗位的信念更支持着他们度过一个又一个的高温日。

==记者手记==

铁面与柔情的天秤,如何平衡好?上周日,一个橙色高温预警的日子,一次随交警出行的体验,记者感受到灼灼烈日下90后交警在执法中的铁面与柔情。

曾经提到交警,人们的第一反应便是秉公执法。其实,刚性的法律也可以包裹着情感的柔情。面对外卖小哥的问路,90后交警祝之浩和同事耐心地告诉外卖小哥,这个路口该如何下车推行,尽量避免违规被罚。“感谢他们,真的为我们着想,不然我好几单的外卖都白送了!”

一张违规罚单,如何让市民心悦诚服地接受?这不仅需要语言的艺术,更需要真诚地沟通。徐汇交警二大队警长戴凯伦面对骑电动车男士的违规,他很体谅地说道:“你可能是不熟悉路段,所以没注意到路标。”37℃高温下的一句体谅,抚慰了违规者的烦躁和紧张。接受罚款后,这名男士说道:“真的是第一次路过这个路口,下次再经过这个路口我一定注意。”

记者在亲身体验烈日和随行的数小时里,能感受到的绝非仅仅交警工作的辛苦,更多的是他们对于这份工作的热爱以及他们在维护城市交通秩序的人情味。

青年报·青春上海见习记者 陈泳均/文 记者 常鑫/图、视频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