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医生|小儿心脏外科“泰斗”丁文祥,92岁还出诊,患儿永远是第一位
2020-08-19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文 常鑫/图(除署名外)

92岁的丁文祥至今还是一名“上班族”。每周五上午,白发苍苍的他都会坐诊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他有一双神奇的手,为他的小患者们施展神奇的“魔术”,给他们送去健康和希望。  

他是我国小儿心脏外科的奠基人,也是2020年感动了无数人的“最美医生”之一。在白手起家的1960年代,他用自己的智慧与汗水,带领着一支敢打敢拼的儿科队伍创建了中国的小儿心胸外科,并为之奋斗终生! 

干一行爱一行的年轻人  

长期以来,先天性心脏病都是危害中国儿童生命健康(尤其是五岁以下儿童)的主要“凶手”之一。追朔至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小儿先心病的诊治尚未起步,许多患儿由于没能得到有效治疗而失去了生命;更有甚者,弱小的生命还未看到世界的光芒就不幸胎死腹中。  

中国亟须发展小儿心血管外科诊断与治疗水平。此刻,不得不提起一位医生,他正是丁文祥。  

丁文祥教授出生在安徽宿县。起初并不热衷于医学的丁文祥最后受到同伴们的影响,在18岁时毅然放弃喜欢的理工科,从安徽考入上海震旦大学学习医科,并以优异的成绩毕业。  

学医后的丁文祥感道,“做医生不仅是为了回家乡以替人看病糊口,还要在医学领域里有所发现和突破。”

受访者/图  

由于学习成绩优异,1954年,丁文祥从震旦大学医学院毕业,留校在广慈医院(上海瑞金医院前身)跟随造诣深厚的外科学家傅培彬教授工作。  

1958年,丁文祥借鉴国外的先进技术,在治疗一种名叫肠套叠的婴幼儿常见病上取得突破,发明了一种空气灌肠器的疗法,让90%的患儿避免了开腹手术。  

这以后,丁文祥又将目光投向了小儿外科难度最大的分支——小儿心胸外科。在1963年3月从瑞金医院转至新华医院任职后,他把自己全部的研究精力都集中在了小儿心胸外科的发展上。       

他还是一名自主研发设备的“工程师”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期,连查询国外文献都很困难,引入进口设备更是成了天方夜谭,丁文祥毅然决定自主研发手术设备。   

1974年,在上海新华医院工作的丁文祥医生组建了中国第一个小儿心胸外科,当时只有6位医生7张病床,每天仅能做一台手术。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虽然有了起步,但是设备需求还远不能满足要求。但是,孩子们的病等不起!   

于是,丁文祥把眼光投向了与新华医院毗邻的上海电表厂,之后便开始过上了“医院工厂两头跑”的生活——他和工厂里的工程师们一起画图纸、建模型、做实验、测性能……功夫不负有心人,中国第一台小儿人工心肺机终于问世了!  

受访者/图

与此同时,他设计并监制的小儿心脏手术专用器械等不仅填补了国内空白,更为我国开展婴幼儿心脏手术提供了基本的条件,被同行广泛应用和称赞,称其为“丁氏”器械。此后,丁医生团队还研制了各种氧合器,包括碟式氧合器、鼓泡式氧合器和膜式氧合器。  

在小儿人工心肺机等必要设备的辅助下,中国小儿心胸外科也逐渐发展起来。1970年代中期,丁文祥团队为1例18个月、体重10kg的幼儿成功施行了深低温体外循环下室间隔缺损直视修补术获得成功,开创了国内婴幼儿深低温心内直视手术先河,也标志着中国小儿心胸外科的建设又迈上一个新台阶。   

1980年代初,在瞄准婴幼儿复杂先心病外科治疗的同时,小儿心胸外科又向深低温停循环技术发起了进攻。在经历多次失败后,1981年丁文祥医生赴日本参观考察,学习世界一流的体外循环技术,并系统性地引入中国。回国后,他立即启动与复旦高分子材料研究所、肺科医院之间的三方合作,踏上了研制“人工肺”的征程。   

整整四年,无数次的面临失败,无数次的从头再来,天道酬勤——国产膜肺终于问世。1985年,首例使用国产膜肺的深低温停循环心脏直视手术成功实施,为小儿心胸外科的学科发展又一次树立了里程碑。该项技术分别于1992年和1995年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他带领团队,站上了世界舞台

1980年代初期,时任世界健康基金会(美国)总裁从美国赴浙江省出差,途径上海,拟考察一家中国医院的心血管专业。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推荐了新华医院丁文祥所创立的小儿心胸外科。  

在交流过程中,丁文祥全面地向美方介绍了自力更生开展小儿心脏外科手术的过程,并展示了自主研制生产的手术器械。美国世界健康基金会非常震惊于所看到和听到的一切,一个“三年合作协议”的设想摆在了他俩面前。合作内容包括:免费提供医疗装备包括一间手术室、一间监护室、四个床位的监护仪,邀请美国最著名的小儿心血管内外科医生、护士到新华医院给予业务指导,把新华医院心胸外科的医护精英送去美国进修学习。 

受访者/图

而这一个“餐桌上的协议”不久后变成了现实。由波士顿儿童医院率领的小儿心血管内外科团队来到新华医院,指导开展国内首例大血管错位纠治术,也为小儿心血管学科开启了国际合作的大门。  

1988年,一个更加大胆的设想在世界健康基金会高层的大脑中应运而生——在上海合作建立一家高标准、现代化的儿童专科医院。历经十年坎坷进程,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终于在1998年6月1日正式开张。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心脏中心已经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婴幼儿与儿童心脏诊治中心之一,成为我国儿科医学界中的一张闪亮名片。   

如今,中国小儿心血管学科已跻身国际先进行列。当诸多荣誉涌向丁文祥,他却低调地在杏林耕耘,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丁文祥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的学科带头人。在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于1975年、1976年毕业的工农兵大学生刘锦纷、徐志伟、史珍英、朱德明等经过丁文祥教授的精心培养,分别在小儿法乐氏四联症根治、大血管错位手术、围手术期监护治疗研究、小儿体外循环灌注学方面蜚声国内外。  

“我常想,如果没有丁老师等老一代的勤奋创业,我们心胸外科不可能走到今天这一步。无论手术数量和难度均为国内领先,达世界先进水平。”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前任院长刘锦纷教授动情地说。

在他心中,患儿始终是第一位

从医70多年,在丁老的心中,患儿始终是第一位的。无论是周末假期,还是夜深人静,往往是医院一个电话,他二话不说立即就往医院赶。每攻克一种病症,又挑战更复杂的病症。就这样一步一个脚印地迈进。  

丁文祥教授虽已92岁高龄,满头银丝,但是慈眉善目的脸庞却显得格外精神。一直到现在,他仍然坚持每周五看门诊。考虑到外地患儿来上海就医存在的种种不方便,他经常会把坐诊时间延长到下午两三点。“帮助他们当天做完检查、看完报告,这样他们可以省下一天住宿费,当天回家。” 

丁老说:“看看患儿,听听哭声。我爱这所医院,更爱这些患先心病的孩子。患儿父母把孩子交给了你,你就是他们的爹妈!我们医生如能这样想,能不爱这些可爱的孩子吗?当孩子最终健康出院,我比他们父母还要高兴呢!”当有个别医生面对极为复杂的疑难杂症想要放弃的时候,富有经验的医生或护士长总会提醒道:“请丁老来看看,说不定还有一线生机。”  

就是这一“看”,丁文祥先后为出生仅100天、患有心脏二尖瓣膜畸形的女婴更换了心脏瓣膜;又分别为出生54天的婴儿、3岁的孩子切除了靠近心脏旁与心脏一般大小的肿瘤。 

“我就是这样,专门捡重病人来看。他们要放弃的,就让我再研究研究。我把自己的新研究命名为‘个性化治疗方案’。”丁文祥说,“中医辨证论治的理论很有道理。每个感冒病人的处方都不一定相同,更何况是心脏病呢。”  

在临床上,丁文祥教授在精雕细琢、精工修补患儿小小的心脏;其背后,则是丁文祥教授怀揣着的那颗仁爱之心。为此,他荣膺世界儿科和先天性心脏病外科协会授予的“终身成就奖”,并成为首次获得这一奖项的中国人。  

耄耋之年的丁文祥在现场访谈中回忆从医70年的万千感慨:“创建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以及心胸外科是我一生中最大的追求,我非常高兴实现了这个心愿。能在有生之年与伙伴们一起为中国儿童健康事业做出应有贡献,我感觉无比自豪!我希望勤劳勇敢的儿中心人能够继续永攀医学高峰,把这种精神代代相传,把中国的儿科事业建设得更好!”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文 常鑫/图(除署名外)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