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结25名全国遴选公务员、30多名选调生,临港新片区迎来“新鲜血液”
2020-08-22 青年

青年报记者 郭颖

临港新片区揭牌以来,集结了不少优秀的青年人才,其中全国遴选公务员25名,来自全市挂职的选调生更是达到30多人,他们平均年龄在35岁以下,绝大部分都是90后。其中就包括杭州妹子周宁馨和交大硕士辛昊。

周宁馨

    转型    

从电商“店小二”到临港

从电商专职“店小二”到临港科创达人,周宁馨,这位出生于1992年的杭州妹子,娇小的身躯里有大大的能量。

“上海情结”源于儿时参观金茂大厦

周宁馨从浙大本科毕业后,又在人大读研究生,因为读硕前一直在家附近上学,因此很想出去看看,正好有机会便去了北京读研。毕业后还是选择了离家不远的上海。

之所以选择上海,那是因为小时候第一次来到上海,像大多数游客一样到了陆家嘴,看着88层高的金茂大厦惊讶得说不出话来,“可能这就是所谓的‘儿时情结’吧。”

周宁馨在大学里学的是食品安全管理专业,也有长时间的外企实习经历,最后机缘巧合考上了公务员,来到了这个曾种下情结的城市。

入职长宁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周宁馨工作的前两年有幸参与了全国首个网络监管与服务示范区建设,后来又成为一家成长迅速的电商专职“店小二”。带领团队处理日常的投诉举报,最多的时候一天能达300件。同时也接手了相关的行政复议和诉讼工作,虽然不是法律专业出身,但在同事的指导下很快承担起这份职责。周宁馨在一年时间里参与了约25个行政复议与诉讼,并无败诉。用她的话来说,工作前期确实经历了一阵忙乱和手足无措,但咬牙坚持了下来,最后依靠整个团队的力量,让各部分工作都顺利有序地进行。

这段工作经历,成为周宁馨重要的人生历练,并且为她之后投身临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19年底,周宁馨无意当中看到了临港全国遴选公务员的新闻。当天她就坐上16号线地铁,第一次去了滴水湖和新片区管委会。“走出滴水湖站时,就看到了一片片热火朝天的工地,觉得临港和当年的浦东很像,会是一片未来可以充分发挥自己能力、锻炼自己的热土。”

“外柔内刚”跑出“临港加速度”

2020年3月,周宁馨如愿进入临港新片区管委会高新产业和科技创新处工作,服务于2000多家临港科创企业。来临港工作后才发现,和之前自认为已经很忙的工作相比,这里的任务量确实超出了想象。入职第一个月因为刚接手不熟悉业务,又不敢耽误工作进度,急火攻心,嘴边居然长了一圈泡。

“我的岗位是一个需要不断学习的岗位,涉及多个领域,人工智能、通信基建、集成电路、数字经济等,每一天都在接触新的知识。”周宁馨坦言,一开始是因为对行业和临港现有政策不熟悉,导致工作对接的效率不高,但每个任务的截止时间又是不变的,所以会比较着急。“现在已能适应工作节奏,在领导指点和同事帮助下,不再单兵作战,工作效率也有了极大提升。”

周宁馨在临港学到了一句话:“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正是这样的精神促成了如今的“临港速度”。在临港短短的5个月时间里,她有幸参与编撰完成了“新片区通信基础设施专项规划”“新基建贷款贴息实施细则”“人工智能行动方案”等数万字的政策文件编制工作,还牵头承接了“新基建”系列工作、“软件和集成电路专项奖励”“推进建设国家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建设国际互联网专用通道”“信息飞鱼”全球数字经济创新岛等新片区乃至全市层面的重点工作。

未来,这位“外柔内刚”的杭州姑娘希望在科创团队的带领下,继续再接再厉,跑出“临港加速度”。

辛昊   受访者供图

    奉献    

为新片区的发展甘愿燃烧生命

来临港挂职之前,辛昊任职于上海市发改委产业处。对于“三十而已”的他来说,来临港新片区是“说走就走”的一场冒险,也是旅途中拾获的一块至宝。

立志成为上海城市发展的建设者

辛昊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和电子工程学院电气工程系。毕业时最先签约的不是在上海,但出于对上海7年求学的感情,也颇为认同上海“有拼搏便有收获”的特点,于是便考取了上海选调生。

辛昊在市发改委产业处主要负责化工产业发展、产业结构调整、上海服务、产业形势分析等工作。2019年10月,辛昊赴临港新片区挂职。目前从事新片区优化营商环境及制度创新综合条线工作。

为什么说来到临港是“说走就走”的一场冒险,也是旅途中拾获的一块至宝?“因为我们这批选调生来到临港其实比较突然,基本是前一日接到通知,后一日就去报到了,没有慎重的考虑,没有充分的准备,前往一个未知、崭新的地方,对我们来说,确实是‘说走就走’的冒险。”辛昊说,“但同时,临港新片区又是上海发展的热土。当时我选择做公务员,就是希望能够成为城市发展的建设者,同时希望自己的努力能够在上海的发展中留下印记。如果能够在一线更直接地贡献自己的力量,那对我来说自然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机会,就像在旅途中偶然发现一块宝玉,是未曾计划却又难能可贵的。”

朝气蓬勃 新片区高速发展势不可挡

在新片区负责营商环境工作,辛昊对于“一切服务围着市场主体转”有着深刻的体会:临港新片区要建设国际营商环境高地,这个目标是否实现,最终的考官只有市场主体。“我们根据临港新片区市场主体的特点,以及相关的诉求,围绕‘1+9+X’制定了优化营商环境实施方案,同时建立了‘18+N’的特色营商环境指标体系,相当于为临港新片区的企业量身定做了营商环境的发展路径和评价指标。”

在制度处,辛昊几乎每天都要体会“5严”和“5个不过夜”。有时候写稿写到半夜,凌晨一两点钟时把稿子发给领导,然后被“秒回”。有时候也会因为一件事情在“保守还是激进”的选择上,和其他处室的同事激烈争论。

临港有很多“拼命三郎”们不断鞭策着辛昊。“我们制度处处长吴群峰,对新片区发布的各项政策如数家珍,关键条文都可以背得出来。他每晚最晚走,周末也准时到单位,燃烧生命在工作!”

在临港,辛昊被新片区的朝气蓬勃而深深感染,也意识到自己仍需做出许多努力,才能跟上新片区一日千里的节奏。迎朝阳而发,伴皓月而归,是他近一年来的日常轨迹,也是新片区日新月异发展的写照。

青年报记者 郭颖

来源: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