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抖音,年轻人打开上海的100种方式
2020-08-23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见习记者 陈嘉音/文 周紫薇/图、视频

在抖音上,有一群年轻的“爆款”打造者。一家面馆、一句上海闲话都能成为百万播放量的现象级视频。在内容创作上,他们根植上海,将上海最真实、最有趣的一面展现给手机对面的观众。

以爆款为名,这里有100种打开上海的方式。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

抖音创作者陈真的手机上有一张“珍藏许久”的照片:老旧房子的窗边挂着一条洗得发白的秋裤,正在迎风飘扬,而窗外的景色却是黄浦江和东方明珠。说起画面上那条有些“破坏氛围”的秋裤,她表情略带夸张地说道:“那可是点睛之笔!”

陈真是一名来自外地的在读研究生,她喜欢用视频记录普通的上海人。这些年,她拍红了卖面的“暴躁老板”,也拍过卖奶茶的卞阿姨,还拍过年轻个性的沪语说唱人。

在她眼中,形形色色的人都有一段故事,而这些故事值得被听见。她要做的,就是“如何把陌生人的故事拍出来”。

那张照片是在一户老夫妻的家中拍的。为了找到角度合适的老房子,她从早上6点找到了中午12点。老夫妻两个人很热情,大大方方地打开门请她吃了一顿便饭。房子很小,菜也很简单,一家人一天三顿饭就望着外滩吃。

这是她在上海人物故事系列拍摄中,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我没有想到他们会留我吃饭,临走时,他们还给了我两袋锅巴和两个苹果。”陈真回忆道,“这点东西对大多数人来说可能微不足道,但这对我来说非常珍贵。”他们在向她打开大门的那一刻,这个外地来的小姑娘清晰地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美好。

在拍摄过程中,既有温暖的善意,也有零星的困扰。在拍“暴躁老板”时,她一个人在烈日下听了对方2个小时的训。“他就坐在那里,有阴凉的。我站在他面前,大太阳底下,听他叨叨了2个小时。”她哭笑不得。

“我想让大家了解上海,不仅仅只有外滩那一片的繁华,而且还有深入底层的东西。”她把她的所有视频总结了成了四个字:人间烟火。

一屋二人三餐四季,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

沪语达人的“出圈”秘籍

比起陈真,“上海小马哥”的“成名史”要更短一些。

年初疫情期间,宅在家里的他上传了一条上海话短视频,突然就成了“爆款”。从此一发不可收拾,短短几个月,涨粉几十万。

讲几句上海话就能涨粉?那就看他说的上海话有没有“梗”了。

“上海人说话很客气,习惯用请。比如说请侬吃耳光,请侬吃生活,请侬吃毛栗子。”在“上海小马哥”的视频里,短短一句话配上几张表情包,马上就自带了喜剧效果,在抖音上被疯狂转发。

点开他的主页,能看到各种角度的沪语表达,比如“上海话怎么表白”“在上海开车的三个阶段”“是不是全国人都会的上海话”……日常生活和网络段子都是他的灵感来源。那些好玩的、搞笑的、真实的体验都被他改编成简短的小视频,引发更多人的“会心一笑”。

“我不希望以后只能在沪剧上听到上海话。”“上海小马哥”告诉记者,他希望通过抖音来分享上海话的特点和习惯,让更多人了解沪语的魅力,进而感受上海这座城市的魅力。

“小马哥,这个东西上海话怎么说?”“小马哥,上海人生气了会说什么?”在他的微信上,经常能收到粉丝千奇百怪的提问。无论多忙,他都尽量一一回复。“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沪语,抖音上类似的沪语账号也越来越多了,也让我的创作更有压力和动力,这是件好事。”

他的个人简介上写着这样一段话:“趣味上海话,分享上海话的特点和习惯,现在说上海话的人越来越少了,保留我们这份文化。”

粉丝匹配人设的“变现之道”

目前,抖音平台现有四亿用户。在上海,抖音的用户是最多的。但是对于创作者来说,粉丝的数量并不是价值。“从变现的逻辑来考虑,创作者更应该考虑自己的人设和粉丝是否匹配”抖音城市经理张继川向记者揭示了变现之道。

如今,越来越多的创作者开始“抱团”。8月18日,抖音上海区域创作者分享会在上海大世界举行。本地抖音达人、媒体、mcn机构和品牌参与此次聚会,围绕内容创作和商业变现,碰撞思想火花。此次活动由抖音上海城市团队主办,主题为“创燥上海滩”,是抖音官方首次在上海举办的创作者线下聚享会。

在分享会上,抖音城市团队还对本地内容生态、扶持政策、电商发展方向进行了官方解读,和参会者共同探讨本地内容生态建设、探索本地内容营销新方法。

如今,电商直播已经成为上海购物的新名片,如何利用直播带货变现,也是本场分享会的重要议题。本地高粉达人、头部mcn机构分享了电商带货的案例和经验,为在场的达人和品牌,剖析电商链路,分享商业化思路。

作为全国doutalk聚享会上海分会场,此次活动的场地选择了极具老上海风格的上海大世界,并将老上海的历史文化融入游戏环节,在传承本地文化的同时,唤起抖音达人的无限创造力,和对本地内容的积极探索,让达人通过抖音平台名“燥”上海滩,同时放大上海这座城市无限的网红潜力。

此次聚享会,邀请了众多本地达人参与分享。他们在抖音上分属各种赛道:美食、探店、vlog、方言文化、剧情、文化教育等,涵盖了本地内容的方方面面。从日常的创作思路到账号运营涨粉,从如何挖掘本地内容到本地内容如何出圈,本地达人们在分享会上交流奇思妙想,不断碰撞创作灵感。

在未来,可能几则短短几秒的短视频,将会成为一张新的城市名片。

青年报·青春上海见习记者 陈嘉音/文 周紫薇/图、视频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