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森哲:人力资源管理如何制胜新数字时代?
2020-08-27 青年

【编者按】

人能尽其才则百事兴。青年报·青春上海与中智上海、上海市人才服务中心联合出品“世界知名企业在上海”青年人才访谈,以企业高管对话形式展现在沪知名外企的人才观、用人经。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晓颖/文 杨诚/视频、剪辑

埃森哲深耕中国市场33年,大中华区现有员工1.6万余名。埃森哲大中华区人力资源部总裁黄卫红(Catherine Huang)分享到,在一系列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中,数字技术的应用已融入埃森哲的血液。

在有关埃森哲大中华区的报道中,提及频率最高的关键词是“数字化”。黄卫红介绍,埃森哲不仅在业务上着力于企业客户的数字化转型,自身也一直在进行数字化颠覆。从人力资源领域来说,大中华区在几年前就已开始利用数字化平台吸引和招聘人才。“目前我们主要用到的是线上宣讲会、微信小程序和短视频直播平台等方式,另外也加入了基于算法的视频面试环节。”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大中华区除了继续强化线上招聘信息外,同步推出了“云参观”埃森哲办公室等活动。线上平台“云分享”工作环境和企业最佳技术解决方案。在校园招聘流程中,大中华区在体验设计和甄选评价模型上都做了诸多优化创新。2019年年底推进的咨询分析师校园招聘活动中,学生们在数字化的创新环境中,学习埃森哲领先的方法论,用设计思维聚焦一个客户痛点问题,在埃森哲导师的辅导下,通过小组讨论制作解决方案,继而接受行为面试,将交互学习、沉浸体验和科学甄选融为一体。小组面试和一对一面试环节两天内完成,入选者15天内即可收到录用通知。

在人才甄选方面,埃森哲青睐有技术基因的人才,同时看重具有专业领域洞察力、注重实效、有创新思维和影响力的跨界复合型人才。如何将跨界复合人才培养成为咨询行业的新型领军人物?埃森哲大中华区有一揽子的数字化人才培养方式。

系统的海外培训、数字化学院、咨询师学院……黄卫红介绍说,埃森哲的人才培养机制意在打破地域边界,以前沿技术为核心内容, 通过人工智能自适应学习管理系统链接随时随地随需的海量线上培训资源以驱动技能转型。技能转型需求源于业务,作用于业务。智能平台还将员工的职业发展意愿与公司业务发展需求相匹配,加强企业和员工间的连接。

黄卫红以2019年的一个数据展示了海内外人才跨界培养的情况。2019年,埃森哲大中华区一共支持了915位高绩效、高潜力的“双高”员工参加海外高层次培训项目,提升个人能力和水平。以全球职业发展计划(Global Career Program)这项战略型培养计划为例,员工在目的地以海外雇员的身份参与在地项目,在半年至三年的时间里实践与培养客户业务的各项能力。在能力提升的同时,根据绩效评估结果,在GCP期间和结束回国的时候员工多数会有晋升的机会。

在数字化颠覆时代,技术已成为一门新的通用语言。今年,埃森哲在全球范围内启动了TQ(Technology Quotient)的系列培训计划以提升员工的技商,倡导大家学习诸如“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前沿技术和其生态系统的结构化知识,一些专题还有考核和证书认定。埃森哲倡导用简单的语言讨论技术,帮助员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新兴技术,最终帮助客户进行创新实践。

在搭建全球化人才培养平台过程中,埃森哲一直强调技术的驱动作用。2018年9月,埃森哲推出了“技能和专长”项目。该项目基于市场数据,利用大数据算法,根据员工更新的技能和项目经验,识别出员工的专长。员工可基于个人职业发展偏好和所在部门业务发展需求,选择自己未来想要打造的专长,通过公司学习平台推送的定制化课程和在项目中学以致用来逐渐发展该专长。另外,“技能和专长”项目团队还研发了“下一代技能”平台,利用前沿技术对公司内部和外部市场人才技能需求的长期数据进行分析,展现技能的发展趋势以及内部专业人才的供需缺口,并通过大数据分析展现稀缺技能的关联技能,基于这些前瞻性的洞察制定出人才技能转型、技能外借或者技能招聘的相关策略和计划。 

此外,埃森哲还致力于打破部门壁垒,为员工提供跨界的内部流动机会。埃森哲有四大服务领域,近千种不同的职能岗位,职业发展通道多样化。无论从哪个岗位加入,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历练,职业晋升通道不仅可以垂直往上,也可横向流动。黄卫红表示,大中华区自去年9月1日至今年5月底,18%的招聘岗位是由内部员工跨部门填补的。为了更好地给员工提供专业细致的职业发展和内部流动的指导,公司内部网站有专门的资源指导员工制定职业发展规划,了解适合自己的内部岗位,评估与相关岗位的技能匹配度,并提供如何撰写简历、准备面试等支持。

谈到人力资源数字化实践的发展趋势,黄卫红表示,系统化、数字化、智能化是三个发展阶段,埃森哲已部分迈入了智能化阶段,今后会看到越来越多的大数据加持、非结构化数据分析、机器学习等智能化的人力资源实践。面向未来,埃森哲在行进,在路上。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晓颖/文 杨诚/视频、剪辑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