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锈带”华丽变身“生活秀带”,“工业杨浦”成为“创新杨浦”
2020-08-27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

杨浦拥有百年工业、百年大学、百年市政“三个百年文明”的深厚底蕴。近年来,杨浦充分发挥战略机遇、高校集聚、空间载体、双创品牌四大优势,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呈现了持续平稳向好的发展态势。

在今天举行的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杨浦区委书记谢坚钢介绍了杨浦区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区委副书记、区长薛侃,区发展改革委主任缪荣斌,区商务委主任孟红雨,区滨江办常务副主任左卫东出席发布会,共同回答记者提问。

以科技创新推动

  “工业杨浦”变为“创新杨浦”  

杨浦是近代民族工业发祥地,本世纪初以来,杨浦深化大学校区、科技园区、公共社区“三区联动”,促进学城、产城、创城“三城融合”,成功实现了从“工业杨浦”到“知识杨浦”再到“创新杨浦”的转型升级,先后被确定为上海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国家创新型城区。

杨浦将持续强化核心功能,加快推进滨江、大创智、大创谷、环同济等四大重点功能区建设,在做强自身功能和带动周边发展中形成辐射和联动效应,实现核心功能区串珠成链、连点成片。全区已集聚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研发中心31家,各类资本市场上市挂牌企业104家。持续提高经济密度,自2009年以来,杨浦区级财政收入平均增速保持在两位数以上,位居中心城区前列。特别是今年以来,杨浦积极克服疫情影响,全力控变量、稳存量、促增量、抓流量。上半年,区级财政收入完成70.88亿元,增幅位居中心城区第三;第三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4%,连续五个季度保持中心城区第一。

据介绍,杨浦助力区域高校、科研院所加快实现关键核心技术攻坚突破,大力支持北斗位置服务平台、类脑芯片与片上智能系统平台等一批重点平台建设,全区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86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742家,均位居中心城区前列。打通末端,把研发作为产业来做、把技术作为商品来做,充分发挥国家大学科技园作用,依托上海技术交易所、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等平台,打通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杨浦成为全国唯一连续四年被国务院表彰的区域双创示范基地和全国首批、上海唯一的“科创中国”试点城区。

杨浦将政务服务嵌入商区,再造服务流程,率先推出“政银通”“税立方”等改革举措,出台全国首个“政银通”合作标准,实现全区24家银行124个网点全覆盖,把服务送到“家门口”。将政务服务嵌入社区,推出“e睦邻”网上办事服务平台,社区事务受理中心169项事项全部上网,让居民办事像“网购”一样方便。

以城市更新推动

  “工业锈带”变为“生活秀带”  

谢坚钢介绍说,杨浦加快推进城市有机更新,既提升城区形象的“面子”,又做实群众满意的“里子”,努力打造宜业、宜居、宜乐、宜游的城区环境。

一是滨江开发展现新貌。杨浦拥有中心城区最长的15.5公里滨江岸线,是“世界仅存的最大滨江工业带”。着力打造有文化、有特色、有韵味的近代工业历史文脉,全力创建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加快涵芬楼、船厂船坞等24处历史建筑的修缮保护、功能植入,让人们记得住历史、记得住乡愁。今年6月,国家发改委等五部委出台了《推动老工业城市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实施方案》,充分肯定并复制推广杨浦“工业锈带”变“生活秀带”的经验做法。

二是旧区改造全面提速。二级以下旧里从上世纪90年代的14.2万户,减少到了目前约1.5万户。全区旧改签约总量从原来每年5000户左右增加到2019年10066户,今年上半年全区已完成征收 9068 户。同时,结合美丽家园建设,探索采取旧住房成套改造、厨卫设施改造、拆除重建等多种方式,全力修缮改造各类旧住房。今年6月,武川路 222 弄 7 幢旧住房拆除重建完成,153 户居民“原地搬新家”,成为“留改拆”城市更新理念的实践典型。

三是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形成了“一桥二环三隧四线”的立体交通网络,未来将扩展到“一桥二环九隧七线”。全力创建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区,在今年上半年全市生活垃圾分类实效综合考评中名列第一。

以自我革新推动

  “陌邻家园”变成“睦邻家园”  

据介绍,杨浦大力弘扬睦邻精神、传承睦邻文化。创新党建引领新方法,把党的工作深度嵌入基层社区。比如,五角场街道创智坊小区和国定路第一社区居民区党组织共同牵头,发动业委会、居民群众等,建起了连接两个小区的“睦邻门”,相关经验入选中国(上海)社会治理创新实践十佳案例。再比如,在滨江科学布局打造了6个党群服务站,统一设置“基础包”,为居民游客提供便民服务。

经过近十年的创新探索,杨浦全区已建成60个睦邻中心,形成了居民步行15分钟就能到达一个睦邻中心、每个睦邻中心至少有10个以上服务项目的“1510”睦邻服务圈。

不断深化拓展杨浦首创的“一线工作法”,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杨浦与复旦、同济等高校合作,形成了社区政工师、规划师、健康师,社区党建顾问、法治顾问、社会治理顾问的“三师三顾问”协同治理机制。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