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学期中小学在线教学视频课继续播出!课程原来是这样录制的
2020-08-31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春霞/文 吴恺/图、视频

“同学们好!今天我们学习第七课《现代诗歌二首》。”8月31日下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的孙悦老师面对摄像机认真“讲课”——她正在为高三年级录制第一学期第二单元的语文视频课。记者从市教委获悉,今年秋季学期本市中小学在线教学视频课将继续播出,目前,汇聚了全市优秀骨干教师的各学科教学团队仍在紧锣密鼓录制课程。

  教学团队反复磨课保证课程质量  

今年上半年,按照教育部“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教”的要求,本市全力推进中小学在线教育工作的实施。截至2020年春季学期结束,共完成制作5000余节优质在线教育视频课,对象覆盖小学、初中、高中全学段140余万学生,内容涵盖中小学所有基础型课程,实现了本市中小学生的居家在线学习,最大程度地降低疫情对本市中小学教育教学活动的影响。

为进一步推动本市中小学线上、线下教育融合发展,机制化、长效化办好“空中课堂”,经研究决定,继续录制2020年秋季学期中小学在线教学视频课,最终形成一套完整的优质视频课资源。

“上半年,徐汇区承担了高中语文、高中历史、高中信息科技、初中体育和小学自然五门学科的课程录制工作,一共拍摄了566节课,占了全市(课程量)的十分之一左右。”8月31日,在徐汇区教育学院的录课现场,徐汇区教育学院副院长李红介绍说,根据市教委、市教研室的统一部署,这个学期徐汇区承担高中语文、高中信息科技和小学自然三门学科约300节课的拍摄任务。

李红透露,经过上半年的磨合和积累经验,目前在录制课程方面已经形成了一系列完整的工作方案和工作机制。其中,在教学团队的组建上,市教研室会在全市范围内挑选优秀骨干教师,纳入到录课的教学团队中,与各区教研员形成的中心组一起磨课、备课,保证“空中课堂”课程的质量。

  设置虚拟学生解决互动难题  

虽然9月1日秋季学期才正式开学,但各学科视频课程的录制工作早在上学期就已陆续启动。

参与高中语文课程录制工作的程元老师介绍说,早在6月份,高中语文“空中课堂”录制工作就已启动,由市教研室高中语文教研员范飚老师牵头,在全市范围内挑选了22位优秀语文老师,组成讲课教师队伍。“这22位老师中,有9位是参与过第一阶段录制工作的,都是精兵强将。”程元表示,与此同时,各区教研员也组成备课中心组,每个年级中心组老师有3~4名,再加上市教研员,共同组成了“空中课堂”课程备课、上课教师队伍。

记者了解到,“空中课堂”的课程通常由一位讲课老师负责一个单元,顺利的话一天可以录制5~6节,虽然拍摄起来比较快,但背后是大量备课准备时间。以高中语文为例,7月就已启动备课,一直到8月10日才第一次录课。

“虽然每节课只有20分钟,但每一个老师的讲稿都是反复修改。(高中语文)从7月启动以来,一直到今天,我们集体备课了9次。”市教委教研室高中语文教研员范飚介绍说,高中语文自8月10日开始录课,每周录7~9节课,“目前,开学前四周的课都已录好了。”

在线课程与现场上课最大的区别就是缺少师生互动,而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各个学科的录课老师也都想了不少方法。比如,高中信息科技学科,老师就设置了三位虚拟学生,给他们起了名字,并设计了他们的性格、学习能力等“人设”,老师在备课时始终会与这三位学生互动交流,包括提问、犯错等等,“他们犯的错误都是真实的、历届教学中学生常犯的一些错误,通过他们来展现出来。”参与信息科技课程录制的袁老师说。

据介绍,新学期开学后,师生可以继续通过有线电视、IPTV(电信、移动、联通),以及上海微校、腾讯课堂、钉钉、晓黑板、百视通、联通沃视频、电信播播TV、移动咪咕视频等渠道收看在线课程。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春霞/文 吴恺/图、视频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