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漪教育思想研究中心揭牌成立
2020-09-05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春霞/文 吴恺/图 

9月5日,在第36个教师节前夕,人民教育家于漪教育思想研究中心揭牌成立。于漪老师亲临现场见证揭牌仪式,并向见习教师赠书。

人民教育家于漪用“站上讲台就是生命在歌唱”的精神走出了属于自己的语文教学之路,被誉为“育人是一代师表,教改是一面旗帜”。于漪老师与时俱进,一辈子奋斗和实践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最前沿,实践“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她是语文教改的先行者、素质教育的坚守者、青年教师思想的引领者、先进教育思想的传播者,她忠诚干净的品格和无限奋斗的教育精神具有鲜明的引领和示范意义,她深邃的教育思想和高超的教学艺术具有巨大的研究价值和现实价值。

此次揭牌成立的于漪教育思想研究中心将落成在杨浦高级中学,在学校主入口左侧沿四平路的两栋老建筑位置上,新建一栋占地面积约82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4100平方米的五层建筑作为“于漪教育思想研究中心”,分为于漪教育思想展示馆、于漪教育思想研究基地、于漪教育思想培训基地三个功能区。

建成后的于漪教育思想研究中心主要具备研究、展示、培训三方面功能:研究传播于漪老师教育思想,不断丰富新时代教育思想的内涵与价值;展现于漪老师光辉的教育历程,和她“生命与使命同行”的高贵品质、所取得的教育成果;开展师资教育培训,服务全市乃至全国的教师队伍建设,将中心打造成为新时代教师培养的高地。

上海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虞丽娟表示,建设于漪教育思想研究中心是坚持“人民城市”重要理念,打造民生幸福标杆,让上海市民“幼有善育、学有优教”的重要举措,运用好于漪教育思想研究成果,培育出更多的“于漪式”老师,是上海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任友群表示,要深入研究于漪老师的教育思想,弘扬高尚师德,全面提振新时代教师的良好形象;要充分发挥研究中心的研究、培训及展示功能,助推教师专业发展,不断提升新时代教师的专业素质能力。教育部将加强对研究中心的总体指导,引导研究中心在全国范围内发挥示范辐射引领作用。

  【于漪老师寄语】  

理想就在岗位上,信仰就在行动中!

揭牌仪式上,90多岁高龄的于漪老师向见习教师赠书,并对现场青年教师发表寄语。“感谢各界对我这位老教师的厚爱,成立教育思想研究中心。几十年来,党和国家教育我、培养我、引领我爱岗敬业、教书育人、报效祖国,真是恩重如山。”于漪老师说,回顾往昔,自己只是坚守了一名新中国教师的本分。

“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祖国的教育事业需要千千万万的优秀教师。新中国的教育,从体量而言,从发展的规模和速度而言,从我们追求的理想境界和高远目标而言,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因此,需要数以百万计、千万计的优秀教师,胸怀壮志、立德树人、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来谱写新时代教育的新篇章。”于漪老师引用曹操《短歌行》中“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表达自己的求贤若渴,“我这名老教师,对我们教师队伍中的优秀者、杰出者,一直是心怀感激、不断思念和无尽崇拜的。”

于漪老师认为,今天不只是求贤若渴,而是要造就贤才。“我绵绵不断思考、日夜期盼的,就是我们的中青年教师要能抓住时代机遇,要倾心、醉心教育事业,快快成长,成为教师队伍中的仁人、贤人、智者,成为真正的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勇担新时代的教育责任,创造新时代的教育辉煌,恩泽莘莘学子。”

在于漪老师看来,于漪教育思想研究中心这个平台对她的研究只是影子和原点,搭建这个平台是为了广大教师特别是优秀教师能够交流先进思想、传播育人经验,“我们要团结一致,群策群力、攻坚克难,共同研究新中国教师成长的规律,并付之于实践,让基础教育队伍涌现大量的卓越老师,不愧对于伟大的时代。”

“人是要有点气象的,教育质量说到底是人的质量,从事教育的人就必须要有点气象。”于漪老师认为,在当今纷繁复杂的形势下,教师更要有气象,要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情怀博大,躬身践行,当老师身上正气凛然、德才全面提高时,学生将终身受益,我们培养的人才就是最了不起的战略财富。“我的从教准则是:理想就在岗位上,信仰就在行动中!要锲而不舍、坚韧不拔、奋勇前进!愿与老师们共勉!”

杨浦高级中学见习思政老师朱诗妤从于漪老师手中接过赠书后非常激动,她表示,于漪老师一直是她学习的榜样,从上大学开始,于漪老师那句“一辈子做老师,一辈子学做老师”就是她的座右铭,“在今后的教育实践中,我也会去落实这句话,尽己之力向于老师靠齐,承担起立德树人的责任和使命,为教育事业贡献一份力量。”朱诗妤说,于漪教育思想研究中心的成立,给年轻教师未来的终身学习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学习和研究平台。

陆行中学北校语文教师倪瑾谊曾在于漪德育实训基地接受过于漪老师手把手的指导,此次又一次在现场听到了于漪老师的讲话,内心非常感慨。“于漪老师说的那句‘理想就在岗位上,信仰就在行动中’,是对青年教师的一个指引,我们也要将于老师这种对教育教学的热情转化为自己工作的力量与智慧,在未来的教育事业中不断前行。希望以后有机会能够跟更多的语文教师走入这个研究中心,对于老师的教育思想有更深远的学习。”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春霞/文 吴恺/图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