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大教授管曙光:“三尺讲台,就是我的人生舞台”丨新时代奋斗者
2020-09-06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当北大和北师大的求学机会都放在你面前时,你会如何选择?少年时代的管曙光,因为立志在未来成为一名教师,毅然选择了北师大。“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是他在北师大学到的作为老师的基本要求,也是最高要求。后来,他如愿成为了一名教师。“三尺讲台,就是我的人生舞台,”他是管曙光,他是华东师范大学教授。

“网红”老师“网红”课

  有学生本科四年连刷三年  

管曙光教授是华东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的一位普通教授,也是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的“红人”,“上管曙光老师的光学课”,已被列入华东师大物理专业学生大学期间的“必做清单”,他的《波动光学》慕课更是成为“网红”课程。

在管曙光所获的荣誉中,最多的是各级教学奖、教学年度贡献奖、杰出教学贡献奖。对于教学的热爱,那是发自肺腑的。哪怕是一节通识课,他都像对待专业教学那样认真。

熟悉他的老师说,多年来,管曙光坚持在一线从事本科生基础课教学,以极大的热情和精力投入教学工作,虽然一直上、反复上《光学》,但课程体系在他的带领下不断更新,将学科前沿知识和科研成果融入课堂,并且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不断探索,大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他讲授的《光学》课程深受学生喜爱,历年评教在学院名列前茅,9年中有6次排名第一。“对于管老师的课,我觉得一次不去听就会错过很多东西。管老师的课真是一节也不能少,一节也不能错过!”评教中,这样的反馈比比皆是。

管曙光自己也知道,每年的课堂里,其实有一些“二刷”他课程的学生。他们往往第一年听着不过瘾,第二年继续来。他们并非是因为“挂科”,而是因为“总能从课堂中获得新知”。让管曙光略感意外的是,后来,甚至还出现了连刷三年的学生。

这让他越发明白,每一次讲课都马虎不得,那是为人、为师、为学的责任,而“内容为王”则永远是衡量金课的标尺。

让学生给自己挑刺

  他希望鼓励批判精神  

管曙光热爱物理、热爱教学、热爱学生。他常常说,三尺讲台,就是自己的人生舞台。任何时候,脱稿讲课;认识班上的每一位同学;批改学生作业中的每一道习题,这是他给自己立下的三个规矩。

同时,他还提出,让学生找自己的错误、挑刺,凡是最终被确认的,学生期末可以加分。“其实,我是鼓励学生去批判,而不是迷信所谓的权威。”正是这样的互动,讲义、自编教材,日臻完善。“前几年还真有些学生得到了加分,这几年,要挑刺,真的也没那么容易了。”管曙光笑着说。

别看管曙光是一名65后的教授,思想、理念、技术甚至比一些青年教师还在行。他推出的《波动光学》慕课,是“中国大学MOOC”网站上第一门面向物理专业学生的光学课程,不仅在难度和深度上具有标杆意义,而且实现优质资源共享,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目前,《波动光学》慕课已运行9期,学习者超过2.7万名。2017年《波动光学》慕课入选首批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而为了探索适应新形势的教学模式,早在2016年起,管曙光就在本校开展了《光学》翻转课堂教学实践,积极探索慕课和翻转课堂教学规律。通过教学方式的转变,将以前由教师到学生单方面的“教”和学生被动的“学”变为学生和教师共同融入教学过程,实现“教”“学”“做”三者合一。

指导本科生科创

  甘为学生成长当阶梯  

管曙光在科研上的努力突破,也反哺在了教学。他所在的华东师大非线性物理课题小组,在爆炸式同步化研究方向已处于国际领先水平。近5年来,管曙光在国际顶级物理学期刊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发表了两篇论文,并受邀以通讯作者身份为顶级物理学期刊Physics Reports撰写长篇综述论文。

在此基础上,他以先进的科研为依托,以《光学》课程教学为载体,将科研反哺教学,促进科教融合,大力培养本科生科研创新。他指导本科生从课堂上的专业英语训练和小论文起步,到参与科创项目,到加入课题组做科研,到发表高水平研究论文,为本科生科创尝试出了一条有效的途径。

近5年来,管曙光指导本科生发表9篇SCI论文,包括PRE和NJP等著名物理学期刊。其中,指导的本科生邱添的学术论文荣获2016年第十二届全国复杂网络大会“优秀学生论文奖”,为该会议12届以来首次本科生获奖。在他的进一步指导下,2017年邱添同学的学术论文再次荣获“国创计划十周年”庆典暨第十届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优秀论文。

当这些优秀的学生面临去北大清华深造还是急急把优秀苗子收入自己麾下的时候,对管曙光来说,这道选择题不难,因为,他的答案一直是鼓励学生“跳一跳”,去挑战和攻克更高难度的项目。

有人觉得他不明智,但管曙光却坚持要让更有能力的学生追求更高、更远,而不是拘囿于一隅。“我们做老师的,是要为了学生真正的成长和发展,理应是他们成长中的一道阶梯。我想,我们应该有这个胸襟。”管曙光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