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战疫英雄谱|90后援鄂护士:抗击疫情是我们最好的成长礼 
2020-09-09 青年

 【编者按】 

2020年,一场新冠肺炎疫情突袭大江南北。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上海人民坚定信心、同舟共济、众志成城,为全国疫情防控大局作出上海贡献,为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和经济社会发展交出优质上海答卷,他们共同打响了一场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

他们中,有来自白衣为甲、逆行出征的医务人员,他们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筑起一道抗击疫情的“钢铁长城”;有来自基层的青年志愿者,他们成为道口检测员、热血“蒙面侠”和国境“守门员”;有来自上海各大社区的基层工作者,使所有社区成为疫情防控的坚强堡垒;还有来自公安战线的民警,他们在入沪道口查控、在机场严防境外输入,守护着身后一城人……

抗击疫情,我们众志成城。正如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在这场同严重疫情的殊死较量中,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以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大无畏气概,铸就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

今天,让我们一起致敬英雄!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

有人说,90后这代人是“来不及断奶的妈宝”,但是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的90后护士戴倩,却想用自己的经历告诉大家,其实90后也是勇敢、努力的一代人,他们眼里有光、心中有爱,他们的胸膛里有着一份家国情怀。

此次被评为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戴倩觉得,这是一份肯定,但同时更是一份激励。

生与死的考验,真真切切

这是一场生与死的考验!

2020年新冠病毒肆虐中华大地,武汉封城,医护人员告急。仁济医院响应国家号召,征集医护人员奔赴一线,刚刚援滇回来的戴倩马上向组织递交了“请战书”。

“我要和奋勇无畏的党员们一起站在抗击疫情的一线。”戴倩说,接受这场考验义无反顾。2月18日上海第八批医疗队集结,90后的她加入了这个集体。从号角吹响,到踏上征程,他们只用了24个小时。出发前,戴倩在医院剪短了长发,回家收拾行囊。从开始报名起,她就一直瞒着父亲。直到临走那一天,听说女儿要去武汉,那个平日里跟谁都乐呵呵的爸爸,哭了!这是戴倩第一次看到他那么伤心。

抵达武汉雷神山,一再请求下,戴倩顺利打入了第一个危重患者战疫小分队!还来不及体验这一刻的“小确幸”,就穿上厚厚的防护装备,准备应战。还没开始工作就头晕起来,刚走了几步已经气喘吁吁。戴倩强迫自己努力平静下来。气道护理、静脉穿刺、卧位护理……这些平时在上海习以为常的操作,在这里却无比艰难。

每次进舱前,戴倩都会先拉伸四肢,在鼻梁上粘贴减压敷料,在护目镜上涂抹防雾液体,给戴上手套的十指做做手指操。虽然每班进舱工作4小时,但没有一个班次会准时下班,几乎每天都有7到8个小时在医院里。不停轮班加上护理重症患者的压力,使得队员们的睡眠大多出现了问题,碎片化的休息很难保证精神充沛。戴倩一直在给自己打气,只有先克服自己身体上的不舒服,才能有信心和病毒决战。

在武汉雷神山医院这些日日夜夜的战斗中,戴倩经历了许多以前不曾经历过的考验。但是她越来越感觉到生命的充实,体会到了一种被人需要的自豪感。 

再回上海,身上多了份责任

在雷神山ICU,生死决战常常突发在几分钟内,戴倩虽然已经在重症监护室工作了3年,但还是会被深深地震撼。

雷神山重症监护室15床病人钱老伯,是戴倩护理过最艰难的病例,也是唯一一位陪着仁济医疗队从重症监护室开舱一直到关舱的病人。

钱老伯送来时,几乎不省人事。紧急抢救后,钱老伯的性命总算被救了回来。为了改善他的呼吸情况,5名医护人员同时为他进行俯卧位通气治疗,将他的仰面睡变成趴着睡,每12小时重复一遍,期间还要不断地变换睡姿。给插管病人翻身看起来简单,但一个小小动作就会影响到他的生命体征。翻身的过程,要同步好5个人的动作,既要使得上力气也要像绣花一样小心轻放。戴倩个子小,人又瘦,也不知道哪来的力气,一遍遍翻身,也不觉得累。因为她知道,只要大家多尽一份力,同胞们就多一份安全。

最难的是做气道护理,因为每天数次口腔护理、更换口插管的牙垫和胶布。这是一门“走钢丝”的活,口插管如果脱出,病人会面临窒息的危险;冲洗时一个不小心,病人会咳呛,加重肺部的感染。有一天戴倩在操作时,还没开始吸痰,痰液已经流出他的嘴角。即便是做了三级防护,戴倩依旧感到紧张害怕,那一刻,她的脑海里突然涌现出许许多多青年党员和前辈们,他们镇定操作的样子给了她鼓舞。她深吸一口气,稳住心神完成了操作。

回到上海后,戴倩第一时间回到了重症监护室工作。与时间赛跑,与死神抢人。工作之余,戴倩始终惦记着钱老伯的病情。通过微信,她知道钱老伯恢复状况还不错,正在家接受康复治疗。从内心深处,大家都为钱老伯高兴。

如今的戴倩,正在参加医院的后备管理学习。对于她而言,无论身处哪个岗位,身上的担子仍然是沉甸甸的,就是一份对患者的责任。

援鄂的这段经历,戴倩觉得这是对自己人生是一种历练,不管是从技术层面上,或者是心理承受能力上,都是一种极大的考验。“抗击疫情是我们最好的成长礼,经过抗疫战火洗礼与淬炼的青春,一定会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芒!”戴倩说。

  对话  

90后已成为共和国新时代的脊梁

记者:再回忆雷神山的这段抗疫经历,心情如何?

戴倩:其实,我不愿意过多去谈这段经历,因为始终是不开心的的回忆。后来,新冠疫情相对控制住了,我们医疗队接到返回上海的通知,当时心里又有了一种对患者不舍的感觉。不管是从开始到结束,其实心里都很沉重。大家心中的愿望都一样,希望这场疫情能够早点结束。

记者:为什么会在雷神山第三次递交入党申请书?

戴倩:在雷神山,总有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感染着、激励着你前进。无论是不辞艰辛的老党员,抑或是勇担高风险的青年党员,他们坚持把疫情当成“集结号”,用铁肩扛起了党员的责任。同时间赛跑,与生死相搏。

3月8日,我在雷神山火线入党。这一天,终身难忘。这是我第三次递交入党申请书,也是最郑重的一次。

记者:当听说被评为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时,又是怎样的心情?

戴倩:这份荣誉是一种肯定,但更多的,则是对自己的一份鞭策。与病毒的较量,看不见硝烟,但生与死的考验真真切切,正因为经历过了这一切,我特别想对父亲说,爸爸,你的女儿长大了。也特别想告诉大家,我和千千万万个90后一样,昨天还是父母眼中的孩子,今天已然成为共和国新时代的脊梁,成为我们国家的骄傲和希望!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